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评价
科举制度兴于隋,而盛于唐,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划时代的制度变革。对于这样重要的制度,两《唐书》的志、《唐六典》、《唐会要》、《通典》都限于体例,仅能了解其框架,而难以了解唐代科举制度的鲜活生动的一面。要全面了解唐代科举制度,《唐摭言》是最为重要的文献。
理清了《唐摭言》的版本系统,即雅雨本和学津本的渊源递嬗关系。此次整理点校所用的底本是学津本,然后用与雅雨堂本同出于王士祯抄本的舒木鲁明本对校。这里不用雅雨本作底本和主要的对校本,是因为经过黄永年先生研究,舒木鲁明本和雅雨本虽然同出于王士祯抄本,但前者文字远善于后者。因舒木鲁明本藏本较少,得见者少,所以在历次点校整理中很少能用到此本,得益于黄寿成博士家藏之便,此次整理得以保证版本上的优势。
其次,黄博士据以对校的还有傅增湘校本。此校本,是据天一阁抄本而校,质量在雅雨堂本之上。据黄博士研究,傅校本可以增补现有其他版本所不见的缺文。
能体现此书优点的第二个方面是标点。这部成书于晚唐五代的笔记小札,在行文中有唐代白话,夹杂文言,说不准还有南方方言,读起来颇为费劲,经常不知道在哪里停顿。虽然经古典文学社和姜汉椿先生先后刊行、标点,但是难以读通的地方仍有多处。黄寿成博士的新标点较之前两个标点本更为合理。
总之,此次整理点校的《唐摭言》理清了版本系统,以简驭繁,大大减少了校勘的工作量,也减轻了读者的负担。其次,使用了之前版本所不见的两种珍贵善本:舒木鲁明抄本和傅增湘校本,因而校出了大量之前未能发现的讹误,并增补了一些缺文。另外在标点上又有新的突破,使之成为更接近原本的精善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