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做过的毁人品的事有哪些
2024-05-22 虎思国学网 阅读 10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宋之问文品不相符的人品:盘点他做过的毁人品的事的相关内容。
宋之问文品不相符的人品:盘点他做过的毁人品的事
宋之问是唐中宗时期的一位官员,因为告密立功而得到晋升。自此之后,在朝堂上他一直采取趋炎附势的方式,来谋取个人利益。然而,在李隆基继位后,他却遭到了处决,从而结束了他的一生。今天我想要讲述的是,宋之问到底做了什么败人品的事情,以此来揭示他的真实面目。那么,关于"因诗杀人"事件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这是宋之问所创作的一首诗,在当时备受赞赏。然而,这首诗却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悲剧。
据说宋之问的一位敌手将这首诗送给了李隆基,并且夸大其词地告诉李隆基,这首诗中包含了对国家领导人的嘲讽和不敬之意。李隆基被此事激怒,将宋之问逮捕起来,并下令将他处以死刑。
然而事实却可能并不完全如此。有一种说法认为,宋之问的这首诗只是普通的山水诗,虽然形容了一些壮丽的自然景观,但并没有任何政治含义。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只是被误解了,实际上并没有对国家领导人进行任何形式的攻击。
无论真相如何这场"因诗杀人"的事件都成为宋之问一生的绝唱。他原本希望以此诗得到李隆基的赏识和提拔,却没想到此举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通过对宋之问一生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趋利避害、权术迷人的人。他在朝堂上时刻关注着权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立场,以求得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然而,他过于追逐权势,忽视了自己的道德底线。最终,他不仅未能得到长久的权力和地位,甚至还丧失了自己的生命。
宋之问的悲剧值得我们警醒,追求个人利益固然重要,但却不应以牺牲道德为代价。只有保持良好的品质和原则,才能真正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要想在人生中取得长久的成功,我们应当既重视自己的利益,又注重个人品德的提升。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良知、有品德的人。
从南朝齐开始,沈约、谢朓等人即致力于追求诗歌的声律美和对偶美,形成“永明体”,唐初的沈佺期、宋之问在这个基础上把对偶技巧和声韵技术结合,确定了律诗的粘附规则,使后来的诗人有明确的格律可以遵循。
这首叫《灵隐寺》的诗和宋之问的另一首《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风格一致,写的也都是越地秋天,创作时期应该很接近。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这首诗里宋之问腆着脸写下了“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可以判定是公元709年被贬越州后的作品。这个时候宋之问已五十多岁,诗上修为差不多就相当于《笑傲江湖》中左冷禅的武功修为,根本就不需要外援。“楼观沧海日”两句,胜在气魄大,词句其实平常,倒是后面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意兴高远。
第二个故事的悲惨男主角刘希夷,是和沈佺期、宋之问同年的进士,比宋之问长约五岁,如果二人确为舅甥,那么宋之问的姐姐最少要大宋之问二十岁才说得过去,宋之问约生于656年,他的父亲宋令文在公元650-683年间担任骁卫郎将和东台详正学士,宋之问是长子,下边还有弟弟宋之逊和宋之悌。比较看下宋氏三兄弟和他们父亲的年龄结构,这个“姐姐”怎么都让人觉得是硬安上去的。
从创作上来讲,刘希夷写诗偏古风,“体势与时不合”,不是流行调调,当时流行的是什么?就是宋之问他们推行的律诗,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杨炯,杜甫的祖父杜审言都是个中高手。宋之问与杨炯分直内文学馆,是颂圣时的主笔,写诗追求典雅恢宏绮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语虽清警,却充满了伤时悲逝的低徊,这样两句诗取悦不了统治者,实在犯不着为夺诗杀人。
这首诗里,抹去了背景,身份,经历,只留一种心理状态描摹,引起千百年来无数人的情感共鸣,是文学上“形象大于思维”的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但还原历史就会发现,宋之问的“近乡情怯”里可不只是对亲人的牵挂,更多的恐怕还是对自己要面临的惩处的惴惴不安。
宋之问是从贬谪地偷溜回来的。因为媚附张易之,他于公元705年被贬为泷州参军,泷州太苦,宋之问受不了,日夜惦念曾经的锦绣华庭,“经冬复立春”后就自己决定回洛阳了。
因为属于私自潜逃,宋之问不敢在社交场合露面,躲在好友张仲之的家里听风声。结果就真给他听到了一个机会:收留他的好友张仲之和驸马都尉王同皎密谋要除去当朝宰相、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
读唐诗会发现,则天朝的文人没骨气的比较多,什么李峤,崔融,杜审言,苏味道,沈佺期,都曾媚附过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但别人媚附,就是写两句诗拍拍五郎六郎的马屁,替那哥俩完成则天大圣皇帝布置的作业,宋之问不同,他把媚附的行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但当枪手代写诗,还“至为易之奉溺器”——《新唐书》里说的。
这样的人才自然不会只围着一个炉灶转。张易之兄弟倒台后,前面说过,宋之问靠出卖朋友巴结上武三思,武三思被杀,宋之问又去投靠了太平公主,他优秀的诗才不浪费,写诗称颂“文移北斗成天象,酒递南山作寿杯”,可人太平公主还没失去话语权呢,宋之问就又跑去攀附另一高枝:中宗李显最宠爱的女儿安乐公主,献的诗也是高格调:“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
这一次的投机终于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被激怒的太平公主到中宗前“发其知贡举时赇饷狼藉”,又把宋之问贬出了京城。
他的名字远没有他的诗作光华灿烂,是该怨他生在了大唐那段最纠结、最艳丽、最血腥的年代,还是怨他贪婪的内心,卑污的灵魂?
……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诀。”使者许之,而之问荒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
知道的是,沈佺期的后人近年来在努力澄清关于沈佺期的部分传闻,和宋之问并称,沈家后人是几千几万个不愿意啊!
以上就是关于宋之问文品不相符的人品:盘点他做过的毁人品的事的全部内容了,小伙伴如果觉得不错,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类的相关的小知识、小趣闻和人物故事的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古宫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