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重云晖禅师。

  禅师名智晖、咸秦人、生高氏。

  童稚时、至精舍、辄留止如家。圭峰温禅师、见而异之、为剃发。

  年二十、受满足戒。师事高安白水本仁禅师。十年而还洛京。

  爱中滩佳山水。创屋以居、号温室院。日以施水给药为事。

  人莫能浅深之。梁开平五年、忽欲还圭峰。

  山行未然深往、坐石间、如常寝处。

  顾见磨衲数珠、铜棕笠、藏石壁间。触之即坏、敛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

  因就其处建寺、以夙心。方剃草、有祥云出众峰间。

  遂名曰重云。虎豹引去。有龙湫、险恶不可犯。

  晖督役、夷塞之、以为路。龙亦移他处、但见云雷随之。

  後唐明宗闻而佳之。赐额曰长兴。住持馀四十年。

  节度使王彦超微时。尝从晖游、欲为沙门。晖熟视曰、汝世缘深。

  当为我家垣墙。彦超後果镇永兴、申弟子之礼。

  周显德叁年夏。诣永兴与彦超别。嘱以护法。

  彦超泣曰、公遂忍弃弟子乎。晖笑曰、借千年亦一别耳。

  七月二十四日书偈一首曰。我有一间舍、父母为修盖。

  住来八十年、近来觉损坏。早拟移别处、事涉有憎爱。

  待他摧毁时、彼此无妨碍。乃跏趺而化。阅世八十有四。

  坐六十有四夏。初晖居中滩、有病比丘。为众恶弃之。

  比丘哀曰、我以夙业白癞。师能为我洗摩。晖为之无难色。

  俄有神光异香。方讶之、忽失所在。

  归视疮痂、亦皆异香也。

  瑞龙璋禅师。

  禅师名幼璋、唐相国夏侯孜之犹子也。

  大中初、伯父司空、出镇广陵。璋方七岁、游慧照寺。

  闻诵妙法莲华经。於是跪伯父前、求出家。伯父难之、璋因不饮食。

  不得巳许之。依慧远禅师剃发。又十年受具足戒。

  年二十五、游方。至高安、见白水、又谒署山。

  二大老皆器许焉。咸通十叁年、见腾腾和尚者、於江陵。

  腾腾嘱曰、汝往天台。寻静而居、遇安即止。巳而又见憨憨和尚者。

  憨拊之曰、汝却後四十年。

  有巾子山下菩萨、王於江南。于时我法乃昌、遂去。

  璋至天台山、於静安乡建福唐院。巳符腾腾之言。又住隐龙院。

  中和四年、浙东疫。璋於温台明叁郡、收瘗遗骸数千。时谓悲增大士。

  乾宁中、雪峰尝见之。以棕榈拂子授璋而去。

  天佑叁年、钱尚父遣使童建。衣服香药、入山致请至府。

  署志德大师。馆于功臣院、日夕问道。辞还山、尚父不可。

  乃建瑞龙寺於城中、以延之。禅者云趋而集。

  又契憨憨之语。尝谓门弟子曰。

  老僧顷年、游历江外、岭南荆湖。但有知识丛林、无不参问来。

  盖为今日与诸人聚会。各要知去处。然诸方终无异说。

  只教诸人歇却狂心、休从他。但随方任真、亦无真可任。

  随时受用、亦无时可用。设垂慈苦口、且不可呼昼作夜。

  更饶善巧、终不能指东为西。脱或能尔。

  自是神通作怪、非干我事。若是学语之流、不自省巳知非。

  直欲向空采花、波中取月。还着得心力麽。汝今日各自退思。

  忽然肯去、始知。瑞龙老汉、事不获巳。迂迥太甚、还肯麽。

  天成二年丁亥四月。璋从尚父乞坟。

  尚父笑曰、师便尔乎。遣陆仁璋者、择地於西关建塔。

  塔毕、璋往辞尚父、嘱以护法恤民。还安坐而化。阅世八十有七。

  坐七十夏。诏改天台隐龙、为隐迹云。

  林阳端禅师。

  禅师名志端、福州俞氏子。受业於南涧寺。

  年二十四、谒安国弘禅师。有僧问、万象之中、如何独露身。

  举一指。其僧惘然而退。端忽契悟。至夜启曰。

  今日见和尚一指、乃知和尚用处。曰、汝见何道理。

  端亦举一指。笑令去。寻住林阳。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曰木马走似烟、石人不及。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曰竹筋一文一双。有僧夜至方丈。端以衲蒙首。

  僧忽搴衲。问谁、僧曰某乙。端曰泉州沙糖、舶上槟榔。

  僧不解、端瞠目。曰会麽。

  曰不会、曰汝若会即廓清五蕴、吞尽十方。又谓门弟子曰、佛法无许多般。

  但凡圣一真、犹存见隔。见存即凡、情忘即佛。教中谓之称性缘起。

  则俯仰进止、屈申谦敬。无一法可转变、有生住异灭相。

  况我祖师门下、合作何理论。开宝元年八月作偈曰。

  来年二月二、与汝暂相弃。灰散长江、勿占檀那地。

  道俗皆写记之。越明年正月二十八日。郡人竟入山。

  二月一日、太守亦至。从官驺史侦伺、信宿如市。

  二日饭罢。端升座叙行脚本末、辞众。

  有长老应圆者、出众问曰。云愁雾惨、大众呜咽。未当告别、愿赐一言。

  端垂一足。进曰、法镜不临於此土。宝月又照於何方。

  端曰、非汝境界、曰恁麽、则沤生沤灭、还归水。

  师去师来、是本常。端作嘘声、复与数僧答罢、归方丈。

  至亥时问众曰。世尊灭度时节是何日。对曰二月十五日子时。

  端曰吾今日子前。於是泊然而化。

  阅世七十八、坐六十夏。

  双峰钦禅师。

  禅师名竟钦、益州人、生郑氏。

  少为大僧、於峨眉溪山黑水寺。出蜀南抵韶石云门、得心法。即就双峰之下。

  创精舍以居、号兴福。开堂之日、匡真禅师躬临证明。

  僧问、宾头卢应供四天下、还也无。钦曰如月入水。

  又问、如何是用而不杂。钦曰明月堂前垂玉露。

  水精殿撒真珠。於是匡真以谓、类巳加敬焉。

  太平兴国二年叁月。谓门弟子曰、吾不久去。汝矣可砌卵塔。

  五月二十叁日工毕。钦曰、後日子时行矣。

  及期适云门爽禅师。温门舜峰诸老夜话。侍者报叁更。

  钦索香焚之、合掌而化。阅世六十有八。坐四十有八夏。

  九峰诠禅师。

  禅师名道诠、生刘氏、吉州安福人也。童子便弃家。

  师事思禅师。思为剃落、受具足戒。

  闻长沙慧轮禅师道价、思一见之。时马氏窃据荆楚、与建康接壤。

  诠年二十馀。结友冒险造焉。会马氏灭、刘言有其地。

  以王逵代刘言领其事。逵见诠辈、疑以为江表谍者。

  捕缚欲投江中。诠怡然无怖。逵异之、以问轮曰。

  此道人视死如见鼻端。何种人乃能尔。轮曰彼盖为法忘躯之人。

  闻老僧虚名、故来决择耳。逵释之加敬、诠傲然而去。

  依延寿十年。轮殁诠还庐山。

  乾德初、庵於东南牛首峰之下。开宝五年、洪帅林仁肇。请住九峰、赐大沙门。

  僧问、承闻和尚、亲见延寿来、是否。

  诠曰、山前麦熟也未。问九峰山中还有佛法也无。诠曰有。

  曰如何是九峰山中佛法。诠曰石头大底大、小底小。

  问如何是学人自巳。诠曰窄先卧、粥稀後坐。

  问古人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如何。诠曰明日路口有市。

  太平兴国元年。南康牧张南金、迁以居归宗。

  雍熙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夜。跏趺辞众而化。

  阅世五十有六、坐叁十夏。

  龟洋忠禅师。

  禅师名慧忠、泉州人、生陈氏。幼依龟洋山得度。

  游方至华州。谒草庵法义道人、留十馀年。

  南还旧山、痛自韬晦。会昌初、诏天下废释氏教。

  及宣宗即位、诏重兴之。而忠笑曰、仙去者未必受。

  成佛者未必须僧。遂过中不食、不宇而禅。迹不出山者叁十年。

  以叁偈自见。曰雪後始知松柏操。云收方见济淮分。

  不因世主令还俗。那辨鸡群与鹤群。多年尘土自腾腾。

  虽着伽未是僧。今日归来本志。不妨留发候然灯。

  形容虽变道常存。混俗心源亦不昏。

  试读善财巡礼偈。当时岂例是沙门。谓门弟子曰。

  众生不能解脱者、情累耳。悟道易、明道难。问如何得明道去。

  忠曰、但脱情见、其道自明矣。夫明之为言信也。

  如禁人、信其咒力药力。以绾弄、揣怀袖中无难。

  未知咒药等力者、怖骇弃去。但谛见自心、情见便破。

  今千疑万虑、不得用者。是未见自心者也。忽索香焚罢、安坐而化。

  全身葬於无了禅师塔之东。

  後数年塔忽自坼裂、连阶丈馀。寺将发僧视之。是夜宴寂中、见无了禅师曰。

  不必更发也。今为沈陈二真身。无了生沈氏、见马祖云。

  赞曰、近世以身徇法。如此数老者鲜矣。

  予观其言、皆约而明。校其履践、诚而不杂。

  故能於死生之际、明验昭着。然初不闻俨临万众、四事供养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