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是苏联的历史罪人吗
2024-05-22 虎思国学网 阅读 13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俄罗斯族,1931年2月1日出生于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苏联解体后首任俄罗斯总统。
1951年考入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1955年毕业。196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曾历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等职。1990年7月退出苏联共产党。1991年6月12日当选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独立后更改国名为俄罗斯联邦,由叶利钦担任俄罗斯联邦的首任总统,执政时推动市场经济和民主制,采取的“休克疗法”让俄罗斯联邦经济濒临崩溃。在任总统期间曾四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年12月31日辞职并推举普京作为接班人。2007年4月23日,因心脏病加重在莫斯科突然逝世,享年76岁。
叶利钦为什么恨苏联共产党
叶利钦于1990年7月退出苏联共产党,叶利钦为什么恨苏共甚至退出苏共,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多说法。那么,叶利钦为什么恨苏共呢?
首先,苏联的经济和社会状况,是叶利钦恨苏共甚至反对苏共的导火索。由于长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受苏联领导人重视工业的思想的影响,苏联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大,苏联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很低。
并且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执行平均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及新经济政策的激进,导致苏联整体的经济水平落后于世界上其他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人民生活的贫困,也导致苏联人民的反抗,以致苏联整体的社会秩序混乱。
于是在这种社会状况之下,改革便成为首要的救国之策。叶利钦在担任莫斯科市委书记的时间里,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但是在改革进行的过程中,叶利钦才发现苏联的经济政治已经到了无可救药并且积重难返的程度,于是决定采取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抛弃了激进的改革方式。
然而当叶利钦在进行改革中发现,只有彻底打破苏联的社会制度和分配方式,才能拯救苏联。但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的教条政策使苏联的经济濒危,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并导致苏联从上到下体制的僵化,于是叶利钦恨苏共理所当然,从而也有了叶利钦领导人民反对苏联共产党,后来导致苏联解体的历史事件。
叶利钦的政策
在苏联这个超级大国解体后,分裂出来的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由叶利钦执掌政权;叶利钦在1991年七月就任俄罗斯总统以来,不停的发表内政外交方针、政策性讲话。那么叶利钦的政策是怎样的呢?
历史证明,叶利钦的政策不算成功,特别是关于国内经济改革方面的政策。叶利钦希望把苏联计划经济改变为经济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的形式;他以开放价格和国企大规模私人化为主要方法。叶利钦的初期设想是用短期的经济下跌为代价,把曾经苏联过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改变成为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市场体制。但这种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严重危害了俄罗斯的经济。俄国经济长期低迷,国力不济,国内资产大量亏损流失,社会贫富差距加大,资本家的实力迅速扩张。
经济方面叶利钦的政策未达到目的,那么在外交方面,叶利钦的政策又是怎样的呢?
在外交政策上,叶利钦强调世界多极化是以后俄罗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条件。但就算在多极化条件下,俄罗斯的外交安全依然受到威胁。俄罗斯应该采用多方位的积极外交政策,保证国家领土完整,实现社会民主化。
他命令众外交官应该把经济外交视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促进俄罗斯与外国的经济合作,使俄罗斯在国际经济和世界金融机构中占领重要的地位。叶利钦还把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心转向了亚太地区,他还为中俄两国关系升温做出了一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