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称呼
由于领导农民战争的一些主要领导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所以更有人指出,所谓“明末农民战争”的“农民”二字更需要商榷。
李自成活动范围
部分学者指出:李自成自崇祯七年六月从兴安车箱峡突围之后,即在陕西活动,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均未出关,不在河南和安徽。因而,以李自成在会上排解马守应与张献忠之争、提出分兵定向战略为重要内容的河南荥阳大会,应属子虚乌有;李自成也根本没有参加和领导攻凤阳、焚皇陵、围滁州的几次战役。李自成很早即是一支独立部队首领,并不是高迎祥的部将,即令曾为高的部将,为时恐怕也是很短的。说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统率其众,遂自称闯王,全不可信。
均田免粮
研究明末农民战争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是否实行过“均田”政策。近年来史学界正不断进行研究和讨论。有关李自成军实行均田的史料记载最明确的是《罪惟录》,其中说李自成在崇祯十七年实行过“贵贱均田之制”,这说明了“均田”是一种制度;根据《出劫纪略》中关于李自成“割富济贫”这条史料,又论证了农民军确实实行过均田制。但农民夺得土地以后如何实施“均田”制度的,确无记载。
屠蜀真凶
在明末农民战争中,四川可谓是遭到兵祸最厉害的省份,多方势力都在这里绞杀,将天府之国变为人间地狱,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关于屠蜀的凶手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当时的农民军领袖张献忠所为,一种和入关之后的满清军队在四川的连年屠杀有关。还有人认为是南明军和地方地主武装所谓。
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如陈胜吴广起义、绿林起义、赤眉起义、黄巾农民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进入北京后,内部发生很大变化。
这次农民战争所以最终失败,主要有下列四个原因:
第一,由于清兵入关,满、汉地主阶级逐渐结合起来,整个国内形势起了不利于农民军的变化。
第二,农民军特别是张献忠的农民军流寇主义作风严重,不重视根据地和政权建设。
第三,农民军李自成部的主要将领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进北京后,无组织,无纪律,生活腐败。许多将领犯了严重错误,有的将领被胜利冲昏头脑,产生骄傲自满、麻痹轻敌的思想,忽视了地主阶级猖狂反扑的危险。还滋长了腐化思想,政治上处理不当,军队纪律松弛,战斗力下降,不能抵制金钱酒色的侵蚀,逐渐消失原来的革命意志。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也是农民战争的常见的历史现象,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也曾自称为建文帝的后裔。
第四,李自成、张献忠死后,农民军内部不能团结,争权夺利,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