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建立了商王朝
2024-12-25 虎思国学网 阅读 284
“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冷门的国号,自始至终,只有成汤所建立的朝代使用了商朝这个国号。
与商朝一样冷门的,还有西汉末年的“新”王朝。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可是新朝灭亡过后,后世也没有皇帝再以“新”为国号。
历史上,无论是“商”还是“新”都是非常冷门的国号,在后世没有其他王朝愿意使用。历史上的商朝距今3000年以上,是由商部落的首领成汤所建立,最初发源于黄河流域。
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成汤通过鸣条之战消灭了夏朝的暴君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截止到约公元前1046年,周部落消灭商朝为止,商朝一共存在了500多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久的王朝之一。
一、商朝的历史太久远,而且记载不全,由于周人对商朝的摸黑,导致后世不愿意使用商这个国号
周朝消灭商朝之后,称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为纣王,把他在位期间的故事描绘成荒淫无道、酒池肉林,因此商朝的国号与暴君纣王一样成为警示作用,后世皇帝只好敬而远之。
毕竟,谁会愿意用商朝来作为自己的国号呢?
在后世的南北朝时期,北齐出了一个暴君叫做高洋(北齐文宣帝),他在位期间以杀人为乐,把自己的宠妃薛氏的头颅切下来恐吓大臣,疑似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鸣条之战,成汤灭夏)
臣子们都偷偷在底下骂他,说:“咱们的皇帝真是比商纣王还要残暴啊!”
后世常都把商朝与商纣王联系在一起,对商朝没有什么好感。可是,商朝距今3000年以上,现代史学家连商朝君主的世系和时间都没有完全摸清楚。古代的皇帝们也未必知道商朝灭亡的真相,更多的也是看了周朝描写商朝的史书。
二、商朝的国号不具有突出的代表性,既不能指代古地名,也不能体现正统的含义
商朝灭亡之后,周王朝把商朝的后代分封到宋国,不允许他们再使用“商”这个国号。后来,宋国想要颠覆周朝,便发动了武庚之乱,结果又被迁移到淮北一带。
经过多次迁移,商朝的起源地区已经被其他国家占领,而商的后裔也被同化。
后世君主选立国号时,多根据地区的古城来命名,直到元朝开始才脱离这个习惯。
开国君主,根据地区的古称来命名朝代才是最普遍的,比如周、秦都是陕西关中的古称,晋、唐都是山西的古称,燕、赵是河北一带的古称,楚是湖北、湖南的古称,吴、越是江浙等地的古称,齐、鲁是山东的古称。
由于商朝灭亡之后,留下的遗民被周朝封为宋国,而宋国后来又被迁移到淮北一带。周朝禁止诸侯以商为国号,而商朝原先兴起的地区被其他政权所同化,以商作为古称的地区在千百年来的演变中已经不存在了。
后世的皇帝建立政权时,往往在自己兴起的地方选取“古地名”为国号,选来选去唯独没有一块地区是“商”地,所以也就没有皇帝再以商朝为国号了。
简单来说,宋就是商。
先扯一下商朝以后历朝历代的王朝命名规则,在辽代以前,王朝是不时兴按意思取名的,即便是辽代本身,国号也在“辽”与’“契丹”之间反反复复,而且“辽”能够释义为镔铁,也能够解释东北那一片的地名,打先秦时期起,那里就叫辽东了。
真正按照字义取名的,还得数金朝,元朝则是第一个按字义取名的大一统王朝,之后的明清沿而用之,而在宋朝及以前,大多数王朝取名用的是“德行附会”。
这套规则的核心就是要说明一点:其实某某某称帝建国是天命所归,德行都在他身上,得天下是必须的!
但有时候有德者并不自己称帝,而是让后代上,比如曹操父子,所以又衍生出了补丁:有德者的后代可能仍然非常有德,代代累积,最后登上帝位。等到数代过去,有德者家族的后人没德了,这时候又自然而然会出现新的有德者继承天命。
这些当然都是幌子,能当皇帝靠的只有实力,枪杆子才能出政权!不过分析为数众多的有德者,会发现他们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地方发展,靠着德(武)行(力)夺取天下,比如唐高祖李渊;另一类是直接夺取中央,继而掌控天下,比如隋文帝杨坚。
对于第一类人而言,不出意外的话,他们的国号就当是他们起家的地盘,李渊在晋阳起兵,这块地以前是晋国的,晋国又是唐国改名来的。当时还是顶着隋朝的壳子,隋炀帝就是晋王,李渊不好抢,只好换成个一样意思的唐国。
从这个角度入手,“商朝”没有再现的原因是因为商地太中心,打起仗来很方便,打哪个方向都行,可反过来,哪个方向打它都行,所以压根就没有从中心出发统一天下的,最猛的曹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后梁次之,剩下几个都没能扑腾出什么浪花。
而曹魏和后梁认领的其实是同一个国家,就是战国时期的魏国,迁都后又称梁国,曹操和朱温都认为自己的龙兴之地当属魏地,故而选了这个封号。
对于第二类人而言,地盘的限制就没那么大了,因为他们本来也不靠地盘,是直接爆水晶的。
不过走流程的时候往往需要封国,这时候就是各种方式登场,有的找祖籍,有的找官职归属地,有的找祖先(可以随便认)建立过的政权。
比如隋文帝,他的隋是从随改过来的,因为有个“辶”总觉得会短命(结果改了也短命),而随是从其父杨忠那里继承来的。杨忠最大的战功就是攻占汉水流域,汉水诸国随为大,封他为随国公,应当是表彰他的战功。
这一方面,最接近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他当过归德军节度使,归德军原本叫宋州,赵匡胤就以这个为国号,这其实等于取了商朝。
武王伐纣后,周朝虽然端了商朝中枢,但地方上仍有大量商朝军队和土地,周朝并不具备将其一口吞下的实力,于是实行分封,让功臣到各地去拓土,同时封纣王之子武庚于商朝故地,国号仍然是商。
武庚后来叛乱,被周公诛杀,周朝又封微子于商丘,这就是宋国,是周朝或者微子启给他们改了国号吗?王国维认为不是,他认为宋和商在上古发音接近,宋国只是商国之误传。
从这一点来看,宋朝其实就是变相选了商为国号,而更早之时的南朝刘宋政权,刘裕的祖籍是彭城,是宋国之地,他被封为宋王走的也是祖籍一路。
此外,还有一个政权同样跟商朝密切相关,那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王延政建立的“殷”,殷跟商的关系就跟梁跟魏一样,是迁都后的公认称呼,二者是一个政权。
至于王延政为什么要建立大殷,很可能只是为了攀附大名,因为这个政权很小,在今天福建省的南部,国土只有五个县,而王家祖籍淮南固始,属于春秋蓼国和黄国的领土,后来被楚国吞了,要扯也扯不到商朝身上。
后世王朝没有以”商”命名有三个原因:
一,古代王朝多是以部落和地名命名。
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说起,公元前21世纪,“夏”这一称谓的据《史记》记载“夏”是: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
商朝,公元前17世纪商朝建立,取名”商”是因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就以“商”来称其部落,商汤灭夏后以“商”作为国号,建立商朝。
周朝,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姬昌原先是周地的诸侯,他儿子周武王姫发灭商之后,便以”周”命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定名秦朝,其国号也是来自于地名。据《史记》记载,秦之先祖为先贤皋陶、伯翳,为古部落首领少昊后裔。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呼,统一以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中国的王朝称呼。
因为后代帝王因商纣王的名声不好,又是灭亡的朝代,所以不再取”商”为国号。
二,因为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的二千多年中,一直是重农抑商,商在各业中地位最低,所以国号不会取商。
三,历史上朝代更替,取新国号都是挑选褒义字,如明丶清等,因为”商”的谐音”伤”,不吉利,所以后人不会再用”商”做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