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又是打浑,又是故作鬼态,千方百计地讨美人欢笑,但褒姒却是眉宇深锁。周幽王以重金叫群臣献策,但每一条计都是以失败告终。周幽王为此忧心如焚,日日伴随褒姒左右想讨她欢心。哪知褒姒硬说周幽王用情不专,将来定是个寡情薄幸负心人,叫人怎敢与他厮守一生。
周幽王为了表示自己对美人的一心一意,不仅答应了褒国议和的要求,还赏了三座城池给褒国。 此时,渭水、泾水和洛水流域发生地震和旱灾。老百姓流离失所,殍尸遍地。在国家惨遭天灾人祸之时,周幽王却是无暇管理政事,天天陪伴在褒姒左右,想方设法,以搏美人一笑,将申王后置于一边全不理睬。
岂料,褒姒还是不信任他,说如果周幽王肯抛弃江山,和她到天涯海角,过上无拘无束的两人生活,才肯相信周幽王是真心的。
褒姒越每天愁容不减,周幽王很是心痛。
有一位大臣献上一策,周幽王听后大喜,竟率领大队人马和褒姒登上高高的烽火台,下令点燃烽火,谎骗诸侯率兵前来营救。
烽火是我国古代军事上使用的一种警报信号:在山顶修建一些烽火台,台上堆放好柴草、畜粪等易燃物,派兵驻守,遇到敌人侵犯,马上点燃烽火,白天浓烟上滚,夜晚火光冲天,在远处也可见到,相邻的烽火台立即点燃,以互报军情。如果国都四周的烽火高燃,则说明国出现敌情,危在旦夕,各方诸侯应立即率兵前来勤王救驾。
本来,这是件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军事行动,而周幽王为博得褒姒的欢心,以求一笑,却下令点燃国都四周所有的烽火,并陪伴褒姒登高观看。
不久,各路诸侯率领兵马纷纷急驰,赶来救驾,但找不到入侵之敌,转来转去,个个满头大汗,弄得气喘嘘嘘。
这时,周幽王才在烽火台上搂着褒姒,向各位诸侯宣布:国都平安无事。众诸侯方知上当,一个个摇头叹气。
褒姒见此,启开红唇,露出贝齿,大笑起来,多天来的愁容尽消。周幽王终于如愿以偿。
周幽王回宫后,见状大怒,当即废去申后的王后之位,还赐白绫给申后申后含恨自缢而亡。
褒姒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个乱世妖女。但平心而论,亡国的罪责并不应全加到她的身上。荒淫无道的周幽王不理朝政,四处搜寻美女,强奸后再宠幸褒姒,阴险毒辣的申后率众妃嫔毒打受孕的褒姒。从这个角度看去,褒姒其实也是一个受尽封建迫害,却想冲破封建枷锁寻找自由的女子。
当然,褒姒间接上加速了周朝的灭亡,这是不争的事证。但如果象封建史学家那样为了遮掩其封建君主制的腐朽,把历史罪责推卸到一个深受其逼害的弱女子身上,显然不严谨,不公证的。作为后人,我们只能以人为镜,以史为鉴。
听到女儿的死讯,申后之父申侯勃然大怒,他联合曾、吕、犬等部发生兵变,偷袭西周国都镐京。
兵临城下,周幽王知道情势危急,连忙令人到烽火台上再将烽火点燃。
面对着冲天而起的烽火,各方诸侯以为周幽王又像上次一样在为取悦褒姒而欺骗他们,都按兵不动,没有前去勤王。
结果,周幽王被乱兵杀死于骊山之下,褒姒被犬戎掳走。
周朝四分五裂,西周就此灭亡。
《诗经·小雅·书正》写到:赫赫宗周,褒姒形灭之。其实对褒姒的评价言之有过。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