历史影响

《仪礼》所记的仪节制度,予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冠婚丧祭各种礼节一般都为后世承袭,只是细节上略有增减而已,乡饮酒礼一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才因经费问题而废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仪礼》中的丧服篇。从魏晋以迄清末,礼制介入了法制,各个王朝的法典,都是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和立法根据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根据丧服篇中的五服制度规定,实行了准五服以治罪的原则。

可以说,《丧服》是篇极为特殊的历史文献,从干预生活的直接性、深刻性、广泛性、持久性这些方面来讲,简直是无与伦比的。近代学者张洪之曾称,象传两语,可括《仪礼》全书。礼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防患也。上下之辨,之所以可以概括《仪礼》全书,在于它关乎个体各自的位与德,也是人们谨守各自的职分与修养德业的根据,礼正是通过尊卑上下原则来使社会中的众多个体各安其分的。

司马光在对辨上下的阐释中,称履者,人之所履也。民生有欲,喜进务得而不可厌者也,不以礼节之,则贪侈无穷。是故先王作,为礼以治之,使尊卑自等,长幼有伦,然后上下各安其分,而无觊觎之心,此先王制世御俗之方也。如果说履卦的象辞所阐明是辨上下的尊卑原则,那么,是《序卦》所阐明的则是履卦对礼的践履原则。《序卦》称: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者,礼也。这就明确地将履与礼对应起来,《荀子》称礼者人之所履也,,也正强调了礼的践履原则。

随着封建制度的覆灭,《仪礼》及其派生礼典所记录的一系列仪节就失去了社会凭借,从而剥夺了它实践的可能性,但《仪礼》一书仍然有较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