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五十九

  杨偕 王沿(子鼎)杜杞 杨畋 周湛 徐的 姚仲孙 陈太素(马寻杜曾附)李虚己 张傅 俞献卿 陈从易 杨大雅
  姚仲孙,字茂宗。本出身于曹南地区大望族。曾祖父姚仁嗣,官任陈州商水县令,因而建家于此。父亲姚晔,举进士第一,官至著作佐郎。姚仲孙早年父亲就死了,侍奉母亲特别孝顺。后考中进士及第,补许州司理参军。有一民妇马氏,丈夫被人杀害,因里胥曾有求于其夫而她的丈夫没有应允,马氏即指证里胥为凶手。里胥被官府抓去并屈打成招。但姚仲孙怀疑他是冤枉的,知州王嗣宗大怒曰“:难道你敢自己负责吗?”姚仲孙说“:希望不要急于处决,等慢慢查清再说。”两个月后,果然查得真凶。

  杨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人。唐左仆射於陵六世孙。父守庆,仕广南刘氏,归朝,为坊州司马,因家焉。偕少从种放学于终南山,举进士,释褐坊州军事推官、知汧源县,再调汉州军事判官。道遇术士曰:"君知世有化瓦石为黄金者乎?"就偕试之,既验,欲授以方。偕曰:"吾从吏禄,安事化金哉?"术士曰:"子志若此,非吾所及也。"出户,失所之。
  调邢州推官,后调资州。转运使向姚仲孙下达公文要他去富顺监调查疑案。数十人因此得活。姚仲孙在任期间,资州更换了两名太守,但都是老朽之人,事情大多由姚仲孙决断。后又改任大理寺丞,知建昌县。早先,建昌将出产的茶叶运到南康时,一路堆积于道,有的因日晒雨淋而腐烂。主管此事的官吏即使倾家荡产也不能赔偿腐烂茶叶的价值。姚仲孙到建昌后,即与老百姓签订合同,让人民将山木送至高阜之地,建立仓库。邑人因此受益匪浅。迁彭州通判后,常常认为天下虽久无战事,但兵备之事不可废弛。故此向皇帝上前世御戎料敌之策,名叫《防边龟鉴》。再任睦州通判,调任滁州。当年闹旱灾,皇帝曾下诏发官粮赈济百姓,但此地主管官吏却没有按时将救济粮发放下去,姚仲孙到任后,力主弹劾主管家吏,晚上即按照户籍名册全部将赈粮发了下去。又升尚书屯田员外郎。

  在官,数上书论时政,又上所著文论。召试学士院,不中,改永兴军节度推官。又上书论陕西边事,复召试,不赴,即迁秘书省著作佐郎,为审刑院详议官,再迁太常博士。宋绶荐为监察御史,改殿中侍御史。与曹修古连疏,言刘从德遗奏恩太滥,贬太常博士、监舒州税。以尚书祠部员外郎知光州,改侍御史,为三司度支判官。
  王..当益州太守时,召姚仲孙为州通判。不久又被朝廷召回为右司谏。入内都知阎文应申请做都知,姚仲孙历数他的罪状,向皇帝说:“当皇上在太庙斋宿时,阎文应曾叱骂医官,声音传到行宫。郭皇后暴死,内外之人都怀疑是阎文应害死的。”皇帝于是将阎文应派出朝廷去做泰州兵马钤辖。但又以其有病为由将其留在宫中。姚仲孙再次上奏。阎文应终于立即出宫了。

  时郭皇后废,偕与孔道辅、范仲淹力争。道辅、仲淹既出,偕止罚金。乃言愿得与道辅等皆贬,不报。富民陈氏女选入宫,将以为后,偕复上疏谏上。以尚书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马季良以罪斥置滁州,自言得致仕。偕以谓致仕用优贤者,不当以宠罪人,又数论升降之弊,仁宗嘉纳之。判吏部流内铨,徙三司度支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河北转运使。按知定州夏守恩赃数万,守恩流岭南。明年,丁母忧,愿终制,不许,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河中府。
  以起居舍人的身份任知谏院,管理国子监。又以尚书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当时朝中共有谏议大夫十二人。姚仲孙向皇帝建议说“:谏议大夫都是朝廷选官,不应以年岁为序晋升提拔。现在从寺卿至前行郎中共有三十五个,与他们职位相近者还不包括在内。如果以年劳授职,则数年之后,谏议大夫人数会越来越多。请把选举制度定难一点。只留那些有才望之臣。其余的都去替补卿监之位。”皇帝乃下诏将当选者上报朝廷并听候御旨。这之前,各路再任提点刑狱者,回朝之后大多被擢升为省府官。姚仲孙请考核他们的政绩,将结果分为三等以作为升黜标准。皇帝再下诏要姚仲孙制定考课办法。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战没。偕闻,乃伪为书驰告延州曰:"朝廷遣救兵十万至矣。"命旁郡县大具刍粮、什器以俟。比书至,贼已解去。夏竦为陕西经略使,请增置土兵,易戍兵归卫京师。偕言:"方关中财用乏,复增土兵,徒耗国用。今贼势方盛,虽大增土兵,亦未能减戍兵东归,第竦惧败事,欲以兵少为解尔。"竦复奏偕不忠,沮边计,偕争愈力。时陕西议立五保,偕又以为扰民,疏请罢之。徙陕州,又徙河东都转运使。诏大选三路之民,募为兵。偕复言:"方今兵不为少,苟多而不练,则其势易以败,又困国而难供。"时论者惟务多兵,而偕论常如此。
  姚仲孙历任三司户部、度支、盐铁副使,再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在职期间,他大修城垒兵备。宋仁宗为此下诏对他进行褒奖。权知澶州时,黄河水害,冲坏了明公堤,浮桥亦被冲断。姚仲孙亲临堤上指挥,一夜努力又将堤修复了。权知大名府时,又晚上率禁军堵塞黄河边的金堤决口。这年,澶州、魏州虽发大水,但老百姓并未受到洪水的威胁。再进礼部郎中、龙图阁学士。后又迁升陕西都转运使,但没有成行。代理三司使事。皇帝又将西北备边之事嘱托于他。招募军队,增加驻兵,以及赏赐、聘问等所需费用,多得不可计算,但这一切姚仲孙都能尽心经营。即使病了,也一点不耽误公事。后来是因为一个小吏伪造文符,姚仲孙受到株连。黜为蔡州知州。因母亲去世哭瞎了一只眼睛,不久即死去。

  进枢密直学士、知并州。及元昊入寇,密诏偕选强壮万人,策应麟、府。偕奏:"出师临阵,无纪律则士不用命。今发农卒赴边,虑在路逃逸及临阵退缩、不禀号令,请以军法从事。"诏如所请。并人大惊畏,都转运使文彦博奏罢之。有中官预军事素横,前帅优遇之。偕至,一绳以法,命率所部兵从副总管赴河外,戒曰:"遇贼将战,一禀副总管节度。"中人不服,捧檄诉。偕叱曰:"汝知违主帅命即斩首乎?"监军怖汗,不觉堕笏,翌日告疾,未几遂卒。于是军政肃然。
  陈从易,字简夫,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及第,任岚州团练推官,再调彭州军事推官。王均占据成都后,接连又攻陷绵、汉等郡,彭州人密谋杀死兵马都监来响应王均。当时陈从易正辅助处理彭州事务。他斩杀了首谋,再招来余众向他们讲明祸福关系,并赦免了他们,使得他们心里都十分服气。陈从易于是率领得力将吏,修理守械。又告诫自己的家仆在屋后堆满柴草,说:“我们的实力不足以守住彭州,就与此共存亡。”王均听闻彭州有了防备,遂不敢入境。王均平定后安抚使王钦若上报了陈从易的表现,朝廷召他为秘书省著作佐郎、大理寺详断官。升太常博士,出任邵武军知事。参与《册府元龟》的修撰工作。再改任监察御史。宋真宗在崇和殿宴请近臣。陈从易亦在其列,并赋诗赞美皇帝。升侍御史,改任刑部员外郎、直史馆、知虔州。当年大饥,有人持棍去盗抢别人的粮食。陈从易力请减免他们的死罪,因此获救者千余人。

  元昊大掠河北,诏修宁远砦。偕言:宁远砦在河外,介麟、丰二州之间,无水泉可守。请建新麟州于岚州,有白塔地可建砦屯兵。谓"迁有五利,不迁有三害。省国用,惜民力,利一也。内御岢岚、石府州沿河一带贼所出路,利二也。我据其要,则河冰虽合,贼不敢逾河而东,利三也。商旅往来以通货财,利四也。方河冻时,得所屯兵马五七千人以张军势,利五也。今麟州转输束刍斗粟,费直千钱,若因循不迁,则河东之民,困于调发无已时,害一也。以孤垒饵敌,害二也。道路艰阻,援兵难继,害三也。且州之四面,属羌遭贼驱胁,荡然一空,止存孤垒,犹四支尽废,首面心腹独存也。今契丹又与西贼共谋,待冰合来攻河东,若朝廷不思御捍之计而修宁远砦,是求虚名而忽大患也。况灵、夏二州皆汉、唐郡,一旦弃之,一麟州何足惜哉!"书奏,帝谓辅臣曰:"麟州,古郡也。咸平中,尝经寇兵攻围,非不可守,今遽欲弃之,是将退而以河为界也。宜谕偕速修复宁远,以援麟州。"
  宋真宗天禧(1017~1021)中,陈从易因推荐别头进士失实,被降为工部员外郎。以父亲年老为由,请求回乡。宰相寇准报复他曾经向皇帝上疏说他的坏话,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却将其黜至吉州。陈从易后借与皇帝奏对机会自己申请改派福州知州。还没成行,即遇父亲去世。服丧完毕,审理京城刑狱案件。出为湖南转运使,迁知荆南,升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又因在点校太清楼书字时妄加改窜并非错误的文字,被降到直史馆。第二年才官复原职。在广州三年,以清廉著称。再次入朝为左司郎中、知制诰。

  明年,改左司郎中、本路经略安抚招讨使,赐钱五十万。偕列六事于朝:一、罢中人预军事;二、徙麟州;三、以便宜从事;四、出冗师;五、募武士;六、专捕援。且曰:"能用臣言则受命,不然则已。"朝廷不从,偕累奏不已,乃罢知邢州,徙沧州。求面论兵事,召还,今间日入对。
  原来,宋真宗景德后期,文士们以雕琢文字为时尚,一时学者都去追求它。独陈从易不改变。与杨大雅来往甚密。他们两人都好古笃行。当时朝廷纠正文章中的这种华而不实的弊端,所以皇帝将陈从易、杨大雅二人之文风推荐给文人,让他们的文风流于全国。后兼任史馆修撰,迁升左谏议大夫。皇帝命其出使契丹,陈从易以年老为由,辞差未去。后又辞朝廷之职请补乡郡之官。进为龙图阁直学士,任杭州知州。并死于此任。

  偕在并州日,尝论《八阵图》及进神楯、劈阵刀,其法外环以车,内比以楯。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楯法败元昊于兔毛川。久之,迁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官院,复以为左司郎中。元昊乞和而不称臣,偕以谓连年出师,国力日蹙,宜权许之,徐图诛灭之计。谏官王素、欧阳修、蔡襄累章劾奏:"偕职为从官,不思为国讨贼,而助元昊不臣之请,罪当诛。陛下未忍加戮,请出之,不宜留处京师。"帝以其章示偕,偕不自安,乃求知越州,道改杭州。时襄谒告过杭而轻游里市,或谓偕合言于朝。对曰:"襄尝缘公事抵我,我岂可以私报耶?"又上《太平可致十象图》。
  陈从易好学强记,为人耿直不阿谀奉承。好区别是非曲直。喜欢当面驳斥别人。有人向他指出这一毛病,但陈从易却始终没有改变。王钦若与他最友善。王钦若曾与人说:“数日不见简夫,即会感到惶惶不舒服。”当他废官居南京时,丁谓正管事。大家都因害怕丁谓,没有人敢去看王钦若。陈从易正准备出任湖南转运使,遇汴水旱涸,于是对丁谓说“:从易愿意出使湖南,并非只因为那里贫困,也是因为王钦若在宋地,我想借此机会去看望他。现在汴河干涸,又没办法走别的路线,希望丁公你能允许我暂留一段时间,等汴水涨了再走。”丁谓听后十分高兴,说:“王公门下,唯独你是了解我的人。”遂将其暂留帮助审理刑狱。陈从易不敢接受,于是由他自行决定回史馆。不久汴水通行陈从易就走了。当时寇准被贬在道州,丁谓对陈从易说:“庐陵之事,可以不遗憾了。”陈从易对答说“:应当将其当成旧宰相侍奉。”丁谓听说后面有愧色。陈从易的言行大多就是这样。其著作有《泉山集》二十卷、《中书制稿》五卷、《西清奏议》三卷。

  还,判太常、司农寺,改右谏议大夫。请老,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于其归,特赐宴。尝召问,赐不拜。卒,遗奏《兵论》一篇,帝怜之,特赠兵部侍郎。偕性刚而忠朴,敢为大言,数上书论天下事,议者以为迂阔难用。与人少合,尤喜古今兵法,有《兵书》十五卷,集十卷。子忱、慥,皆有隽才,早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