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空棺原因:顺治死后为什么没葬在棺材里

2024-05-22  虎思国学网  阅读 14


顺治死后为什么没葬在棺材里?前两年,“顺治帝空棺之谜”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说是清孝陵地宫里面,顺治皇帝的棺材是空的,其实知道实情的都知道顺治帝空棺原因,那就是火葬了。

顺治帝空棺原因:顺治死后为什么没葬在棺材里

然而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换言之,顺治帝本来就不是葬在棺材里的,何来“空棺”之说?

火葬

顺治帝的最后任性

嘉庆年间袭礼亲王爵号的爱新觉罗·昭梿在《啸亭杂录》里有记:“章皇(顺治帝)尝校猎遵化,至今孝陵处,停辔四顾曰‘此山王气葱郁非常,可以为朕寿宫’。”也就是说,孝陵是顺治帝早就给自己选下的一块吉壤。而对于顺治帝之死,清朝的笔记虽然记述不多,述者却往往具有权威性,比如张宸在《平圃杂记》中记载,正月初七晚“传谕民间毋炒豆……始知上疾为出痘”,为了给皇帝的病避讳,竟闹到了“只许皇帝出痘,不许百姓炒豆”的地步,而顺治帝也就驾崩于当夜,是为公元1661年2月5日。如果再深入一步,了解到张宸当时在内廷任中书舍人,大约相当于清廷的“中央办公厅秘书”,就可以确信这则史料的可信度。著名历史学家孟森在《世祖出家事考实》中,更是以大量翔实的史实考证:顺治皇帝确实死于天花,并未出家——这也是目前清史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

那么,前面说的,顺治帝本来就不是葬在棺材里的,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给读者们“科普”一下:有清一代,满人和汉人所用的棺材是不一样的,即所谓的“满材”和“汉材”之别。汉材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中见到过的,大盖做成月牙形,两帮做成弧形,平底;而满材则是一个大六棱形,棺材的两帮上部为坡形,下边垂直到底——皇帝的棺椁也不例外,只是绘有金纹大龙。所以每每在清宫剧中看到皇帝驾崩后安详地睡在汉材里,我都替礼部捏了一把汗……

但是,顺治帝驾崩后,既没有躺在满材里,也没有躺在汉材里,而是“入住”了骨灰罐。

历史学家陈垣先生有云:“顺治出家之说,不尽无稽,不过出家未遂而已。”顺治帝生前笃信佛教,多次试图披缁山林,甚至成功剃度过一次,但最终还是被劝阻,为此遗憾不已,多次叮嘱臣下,自己去世后必须火葬,这样才能按照佛教上说的让灵魂升天。按照清代之前的汉族传统习惯,“入土为安”是丧葬的“正途”,焚尸属于对死者的侮辱和惩罚。按理说,皇帝去世,改土葬为火葬,这要搁在明朝,谁敢提半个字,绝对是灭九族的大罪,皇帝自己签知情同意书也不行的,非掀起一场比“大礼议”①更加滔天的政治风浪不可,但是清朝不同,满族入关前,火葬就是其主要葬法。顺治去世后,朝局波诡云谲,索尼、鳌拜等人为各种事情忙得焦头烂额,实在没精力再去和大臣们争论哪种丧葬方式更加绿色环保了,“爱咋咋地吧”。

史记:“四月十七日,(顺治帝)遗体火化,火化后宝宫安葬于遵化马兰峪,是为孝陵。”宝宫,就是骨灰罐。一辈子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糟心的顺治帝,终于在死后任性了一回。

空棺

茉莉花根制造假死

“顺治空棺”虽然是无稽之谈,但清代确实发生过非常离奇的“空棺案”,并被纪晓岚完整地记录在《阅微草堂笔记》第十七卷中。

有个“闽人之女”还没出嫁就死了,装入棺材里入土安葬。过了一年多,一位亲戚到另外一个县办事,突然在街上撞见了个和她一模一样的女子,一开始,这亲戚还以为是相貌相似的人,但是仔细看她的体态,再听她在市场上和别人讨价还价时的声音,简直像极了,就算是孪生姐妹也不可能相同至此。这亲戚也有急智,在人群拥挤的地方突然叫了一声死去女子的小名,迎来一记回眸,这下子可以确认了,这个女子不是什么高仿版,而就是一年前已经躺在棺材里下葬的人。

亲戚顿时觉得脊梁骨冒寒气,跑回乡里告诉了女子的父母,一开始,女子的父母以为是他遇到了鬼,不想深究,但女子的未婚夫家听到消息,不干了,假如真的是鬼魂作祟还好说,否则等于逃婚,夫家的颜面往哪里放!于是他们天天跑到女子的父母家纠缠不休,非要讨个说法不可,最后双方决定采取最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法——开棺验尸。

众目睽睽之下,坟墓被扒开,棺材板掀开的那一刻,女子的父母傻了眼:棺材里竟然是空的,连一片骨殖也没有,在场者一片哗然!

父母跟着那个亲戚来到了另外的县里,很快就找到了女儿,责问女儿这到底是怎么搞的,女儿一开始不承认自己的身份,二老毫不客气,说她胸前腋下长有瘢痣,再不承认就报官查验,女子只得低头承认,她正是一年前埋在棺材里下葬的他们的女儿。

原来,这女子虽然已经许配他人,但与邻居家的儿子暗中相好,于是她服用了一种可以使人“假死”的药酒,等下葬后,邻居家的儿子扒开坟墓,打开棺材,带着她一起逃走了,为了“灭迹”,他们没有忘记扣上棺材板,重新用土掩盖。

女子所服的药酒,就是大名鼎鼎的“茉莉花根”。《阅微草堂笔记》中这样写道:“盖闽中茉莉花根,以酒磨汁饮之,一寸可尸蹶一日,服至六寸尚可苏,至七寸乃真死。”意思是茉莉花根,泡在酒里磨成汁喝下去,一寸长的茉莉花根可以使人假死一天,如果服到六寸长的茉莉花根还能苏醒,服到七寸长的可能就真的死了。明代医学家汪机在《本草会编》一书中也有相同记载,并特别强调了其医用价值:“凡跌损骨节脱臼接骨者用此,则不知痛。”近代医学证实,茉莉花根的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甾醇,茉莉花根酒浸液对中枢神经有麻醉止痛作用——这可能正是其用于“假死”的原因。

得知真相后,女子的未婚夫家鸣鼓告官。县令以“通奸诱拐”的罪名处理了女子和邻居家的儿子。一对苦命鸳鸯,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生生拆散这一劫。

尸遁

美丽查女智胜倭王

假死又称微弱死亡,是指人的循环、呼吸和脑的功能活动高度抑制,生命机能极度微弱,其呼吸、心跳、脉搏、血压十分微弱,用一般方法检查不出,外表看来好像人已死亡,而实际上还活着的一种状态。

除了茉莉花根之外,中国古代还有几种著名的“假死药”,比如清末笔记小说集《女聊斋志异》中一则故事所记录的:万历年间,倭寇作乱,倭王死了老婆,“思中华女子艳丽,遣将入寇,沿海掳掠”,逼近州城,有个姓查的女孩,年轻貌美,听说倭寇来了,怕自己牵累父兄逃难,就让他们先走,女孩平时很喜欢读《本草》,“见有药名闹扬花者,服之即死,周时可醒”,便提前买下,等父兄走后,“遂密缝上下衣,研药为末,闻寇入城,遽吞之毙。”

查女本想用“尸遁”的方法逃过倭寇的凌辱,谁知倭寇见她虽死,但依然容貌倾城,背着她的尸体上了船。药劲一过,查女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到了日本,见到倭王,倭王对她垂涎三尺,查女假意逢迎,然后把身边剩下的一点闹扬花药末下在酒里给倭王喝,倭王喝完,“瞠目流涎而倒,不知人事”。查女从他身上搜得兵符,坐上船回到祖国,而倭王的弟弟进宫,看见大哥“僵卧于寝,弑之,自立。”故事本身虚构成分极大,但闹扬花实有其物,正确的写法应该是“闹羊花”,一种杜鹃花科植物,因为有毒,羊要是误食会死掉,故得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闹羊花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和麻醉作用,这大概就是查女用来假死和自救的原因所在。

在古代,由于法医科学不够昌明,对假死的辨别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比如中世纪的法国,埋死人之前,人们都要先咬一咬尸体的大脚趾,看他是不是假死,以至于埋尸工得了一个“咬尸工”的雅号,而十六世纪的英国,尸体入殓前,家人会在其手指上绑一根细线,线的一头连在一个铃铛上,这样万一死者是假死,醒来后只要动动指头,亲友们听到铃铛声就会将他救出来。

现代法医科学对真死还是假死的辨别要容易得多,以脑死亡的鉴定为例,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就是做变温试验,向耳内灌注冰水,观察眼球有无震颤,脑死亡者会出现平线等电位的眼球震颤电流图。

所以,无论查女还是闽人之女,如果想在当代用假死来“尸遁”,可谓难之又难。其实这两位女子,用假死来争取的不过是个人尊严和婚姻自主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讲,与顺治皇帝争取信仰自由没有什么区别……这也再次说明,各种历史雷剧最令人厌恶的地方,并不是篡改史实,而是用戏说和调谑的方式,让我们忘记了:那是一个从皇帝到庶民,非一死不得解脱,甚至连死都不得解脱的黑暗时代。 注1 大礼议:指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之后,为其生父尊号问题引起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争论,朝野上下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这场争论中,造成政局动荡,党争激烈,严重干扰、冲击了政治和经济的进步性改革,“于国事毫无裨益”。

相关话题  #顺治  #死后  #棺材里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