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在冷战时的表现
2024-12-30 虎思国学网 阅读 393
说起冷战,由于美苏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军备竞争,所以当时很少能有国家不被卷进美苏对峙的洪流当中。当然凡事都会有例外,而地处于欧洲中部的瑞士就是个例外。瑞士通过了长久形成的武装中立的传统,在美苏对抗中一直维持着中立状态。除了瑞士在外,还有个地处欧洲北部的国家,也是凭借着特殊的地理区位以及灵活的外交政策,左右逢源,而得以在冷战的格局中保全自身。
1、从“热衷战争”到“武装中立”
这个国家就是瑞典。瑞典地处严寒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居住在这里的族群,自古就面临环境恶劣、食物匮乏等严峻的生存问题。残酷的自然环境,也催生过维京海盗这种热衷于战争和掠夺的部族团体。11世纪以后,随着基督教的传播,斯堪的纳维亚人也慢慢步入封建化的历史阶段,融入到欧洲大陆主流的历史进程中。
16~17世纪,伴随着宗教改革的春风,瑞典帝国曾极盛一时。但好景不长,由于北欧物产相对匮乏,缺乏支撑大帝国的土壤,所以瑞典帝国不久便由盛转衰。18世纪以后,随着瑞典在大北方战争中的失败,瑞典帝国的领土急剧缩小,国力严重下降。于是到19世纪时期,在必要时维持中立,便成为瑞典的既定国策之一。
拿破仑战争,以及其他欧洲近代战争中,瑞典均通过灵活变通的政策,避免自身被卷入其中。在整个19世纪,比起军事上的战绩,瑞典人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反倒更加辉煌。但是,和平的环境,也并没有让瑞典懈怠军事发展。与之相反,瑞典和瑞士一样,走“武装中立”的道路,通过武力建设来保护国家安全。
自19世纪起,通过长久奉行中立主义的实践,让瑞典具备了可以同其他国家进行外交周旋的实力。于是,一战和二战时期,当欧洲大陆打得热火朝天之时,瑞典通过巧妙的外交政策,让自身极少被战火波及。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瑞典在二战中的中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偏向纳粹德国的中立,由此才没被德军干涉。
2、冷战时期,既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
二战的硝烟散去,冷战的序幕又随即拉开。冷战初期,由于瑞典毗邻着苏联的西北门户,战略位置相对重要,故而也曾受到美国和苏联的“重点照顾”。1948年,美国决策层的一份报告曾指出:“瑞典的中立政策,同美国的政治和战略利益背道而驰”。而在同一时期,苏联也认为奉行中立的国家是“没有立场的投降派”。
然而,瑞典通过150余年的中立主义探索,奉行中立、不介入大国博弈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任何一个执政的瑞典政党,出于现实利益考虑,也不会贸然破坏自身的既定国策。更关键的是,瑞典自身的经济与军事力量,虽然不能匹敌苏联和美国,但同样颇具实力、不可小觑,让苏美无法完全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