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相同或相近导致容易混淆的著名人物

2024-09-20  虎思国学网  阅读 664


这就要说到两个同名同姓的开国少将了,他们不仅同名同姓,连籍贯都一模一样,不仅参军年月、革命经历极为相似,连长相也十分相像。

这两个同名开国少将的名字就是方国南。

大、小方国南将军

01、授衔奇事

1955年9月,时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代部长叶剑英代表军委赴广州主持中南军区授衔仪式(1952年叶剑英曾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

叶剑英在审阅授衔名单时,赫然发现任命状上有两个相同的名字——方国南,并且这两个方国南都被授予少将军衔。

叶剑英当时以为是工作人员搞错了,正要发火,工作人员连忙拿着两人的详细资料解释。

叶剑英仔细核对后发现,这确实是两个不同的人,他们对应的职务并不一致。

一个是广西军区第二政委方国南,另一个是解放军体育学校政委方国南。

两人非常巧合的同名同姓,并且两人出自一个地方,在相同时间参加红军,经历无数枪林弹雨,成为了共和国开国将军。

此事一出,成为当时军中一段轶事。

当时叶剑英幽默地开起了玩笑道:“唉呀,两个方国南,两个少将,不会弄错了吧。”

这样的巧合,确实非常少见,在场所有人都会心一笑。

叶剑英主持中南军区授衔仪式

更巧合的是两位开国将军系出同源,还是一家人。

(担任广西军区第二政委的方国南,年纪大一点;担任解放军体育学校政委的方国南,年纪小一点,为行文方便,下文以大方国南、小方国南区分两人)

02、穷人家的孩子

大方国南,原名方报山,1913年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邵阳乡烟州坪。

小方国南,小名方双全,族名方衍康,1914年11月19日出生于平江县长寿镇邵阳乡花园村,和花园村相差不过10里地。

大方国南是平江方氏宗族第36世孙,小方国南是平江方氏宗族第38世孙,按辈分,小方国南还得叫大方国南一声爷爷呢。

不仅如此,两人都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大方国南从小就特别懂事,经常帮家里人干农活,下过田,当过放牛娃,冬天上山砍柴,夏天下河捉鱼捕虾,吃够了苦头。

小方国南更惨,他5岁时母亲就不幸病逝,父亲含辛茹苦将他拉扯成人,期间也没少吃苦。

大小方国南的童年就是当时广大农民的真实写照。

他们足够努力,辛勤劳动,可他们的汗水换不来应有的报酬,始终在生存边缘挣扎。

如果,他们没有特殊的际遇,他们也将像自己的父辈一般,在这片土地上为基本的温饱问题劳作一生。

就在这时,他们的家乡平江县发生了一件大事,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03、投身革命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邓萍等人率领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建立了平江县苏维埃政府。

起义爆发后,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下辖第13师(军长兼师长彭德怀,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滕代远,参谋长邓萍)。

不久,红5军和地方游击队合编为3个纵队和1个特务大队,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转战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4军在井冈山(宁冈)胜利会师。

黄公略则率第2纵队留在平江、浏阳一带坚持游击战争。

平江起义

红5军是一支真正为广大工农群众谋幸福的人民子弟兵,平江百姓纷纷踊跃参军,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援红5军的革命斗争,走上革命之路。

(正因如此,平江县有将军县美誉,共走出52位开国将军,仅方国南所的长寿镇共有12位开国将军)

1929年,当红5军主力转战井冈山后,大方国南参加了少年游击队,在黄公略的率领下继续坚持斗争,小方国南则加入了共青团,支援革命。

这一年,大方国南才16岁,小方国南才15岁,小小年纪的他们就投身革命洪流。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和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军阀展开前所未有的大战,湖南军阀何键也参加了这次大战,率军攻打桂系李宗仁的部队,导致长沙防守空虚。

这给红军攻打大城市提供了有利时机,6月,彭德怀率刚组建不久的红3军团攻打长沙;

7月27日,红3军团顺利解放长沙。

大、小方国南就随平江县赤卫团一起参加了长沙攻坚战。

可惜,此时桂系部队被蒋介石部队打得节节败退,当何键得知长沙沦陷后,赶紧调集重兵,向长沙发起反扑。

由于敌我实力相差悬殊,红3军团损失惨重,被迫撤退。

9月,红3军团在方国南家乡长寿镇进行休整,大小方国南不约而同地以“方国南”的名字,报名参加红军。

大方国南被分配在红3军团直属山炮连,小方国南则被分配到红5军第3师第9团2连(同连的战士还有后来志愿军39军军长开国中将吴信泉,还有小方国南两个亲舅舅喻楚杰、开国少将喻缦云等人)

大小方国南正式参加红军,开始了他们的戎马生涯。

04、沙场百战名将

此后,大小方国南参加了中央红军历次反围剿作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大方国南历任红3军团警卫连排长,红一方面军第2师6团连政治指导员,第4师第10团代理营政治教导员,第81师直属队总支书记,团政委等职。

小方国南历任红3军团第3师第9团连政治指导员,补充师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

期间两人在不同的战场迅速成长,经历无数九死一生的磨难,终于成为合格的团级红军将领。

长征期间,大小方国南都深受重伤,可他们楞是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咬紧牙关,坚持战斗,走出了鬼门关,最终成功走完二万五千里征程。

1935年10月,在吴起战斗中,小方国南左大腿被敌人子弹击中,战后他坚决拒绝截肢,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做了长达几个小时的手术,上演了“关云长刮骨疗伤”的奇迹,军中上下无不肃然起敬。

抗战时期,大方国南历任八路军115师686团2营教导员、教导4旅第10团政委等职,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汾离公路伏击战、冀鲁豫反扫荡等战斗等大大小小的战斗、战役。

大方国南是115师著名的勇将、猛将,提起方国南的名字,战友们纷纷赞不绝口。

平型关战役

抗战期间,大方国南多次受伤,可上了战场却依然勇不可挡,杀得鬼子和伪军闻风丧胆。

更难得的是,大方国南有勇有谋,指挥作战,沉着冷静,作风顽强,纪律严明,拼刺刀的时候绝不含糊,总是承担115师的攻坚作战任务。

大方国南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小方国南历任八路军卫生部第2兵站医院政委、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第9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与大方国南相比,小方国南参加前线作战机会要少一点,他更擅长政治工作,他的工作能力受到聂荣臻、程子华、吕正操等人的充分肯定,是军区一把政治好手。

著名的抗战小英雄“小兵张嘎”就是发生在小方国南治下的故事。

在程子华、小方国南等人领导下,冀中军区全盛时期,控制44个县,近4万平方公里,800万人口,被誉为“东方的乌克兰”,为抗战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无可争议的抗战功臣。

05、开国将军

解放战争时期,大方国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1师政治部主任(第1纵队司令员开国中将万毅、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开国中将李作鹏;第1师师长开国中将梁兴初,政委开国中将梁必业,第1纵队就是万岁军38军的前身),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后勤部副政委、政委,第四野战军第38军第114师政委等职。

大方国南随四野从西打到东,从北打到南,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等重大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大方国南将军

小方国南则在解放战争初期担任晋察冀军区第10军分区、第5军分区副政委等职(第10军分区司令员是开国中将旷伏兆、政委是开国少将刘秉彦后)

平津战役结束后,四野准备南下,小方国南异常激动,很想随部队解放家乡,他找到老上司开国大将萧劲光,调入四野,任四野补充2师政委。

而后,小方国南随四野南下,参加了渡江战役、湘赣战役等战役。

尽管大小方国南工作重点并不一样,一个是冲锋陷阵的猛将,一个是善于组织的政委,可他们都是解放军悍将、共和国的开国功臣。

1955年9月,军委举行开国大授衔仪式,有798位将领被授予少将军衔,大小方国南以其深厚的资历、显赫的战功同时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将军。

可他们却异常低调,从不沾沾自喜,更不居功自傲。

大方国南因为战斗中多次受伤,他高风亮节,认为自己不适合继续在领导岗位任职,1967年就主动提出离职休养。

小方国南也不例外,当萧劲光出任海军司令员,组织建设海军时,萧劲光点名要小方国南组织后勤部工作,可小方国南却谦虚地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坚决不肯上任,此后历任湖南军区后勤部政委,粤北军区副政委,广州市公安总队第二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校政委、湖南省军区副政委等职。

当有人想要小方国南写回忆录时,他总是饱含泪水地说:“爬雪山过草地,九死一生。常常是第二天早晨醒来,身边的战友已经死去。那么多战友都没有了,想起来就难过。我们不过是幸存者,还有什么可讲的?”

小方国南将军

06、将军情深

大小方国南因为同名同姓,总是有战友、同志认错人,闹出不少笑话。

平津战役时期,有一次,大方国南在前线指挥作战,一位曾在小方国南部下任职的县委书记率工作团慰问前线部队,当他知道部队政委叫方国南时,马上找到老首长叙旧,两人一见面才知道闹了乌龙。

小方国南也经常出现类似的情况,总是有大方国南的部下找他叙旧。

1955年大授衔后,大方国南为了避免出现类似情况,主动改名方国安,却依然无法避免战友认错人。

甚至在1987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中,把两人的职务给混淆了,比如大方国南曾任第四野战军第38军第114师政委,小方国并未担任此职,可书中却搞错了,直到5年后才纠正过来。

更有趣的是大小方国南退休后,都住进了湖南省军区长沙杜家园干休所,两人成为了邻居,这更让找他们叙旧的战友、部下经常走错门。

1997年12月10日,小方国南将军不幸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83岁;

2011年5月8日,大方国南将军在长沙病逝,享年98岁。

这两个同名同姓的开国将军,一起被安葬于平江烈士陵园。

两位方国南将军以这样的方式,再叙深厚的战友谊。

将军千古,永垂不朽!

历史上同一时期名字相同的人不少,甚至不乏同名同姓的人发生互动,下面就简单列举一些:

1、同年死的韩信和韩信

说到韩信,大家都能想起和萧何、张良并列“汉初三杰”的军事家韩信。不过实际上在西汉初年有两个韩信,另一个是韩襄王姬仓的庶孙,在秦末起义时跟随张良入关,后来被封为韩王。因此为了和韩信区分,往往把他叫韩王信。巧合的是两人都死在了公元前196年。

2、科学家张衡和天师张衡

和韩信一样,说起张衡大家往往想起那个发明地动仪的科学家张衡。不过在同时期还有一个名气没那么大的名人张衡,那就是天师道的第二代天师张衡。天师张衡是张良之后,相比科学家张衡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不过天师张衡的大儿子就是在东汉末年割据汉中的张鲁,估计知道的人就比较多了。

3、蜀汉的马忠和东吴的马忠

三国时期有两个马忠,蜀汉的马忠以“扰而能毅”出名,曾经参加过北伐、平定南中等战,后来官至镇南大将军、彭乡亭侯,也是蜀汉后期主要军事将领之一。东吴的马忠职位就低多了,只是潘璋手下的司马,不过因为捉到了关羽而名留史书。

4、同为封疆大吏的于成龙

说起于成龙,大家可能都想起《于公案》中那位刚直不阿、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于成龙。不过实际上同样在康熙时期,除了这位于成龙之外,还有一位于成龙,而且担任过

江南江西总督,后来还兼管过江苏、安徽两地巡抚,也是一代名臣,只不过没另一位那么有名而已。

5、陈毅和陈毅

说到陈毅,大家都能想起担任过外交部长的那位陈毅。巧合的是在民国时期,还有一位陈毅也从事过外交工作,负责宣抚外蒙。在任上也是做的颇有成绩,可惜后来因为国家实力不行,功亏一篑。

其实中国历史上同名的人不少,彼此之间有关系的也不止以上这些,只是随便列举一二,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历史上有哪些名字相同或相近导致容易混淆的著名人物?

1、张自忠和张治中:

均为抗日名将,刚开始很容易混淆。张自忠将军1940年战死疆场,为抗日战场牺牲的最高将领。张治中,和平将军,抗日期间为我党提供大量援助,解放战争时期督促新疆和平解放。

2、北魏皇帝:

北魏献文皇帝:拓拔弘;北魏孝文皇帝:拓跋宏,这是一对父子。

3、韩信和韩王信:

刚开始傻傻分不清,一直以为是韩信造反被杀,后来发现是韩王信造反。一个是淮阴侯,一个是韩王。

4、丁日昌、丁汝昌、邓世昌、徐世昌:

也很难分的几个人,丁日昌:架起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丁汝昌:参加甲午战争;邓世昌:也参加过甲午战争,后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徐世昌:袁世凯谋士,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

5、晋时李密和隋唐李密:

一个是写《陈情表》的李密,一个是造反的李密,搞乱了一阵子。

6、张宗昌和张昌宗:

张宗昌是奉系军阀头目之一;张昌宗是武则天面首;

7、庞德和庞统: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当时有点晕,为啥庞德和关羽打起来了,还被关羽杀了。细读发现不是一个人。庞德:曹魏名将,射中关羽,后被关羽所擒,誓死不降,被关羽杀;庞统:号凤雏,死于落凤坡。

8、嘉靖和嘉庆:

这个也迷糊,嘉靖是明朝皇帝,嘉庆是清朝皇帝。

9、徐寿辉和徐辉祖:

都是元末明初的人,徐寿辉:反元,被手下陈友谅所杀;徐辉祖:徐达的长子,抵抗燕王朱棣被杀。

10、李自成和李秀成:

一个是明末闯王,一个是清末太平天国将领。

相关话题  #著名  #名字  #容易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