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西方看中国人:眼露凶光的狂怒野蛮人

2024-11-20  虎思国学网  阅读 226


  庚子之乱,在义和团眼里,洋人不是人,这不是什么新闻。更早些的打教揭帖,一直称洋人“半人半畜”、“羊眼猴面”,把天主教称为猪教。而义和团的揭帖,则断定鬼子不是人,证据就是他们的眼睛都发蓝。其实,不仅义和团,就是当家的满族大人们,也没把洋人当人看,成立神虎营,立名之意,就是神能降鬼,虎能吃羊。而把洋人使馆聚集的东交民巷改名切羊鸡鸣巷,也是为了克死洋鬼子。全然忘记了,所谓洋鬼子的概念,是他们奉送过去的。

  但是,差不多同一时期,作为对立面的洋人,好些人似乎也没把中国人当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应该是介于文明和开化之间的某种生物,比起欧洲人来,进化得不够彻底,更接近于猿人。他们说,中国人生起气来,像是“眼露凶光的狂怒的野兽,满嘴泛起与疯狗相仿的毒液”,简直就像猿人。(姚斌:《拳民形象在美国》)义和团事件发生之后,各国的相关报道中,愤怒的“拳匪”漫画,大体就是这样的形象,只是手里多了一把挥舞的大刀。

  不幸的是,这样的野蛮人形象,一直就是庚子之后西方对中国人的定位。即使同情中国人的美国传教士,运用自己的影响力退还庚子赔款,但退还的款项也是用来让中国人赴美接受教育。背后的潜台词,依旧是中国人野蛮和蒙昧,需要西方来拯救。义和团运动期间,无疑是西方人的蒙难期,但是,恰是这个运动,给了在中国的西方人最大的自豪和自信,自身作为文明人的自豪和自信。

  其实,八国联军入侵而带来的烧杀淫掠,无论如何都不文明,而且够野蛮。众多经历事件的传教士,尽管对“拳匪”恨得牙根痒痒,但依旧对联军的兽行啧有烦言。一个记录了使馆从被围到解困全过程的英国记者,不仅笔下有众多的暴行,而且还记录了他的艳遇,一个满族贵族家族,为了自保,贡献给了他一个家族的美女。但奇怪的是,八国联军的野蛮行径,并没有坐实洋人的非人形象,甚至都没有影响洋人头上的文明招牌。事件过后,中国人的野蛮,倒是落到了实处。中国的知识界和上流社会,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所做的事情,似乎都为了一个目标,争取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的文明形象。也可以说,讲文明,成为那个时期国人的主旋律。但凡有点事,当事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别让洋人看笑话,说咱是义和团。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参加者都自觉地避免给人不文明的印象。

  无疑,尽管一度中国人看洋人像禽兽,洋人看中国人也是半个人,但是,野蛮的名头,最终还是落到了中国人头上。也就是说,最后,中国人的知识精英,自己认了账。其中的缘故,不仅是由于他们接受了西方的价值观和文明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也觉得义和团干得太不像话,理有点亏。这样一场毫无道理屠杀教民(十几万人被杀),屠杀外国人的事件,即使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搁在任何地方,也没道理好讲。

  其实,即使从1860年成立总理衙门,中国被迫全面开放算起,中国人学习西方,已经经历了40年的过程。突然一个大倒车,令世界都措手不及,列强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已经大祸临头了,英国公使还天真地认为,只要下一场透雨,义和团就散了。西方人真没有想到,这个一直在学他们的国度,怎么会突然发狂,疯狂地排外,甚至攻打他们的使馆,让他们连撤侨都来不及。谁能想到,一向还算谨慎的清朝统治者,突然好像吃错了药,把国家的命运压在了一些愚民刀枪不入的法术上了。

  从本质上讲,庚子之变的发生,只是戊戌维新失败后中国政局向后转的一个极致反应。而戊戌政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家的独裁者西太后保住权位的一种挣扎,朝中的顽固派,利用西太后的保位心理,点燃了她心灵深处的迷信,从而轻信了义和团的法术可以抵御洋人。如此愚蠢的大祸之所以铸成,最初的动因,就是一个独裁者的自私自利之心。两年之内,整个中国政局东摇西荡,成千上万的生灵涂炭,几至于亡国,原因居然就是这么简单。专制制度的不稳定性,可见一斑。

  从这个意义上讲,最野蛮的人,其实不在田野,而在萧墙之内。

相关话题  #野蛮人  #国人  #凶光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