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为什么
2024-11-26 虎思国学网 阅读 174
明朝(1368-1644),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大一统的王朝。统治时间276年。
明朝处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是一个“极辉煌”又“极黑暗”的朝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诸方面居于世界前列,杰出人物众多。
但为什么历史书上涉及明朝部分倒显得少了些呢?
本人综合各种资料,经过比对分析,总结其原因应该是有以下几点——
1.大量历史资料被焚毁,所留存资料少。据史料记载,清乾隆皇帝组织编纂《四库全书》时,焚毁了大量明代档案。资料显示,估计焚毁的档案资料不下10000份,而只保存下了三千余件。其中天启、崇祯年间的档案居多,而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等年间的官方文书很少。
2.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清朝灭了明朝之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显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有意对明朝历史进行了损毁
甚至对明朝历史及明朝君臣人物进行丑化,污蔑。历史疑点多,导致正史不全,演绎不少。
3.特定历史时期许多特殊现象无法定论政治、文化、地域(南北矛盾)等诸方面的原因,导致明朝出现许多无法解释的事情,这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扑朔迷离,为民间演绎增添了素材,而正史尚无定论。
以上是我查阅了许多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归纳整理而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也欢迎看到文章的朋友留言点评,讨论批评,在此感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相当一部分史料的真实性需要推论才能得出。比如——谈明史根本离不开胡惟庸这个“末代”丞相,而胡惟庸到底有没有通倭,从时间,地点,人物,弹劾奏章,当时官员的评价,日本和朝鲜历史中的记载,反证,推论等等的相互对比,单只这一个问题的论证过程少说也得半本历史书,直接给出答案又和某些史料不符。
还以胡惟庸案为例,正史野史胡说八道人云亦云的大有人在,看着都像真的,其实并不是所谓的“学者共同认定”,而是一个错了就全抄错了,这叫以讹传讹。
《明史》是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一直编修到乾隆四年(1739年)前后历时九十四年。三倍快进播放自己都能演一遍了!如果说《明史》一个字都不能信,那就太偏激了!但是很多所谓的史实真的要经过推敲对比以后才能知道正确答案。
清篡明史,大量明朝的史实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加上清朝有名的文字狱,没人敢写,敢写的都被杀掉了。现在流传出来的许多黑材料都是清朝写的明史,许多人都当真正的明史(特别是那些专家教授),反正我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