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没办法,明朝历来的王爷都是被朝廷当猪养的,连自己封地都不能随便出的。你一个王爷,干嘛要关心国家大事,干嘛要关心民间疾苦,干嘛要生活的艰苦朴素,你是想要养望吗?后来崇祯皇帝在满清入关发布勤王令的时候,唐王就觉得自己应该成为宗室的担当,于是自己招募人马往京师赶去帮自己亲戚打架,结果还没出封地就被地方官员拦了回来,后来还被崇祯治罪。更何况从小被宠爱惯了的朱常洵,本来万历和郑贵妃就觉得没有让朱常洵当成太子心存愧疚,所以在其就藩的时候,给了朱常洵大量的封地和财物,就这事,又是惹得万历和内阁一阵怼。一个长期的深宫宅男,出了北京城,又被困在了另一座城,又有大量的钱财,还不能有什么政治理想和正常一点的爱好,那能做什么,那就只能天天歌舞升平,玩玩造人游戏了。至于不关心民间疾苦和国家危机,第一,朱常洵一个亲王他不敢去关心,所以他可能确实不怎么知道国家已经到了什么地步。第二,文官和宗室之间天生不对眼,你说的我也不能信对不?第三,李自成真打来了的时候,他不也自己出钱招募勇士进行抵抗吗?还有崇祯继位的时候,他也向朝廷捐了一笔军费的。所以朱常洵这个人,就是一典型的土财主,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和自己的亲戚。
这个说李自成破洛阳后将朱常洵杀了和梅花鹿一起做成福禄汤给将士和百姓分食得说法是野史的夸大,真正的朱常洵在被李自成的农民军发现后还是坚持了抵抗没有投降后给杀害的,可能是被挖了身上的一块肉象征性的被煮了汤,用于农民军争取民心。
这个笔者认为有可能。
其一,纵观胖子朱常洵的一生,其权利欲望淡薄,有孝心(就藩以后常给万历和郑贵妃去信问候),虽贪图享乐,但没有仗势欺人和利用王爷的权利来满足自己欲望等恶行。如果由他来继承皇位,应是守成之君,会对大臣放权,对于明末的腐朽制度谈不上改变,但可以拖延病变的时间。而其侄儿崇祯皇帝的种种作为就是给明朝下的一济虎狼之药。
其二,作为喜欢享乐的主,朱常洵不会像从小受到“东林君子”影响的崇祯一样,一上台就剪除权阉和削弱厂卫的影响,自断其臂,使得朝堂上全是“众正盈朝”的空谈误国和背地里鸡鸣狗盗的伪君子。有可能类似于正德皇帝,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
其三,不会像崇祯一样,走马灯的换内阁大臣和首辅,明朝的内阁制其实是一种进步,万历二十年不上朝大明依然转。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指望几年内有大的改变不现实,崇祯强国心切,大臣们一忽悠他就信,没做到就换就杀,没有考虑客观因素和已经做出的成绩,这样反而打断了内阁大臣们各自的治国理念和政策,越来越乱。所以换成朱常洵的话,多半是“寡人要陪伴佳人共度良宵,诸位臣工看着办。”
朱常洵是明朝万历皇帝第三个儿子。朱常洵从小就获得了万历皇帝的宠爱。由于长子朱常洛只是偶然临幸宫女所生,所以万历皇帝不太喜欢朱常洛,而且皇后多年未育,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
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本应被立为太子,可是万历皇帝却死活不同意——目的是想方设法欲立朱常洵,结果大臣们又死活不同意,这就是明朝万历时期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最终万历皇帝妥协下来立朱常洛为太子,很多历史爱好者就会想如果立朱常洵为太子大明朝是否还有救,我的回答是,可能不会更好。
原因如下:据记载,朱常洵沉迷与酒色,如果让他当皇帝的话,多半又是一个不理政事之人。
在《明史》本纪中是这样记述的: 崇祯即位后朱常洵地位更尊贵。他饮酒欢宴,最喜欢美女和音乐。等到李自成兵起,河南发生蝗灾,人相食,民间认为是损耗天下之财肥了朱常洵,洛阳富裕程度堪比皇宫。来洛阳支援朱常洵的军队说,福王府钱财百万,却让我们饿着肚子去打仗送死。 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回家省亲,听到军队这样说很担心,就向朱常洵陈说利害,朱常洵不以为意。
传个谁都一样,明朝的问题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土豪劣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无休止的党争,在后期的皇帝其实谁都赢不了土豪劣绅,如果非要救。除非出一个朱元璋才可以救明朝
朱常洵在洛阳就藩27年,直到1641年1月被李自成所杀。历史上对福王朱常洵的记载多是骄奢淫逸,大胖子,结果被李自成和鹿放在大锅里煮成了“福禄宴”。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真实的朱常洵其实没那么差。
朱常洵就藩洛阳27年,基本算是老老实实呆在王府,基本算是没有为害一方。不敢说没有欺男霸女,因为这种事情不好界定,但起码没有罪大恶极的事情,各种明史资料都没有发现福王朱常洵罪大恶极的记载。
朱常洵能活到55岁,而且还身体健康,这一点很不容易。以朱常洵这么好的生活条件,如果不懂节制,不懂修身养性,很容易纵欲过度,过早掏空身体。要不是被李自成处死,朱常洵应该可以活到更高年龄。能做到这一点,说明朱常洵是个爱惜身体、懂得节制的人。有人传说朱常洵体重300多斤,这个基本不属实。万历皇帝的5个儿子长得都比较清秀,而且在古代落后的医疗条件下,300多斤体重的人,是很难活到55岁的。
1641年,朱常洵的洛阳城被李自成攻破,当时洛阳能守得住吗?很难。朱常洵在这个地方才呆了27年,在洛阳的根基不深。但是朱常洵做了应有的抵抗,因为农民军太强大了,洛阳被攻破,朱常洵战略转移未成,被李自成手下抓获,朱常洵没有投降,被处死。
崇祯皇帝得到消息后,痛苦流泪,哀叹道:朕竟不能保一叔!李自成的农民军退出洛阳后,崇祯皇帝让地方政府收敛朱常洵的遗体重新安葬,并赐朱常洵谥号:忠。后世称朱常洵为福忠王。说明崇祯皇帝对这个叔叔的行为是十分肯定的。
从以上简要分析,不难发现,福王朱常洵是个不错的人,各方面都经得起检验。他比哥哥朱常洛的身体好,寿命长,也稳重。如果他即位,不一定能挽救病入膏肓的明朝,但是应该可以延长明朝的寿命。因为明朝已经病入膏肓,没有朱元璋、朱棣这样的高人,不可能挽救被折腾的垂死的明朝,而养尊处优的朱常洵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