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章部·卷三

  ○冕

  《说文》曰:冕,大夫以上冠,邃延垂旒紞纩。昔者黄帝初作冕。

  《释名》曰:祭服曰冕,冕犹俯。俯,平直貌也。玄上纁下,前后垂珠,有文饰也。

  《白虎通》曰:麻冕者何?周宗庙之冠也。十一月之时,阳气俯仰黄泉之下,万物被施,如冕前俯而后仰,故谓之冕也。所以用麻为之者,女功之始,示不忘本,不以皮,皮太古未有礼文之服也。

  又曰:冕所以前后邃延者何?示进贤退不能也。垂旒者,示不视邪。纩塞耳,示不听谗。故水清无鱼,人察无徒,明不尚极知下,故《礼》曰:"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也。"

  《世本》曰:黄帝作旃冕。(宋均曰:通帛为旃冕,冠之有旒。应劭云:周始垂旒也。)

  又《三礼图》曰:黄帝戴黄冕。

  《周礼》曰:弁师掌王之五冕,朱里延纽,(冕,綖之覆也。纽,小鼻贯所贯。)五彩缫十有二就。(缫,合五色丝为之,垂幼捎之,前后各十有二,所谓邃延也。就,成也。绳之每一匝而贯五彩,十二斿则十二王也。)

  又曰:司服掌王之服,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六服同冕。)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射则享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絺冕,祭群小五祀则玄冕。

  《礼》曰:有虞氏皇而祭,周却梳而祭。(皇,冕属,画羽饰之。)

  又曰:诸侯冕而舞大武,诸侯之僣礼也。

  又曰:王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

  又曰:玄冕,斋戒鬼神阴阳也。(阴阳,夫妇。)

  又曰: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为贵也。

  又曰:魏文侯问於子夏曰:"吾洞梳而听古乐,则惟恐卧。"

  又曰:君子洞梳,则有敬色。

  《大戴礼》曰: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塞耳,所以掩听也。

  《书》曰:王麻冕黼裳,由扶阶隮。(郑玄曰:三十升布冠也。)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蚁谓色玄也。)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

  《左传》曰:晋士会帅师灭赤狄,晋侯请于王,以冠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太傅。

  又曰:公还,及方城,季武子使公冶问。(问公起居。公冶季氏属大夫。)公与公冶冕服,(以卿玄冕赏之。)固让而后授。公冶疾,聚其臣曰:"我死,必尾馛冕服敛,非德赏也。"(言公畏季氏而赏其使,非以我有德。)

  又曰:王使詹桓伯辞於晋曰:"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土之有本源,民人之有谋主。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论语》曰: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

  又曰: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又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国语》曰:周襄王赐晋文公命,晋侯端委而入,大宰以王命命之冕服,内史赞之,三命而后即冕服。

  《家语》曰:子路问於孔子曰:"有人於此,被褐而怀玉,如何?"子曰:"国无道,隐者可也;国有道,则衮冕而执玉。"

  《五经要义》曰:冕制奈何?《礼器》曰:"冕冠长六寸,广八寸。员前冕缁布在上,五彩组十二旒。夏殷之冕如周制矣,其旒色异,夏冕黑白赤组旒,殷冕黑黄青组旒。"

  应劭《汉官仪》曰:周冕与古冕略等,周加垂旒,天子前后垂贞白珠各十二。

  蔡邕《独断》曰:汉明帝彩《尚书·皋繇》及《周官》、《礼记》以定冕制,皆广七寸,长尺二寸,系白珠于其端十二旒,三公及诸侯九旒,卿七旒。

  又曰:祀天地,明堂平冕。

  崔豹《古今注》云,牛享问曰:"冕旒如繁露,何也?"答曰:"缀而下垂,如露之繁多,故曰繁露。"

  挚氏《决疑要注》曰:秦除六冕之制。明帝(汉明帝也。)永平中,使诸儒案古文,始复造衮冕。

  《符子》曰:龙逢谏桀曰:"臣观君之冕非冕,冕危石;观君之履非履,履春冰,未有冠危石而不压,蹈春冰而不陷也。"

  陈寿《益部耆旧传》曰:郭贺拜荆州刺史,明帝巡狩,到南阳,特见,嗟叹,赐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初,中兴仪服不备,又冕旒饰以翡翠、珊瑚、杂珠。顾和奏"旧冕十二旒,皆用玉。今不能得玉,可用白璇珠。"於是始下太常治改。

  王智深《宋记》曰:明帝诏曰:"氩馛大冕郊祀天、宗祀明堂,以法冕祀太庙、元正大会、朝诸侯,以絺冕小会宴饷、饯送诸侯、临轩命王公,以绣冕征伐不宾、讲武校猎。"

  《隋书》曰:六等之冕皆有黈纩,黄绵为之,其大如橘,自皇太子以下并犀导青缨。

  ○缨

  《说文》曰:缨,冠系也。緌,系冠缨也

  《释名》曰:缨,颈也。自上而下系於颈也。

  《礼》曰:玄冠丹组缨,诸侯之斋冠也。玄冠綦组缨,士之斋冠也。

  又曰:玄冠紫缨,自鲁桓公始也。

  《传》曰:石乞、孟黡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不使冠在地。)结缨而死。

  《汉书》曰:冠高山之冠、飞羽之缨。

  又曰: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上书请授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乃使使越,越王举国内属。

  又曰:江充召见犬台宫。(晋灼曰:黄图上林有犬台宫也。)冠蝉纚步摇冠、飞翮之缨。(张晏曰:冠蝉缨小步则摇,缨随冠而动,若鸟翮然。)

  《晋书》曰:石季龙子义阳公鉴时镇关中,役繁赋重,失关右之和。其女官李松劝鉴:"文武有长发者拔为冠缨,馀以给宫人。"季龙闻之,大怒,以其右仆射张离为雍州刺史以察之,信然。徵鉴还邺,收松下廷尉。

  《后魏书》曰:李彪尝使齐,着大头缨,缨裾至腰。张融笑之曰:"北国士大夫帽裾亦有等级不?"彪曰:"上士至腰,中士至颈,下士之徒盖发而己。"

  《山海经》曰:拘缨之国,一手把缨。

  《管子》曰:桓公亲郊,管仲诎缨捷衽。

  《孟子》曰: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庄子》曰:昔赵惠文王喜剑,太子患之,募左右孰能说王。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不授,与使者俱往。太子曰:"吾王所见惟剑,士篷头突鬓,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大夫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为剑服。"

  又曰:原子居卫,正冠而缨绝,佥阝衿而肘见。(言贫也。)

  《淮南子》曰:圣人见鸟兽髯胡之制,作緌缨之首饰。

  《韩子》曰: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作长缨,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左右对曰:"君服之,百姓亦多服,是故贵。"邹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

  《说苑》曰: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趣火来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柰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拇庶皆绝去其冠缨。

  《尉缭子》曰:天子玄冠玄缨,诸侯素冠素缨,自大夫以下,皆皂冠皂缨。

  后汉崔骃《达指》曰:有事则褰裳濡足,无事则摄缨整衿。

  魏徐翰《齐都赋》曰:纤纚细缨,轻配蝉翼,自尊及卑,须我元服。

  晋陆机诗曰:冠冕无丑士,长缨皆隽民。

  晋成公绥《七唱》曰:琼弁曜首,玉缨照目。

  宋谢灵运《七济》曰:翠緌媚目,朱裳妍形。

  刘梁《七举》曰:华组之缨,从风纷纭。

  ○弁

  《释名》曰:弁如两手相合拼时也。以爵韦为之,谓之爵弁,以鹿皮为之,谓之皮弁,以韎韦为之,谓之韦弁也。

  《系本》曰:鲁昭公作弁。(宋均曰:作素弁也。)

  《五经通义》曰:皮弁冠,前后玉饰。

  《白虎通》曰:皮弁者何谓也?所以法古至质冠之名也。弁之为言攀也,所以持发也。上古先贤服鹿皮,取其文章也。故《礼》曰:"三王共皮弁素绩。"爵弁何谓也?其色如爵头,周人宗庙之冠也,周尚赤,所以不纯赤,但如爵头也。

  《三礼图》曰:爵弁,士助君祭之服,以祭其庙,无旒。韦弁,王及诸侯兵服也。

  《三礼冠弁图》曰:皮弁以鹿皮浅毛黄白色者为之,高尺二寸。春三月习大射,冠之行事。

  《与服志》曰:皮弁与委貌同制,长七寸,高四寸,制似覆杯,前高广,后卑锐,所谓夏之毋追、(上音牟,下音堆。)殷之章甫者也。行大射礼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季貌,执事者冠皮弁、衣都麻衣。

  董巴《与服志》曰:爵弁一名冕,广八寸,长二寸,如爵形,前小后大,其上似爵头色,有收持笄,所谓夏收,殷冔(况羽切)者也。祠天地、五郊、明堂云翘舞,乐人服之。

  《诗》曰: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毛苌曰:骐,其文也。弁,皮弁也。)

  又曰:有匪君子,充耳绣莹,会弁如星。(弁,皮弁,所以会发也。)

  又曰:有頍(丘弹切)者弁,实维伊何?

  又曰:侧弁峨峨,屡舞傞傞。

  《礼》曰:三王共皮弁素服。

  又曰: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

  又曰:太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又曰: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积,卜三宫夫人,桑于公桑。

  《左传》曰: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先战,梦河神谓己曰:"畀予,予赐汝孟诸之麋。"

  又曰: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於颍,馆於洛汭。刘子曰:"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禹之力也。"

  《周礼》曰: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凡兵事,韦弁服;(郑玄曰:以韎韦为弁也。《春秋传》曰晋郄至衣韎韦之跗注是也。)视朝则皮弁服;(郑玄曰:视朝,视内外之事也。皮弁之服十五,外白布衣积素以为裳也。)凡甸,冠弁服;(郑玄曰:甸,猎也。冠弁,委貌也。其服缁布衣,亦积素以为裳,诸侯以为视朝之服。)凡凶事服弁服;(弁服,丧冠也。其服斩衰、齐衰。)凡吊事弁绖服。(弁绖者,如爵弁而素,加环绖。)

  又曰:弁师掌王之皮弁,会五彩,玉〈王綦〉、象邸、玉笄。(〈王綦〉,结也。皮弁之缝,中贯五彩,玉以为饰。邸,下柢也,以象骨为之。)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韦弁、皮弁、弁绖,各以其等为之。

  《仪礼》曰:士冠服爵弁服。(郑玄曰:此与君祭之服同也。)

  《穀梁》曰:弁冠虽旧,必加於首;周室虽衰,必先诸侯。

  《家语》曰:诸侯皮弁以告朔于太庙,卒朔,然后服之以视朝。

  《汉书》曰:韩延寿为颍川太守,令文学校官诸生弁,执俎豆。

  又曰:王莽初献新乐於明堂、太庙,群臣始冠麟韦之弁。

  《魏志》曰:帝以杨彪故汉太尉,使着鹿皮冠。彪辞让不听,竟著布单衣、皮弁以见。

  《隋书》曰:新罗尝遣使朝贡,李子雄至朝堂与语,因问其冠制所由。其使者曰:"皮弁遗象,安有大国君子而不识皮弁也?"子雄因曰:"中国无礼,求诸四夷。"使者曰:"自至己来,此言之外,未见无礼。"宪司以子雄失词,奏劾其事,竟坐免。

  又曰:何稠参会,今古多所改创,魏晋以来,皮弁有缨而无笄导。稠曰:"此古田猎之服也。今服以入朝,宜变其制。"故弁施象牙簪导,自稠始也。

  《邺中记》曰:石季龙宫婢数十,尽着皂褠,头着神弁,如今之礼先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