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朱熹的一些著作可以看出他对游酢理学思想是有所继承的。朱熹编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考》,离不开游酢编的《明道先生语录》和《伊川先生语录》。朱熹在《伊洛渊源考》中保存了部分游酢语录就是继承游酢理学思想的明证。
朱熹注释《四书》也多处引用游酢的经学观点。游酢发展了程颐的修养论,并明确重视修养的目的,是要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道德修养是通过为学来实现的,而为学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更认为去私欲,明人伦是务本。这些研究成果都被集大成的朱熹所吸收。还有游酢的许多理学观点为朱熹注释《四书》提供了论证依据。
游酢为官期间能做到“惠政在民”,可称是北宋时州官的楷模。游酢认为当官首先要正确对待庶民百姓,正确处理官民之间的矛盾,把人民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他在《君子体仁》一节中曰:“仁者,人也,仁为众善之首,故足以长人。”就是说对待庶民百姓要有爱心,结交朋友亲厚仁慈,这是君子所要做的事的根本。
“为政在人”是游酢勤政为民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他在《陈太平策》一文中讲的很深刻。“薄敛谨刑”,是游酢勤政为民思想的核心。用现代汉语的解释游酢的“正道”就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办什么事离开“正道”将祸国殃民。
游酢从政30多年,从实践中总结了以仁爱为怀,减轻赋税,谨慎施刑,关心老百姓疾苦的治政主张,对北宋当朝乃至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游酢书法自成一体,独具风格,他的草书堪称一绝。清《草字汇》、《草书大字典》、《中国书法大字典》、《草书查真大字典》、《历代名家草书选》等7种有影响的书法汇编都选上他的单字草书。宋朝书法主流是尚意的,游酢就以不同的用笔及奇特的体势来表现变幻天真意象的情趣。
游酢不仅被《草字汇》推为“草圣”,而且他的小楷书法功力深厚。行笔稳健,法度严谨,气势开阔,字体秀丽,结构富于变化,堪舆唐人比肩。游酢的书法不管是草书,还是楷书,皆为中国书法之珍品。
游酢的“诗”论,贡献亦很显著。学诗,强调“正其心”“无邪思”。他对《诗》能够扬其所长,抑其所短,披沙拣谷,取精用宏。他继承先儒学说,在评诗中强调“修身正家”,并把它看作是治国平天下所必须仰赖的修养根基,他在评述《二南》诗时,就强调了“求诸已,而后求诸人”、“治其内,而后治其外。”
这种处世经邦的原则,很得儒学精髓。总之,游酢的“诗”论,是我国古代儒学家、理学家的文学观的一个缩影。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通过对游酢“诗”论的述评从中提取可资鉴之处,这对诗评诗论的发展,当是不无裨益的。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