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有什么来历
2024-09-12 虎思国学网 阅读 245
这是中国古代传说,翻查一些故纸堆大约来自《山海经》。说有一个怪兽叫夕,在过年的那天夜里会出来吃人。这个夕有三怕:怕火,怕光,怕巨大的声响。所以过年的时候大家就聚在一起,围着火塘烤火,又亮又暖。偶尔扔进去一节节的竹子,在燃烧的时候会发出噼噼啪啪的炸响,就把夕给吓跑了。所以渐渐就形成了过年的时候人们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烤火放爆竹吃饺子的习俗。
同时大家不但要赶跑夕这个怪兽,还想要彻底干掉它,就把年三十的夜叫“除夕”,反映了人们对平安的期盼。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也就是大年三十,是指每年农历全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首尾相连。
“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此,“除夕”有旧岁已去,另换新岁的意思。除夕象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人们当然要除旧部新,消灾祈福。
那么,灾从何来呢?这就得说一关于除夕的美丽传说。
曾经有一个叫“夕”的妖怪,专门做坏事,如果他一旦看上哪家的漂亮女孩,就会趁天黑去糟蹋,之后再把女孩吃了才算满意。当时老百姓对它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
后来,有个猎人知道了这件事,就想默默帮助百姓,除掉这个“夕”。这个猎人力大无穷,射箭百发百中,他还有一条特别厉害的大狗,不惧任何猛兽。
猎人带着他的狗去找“夕”,可是,很久都没有找到。询问之后,才知道“夕”是昼伏夜出,没人知道它住在哪里。
猎人找了一年,直到这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猎人猜想,这个地方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会出现来。于是,他就找当地的人了解“夕”的弱点,同时商量对策。当地的人们告诉他,“夕”最怕响声,猎人想出办法来了。
他告诉大家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天黑后先别睡觉,听到动静就使劲敲,声音越大越好,争取把“夕”吓出来,然后除掉。果然,“夕”出现了,由于老百姓都十分警惕,他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按照猎人的计划开始敲盆敲罐。一家敲,其他家听到之后也拼命敲,各家各户都跟着敲起来。
“夕”吓得四处乱跑,猎人哪能放过他,赶紧放出猎狗去咬他,喊杀声、狗叫声引来了更多百姓,大家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动地。“夕”发现自己无力对抗,就想逃跑了事,哪知道猎狗咬着他的腿坚决不放,猎人趁机开弓猛射,最后把“夕”射死。从此,人们就把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称为“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