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鲧、禹父子都曾“化为熊”。熊是能直立行走的哺乳动物,其中棕熊被称为黄熊。《国语·晋语》载:“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源。实为夏郊,三代举之。”《淮南子》记载有“禹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的传说。因此,有学者认为夏部族的图腾应为黄熊。
熊本是黄帝族的图腾。《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为有熊。”夏族乃黄帝之后。《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故古史所载鲧、禹“化为熊”的故事,应是夏部族尚未形成时仍沿用其先祖图腾名号的缘故。
相传,鲧死后化为黄龙。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长有鳞、角,能走、会飞,善于游泳的神奇动物。《山海经·海内经》郭璞注引《归藏·开筮》说:“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这里所说的黄龙,实指禹而言。
螣蛇在神话传说中属于龙类神物。《说文·虫部》:“螣,神蛇。”《荀子·劝学篇》:“螣蛇无足而飞。”《淮南子·览冥训》云:“前白螭,后奔蛇。”高诱注:“奔蛇,腾蛇也。”因蟒蛇奔走如飞,好似腾云驾雾,故有“螣蛇无足而飞”和“螣蛇乘雾而飞”的神话传说。这就是古人把蟒蛇视为神蛇和龙类的原因。
薏苡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果形似珠,灰白色,果仁叫薏米,可以食用。《史记·夏本纪》载:“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这说明夏族为姒姓。姒,通作苡。《史记·夏本纪·集解》引《礼纬》曰:“祖以吞薏苡生。”《论衡·奇怪篇》载:“禹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曰姒。”这说明夏得“姒”姓,是鲧妻修己吞食薏苡而生禹的缘故。
然而,“姒”字从女、以声,《说文》未见。金文姒、始同字,作(《卫姒鬲》)、(《姒》)、(《邓伯氏鼎》)诸形,它所从的“以”旁,像蛇身环绕休息状。《山海经·大荒北经》载:“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这里的“相繇九首”与《天问》所说的“雄虺九首”相类,都是由蛇演绎而来的神话。故丁山先生说,“姒象蛇身自环形”,是有道理的。
夏部族的图腾标志始于大禹。据《国语·周语下》,大禹治水成功,“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夏”。《史记·五帝本纪》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这说明夏族从黄帝族分离出来,别立“夏后”而“姓姒氏”,是从大禹治水成功后开始的。
夏部族图腾标志自然有其渊源和演变。夏部族的龙蛇图腾,乃是继承和沿用其先祖伏羲、黄帝族的图腾名号。太昊伏羲氏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太昊氏以龙纪。”《帝王世纪》说:“庖羲氏蛇身人首。”考古发现伏羲、女娲蛇身人面交尾图,就是太昊伏羲氏以蛇为图腾的佐证。《淮南子·天文训》:“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兽黄龙。”《史记·天官书》也说:“轩辕,黄龙体。”这说明夏部族以龙蛇为图腾标志是渊源有自的。
夏部族的龙图腾由蟒蛇演化而来。《礼记·乐记》载:“夏后氏以龙勺。”《史记·封禅书》说:“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这说明夏后氏是以龙为图腾标志的。然而,《列子·黄帝篇》说:“夏后氏蛇身人面。”所以,许多学者认为“龙的基形是蛇”,“而蛇类中最接近龙的是蟒蛇”,蟒蛇图腾被神话,就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龙。偃师二里头发现的绿松石龙形器,说明这些推测是正确的。
这个绿松石龙形器的头向、腰铃及尾端下方的绿松石条形饰,都有着具体的特殊寓意。
“头向西北”寓意飞向天宫。这个绿松石龙形图案呈“头向西北,尾向东南”腾跃升天状,应是中国古代“乘龙升天”观念的反映。《周易·说卦传》说:“《乾》,西北之卦也。”《乾》卦象征天,说明天帝位于西北方。因天帝居住在西北方,这就是作腾跃升天状的绿松石龙呈现“头向西北,尾向东南”的根本原因。
铜铃可传达神灵的告示。《说文·金部》:“铃,令丁也。”段玉裁注:“铃,古谓之丁宁,汉谓之令丁。”是“铃”本名丁宁。《汉书·谷永传》说:“以丁宁階下。”颜师古注:“丁宁谓再三告示也。”是“铃”声有“再三告示”之义。这说明巫师在祭祀或做法时,可暗中摇动绿松石龙形器,使铜铃发出声响以传达祖先神灵“再三告示”的旨意。这就是绿松石龙形器腰间系以铜铃的原因。
绿松石龙形器尾端下方的绿松石条形饰,当是田地的象征。1973年,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帛画男子御龙图,是神话传说中乘龙升天的生动写照。值得注意的是,帛画中的飞龙不但“头向西北”,而且在龙的左下方还绘有“鱼形图”。郑玄《礼记·昏义》注:“鱼,水物阴类也。”在古人的观念里,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故帛画正是用“鱼形图”所表示地下阴界,来映衬男子御龙升天的主题意义。
御龙升天要从地面腾飞。《周易·乾》九二爻辞:“见龙在田。”王弼注:“龙处于地上,故曰在田。”《汉书·郊祀志上》集注引张宴曰:“龙星左角曰天田。”这是说每年春分黄昏时,苍龙的角星开始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这个位置就叫“天田”。《周易·乾》九五爻辞:“飞龙在天。”这说明“苍龙”顺时上升,到夏至时全体陈列于天空。
《周易·明夷》上六爻辞:“初登于天,后入于地。”也是天、地相呼应。由此可见,这里的绿松石条形饰当是田地的象征,用以表示龙从地面升起之义。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