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是谁一手造成的

2024-05-22  虎思国学网  阅读 16


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最大最早的宗教组织民变,“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任人欺压的贫苦百姓摇身一变成凶若豺狼的宗教死忠。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会信逢些神佛仙道,将信念信仰寄托,遇到挫折时会向他们祈求希望得到帮助。

黄巾军能够发展壮大至成一个不逊色东汉朝廷的势力,大多数人心里认为原因在天时地利人和,跟东汉王朝关系并不是很大,遍地豪强的情况下朝廷并不能做出什么有效补救措施。然而,黄巾之乱确确实实是东汉王朝一手造就的,是朝廷将小小的民间邪教催生成大大的王朝死敌。

黄巾之乱的缓缓酝酿

黄巾起义是东汉王朝一场全国性的社会大动荡,它是地方走出的宗教势力,在数十年的时间内壮大成全国性的农民义军。汉灵帝和汉桓帝在位的数十年时间里,黄巾起义正缓慢发展着。直到匆匆爆发前的唐周主动自首泄密,告诉东汉朝廷太平道的密谋之大,东汉朝廷才反应过来,开始亡羊补牢看看有没有效果,再不济也是泄愤。

两代大汉天子数十年的执政期间,太平道已是半公开式的发展,东汉朝廷没有进行过过多的干涉,反而在以“善道”尊之,即给予帮助。同一时期的其他宗教组织,无不遭到毁灭性打击,没被朝廷所容忍存活。

《后汉书-臧洪传》:熹平元年(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个年号),会稽妖贼许昭起兵句章,自称“大将军”,立其父生为越王,攻破城邑,众以万数。拜旻扬州刺史。旻率丹阳太守陈夤击昭,破之。昭遂复更屯结,大为人患。旻等进兵。连战三年,破平之,获昭父子,斩首数千级。

这些宗教组织被打成“邪教”官军积极铲除的原因也有他们自身作死,称皇帝号将军,不似太平道,猥琐发育,一点不张扬,与民间百姓和官府部门打好关系,互利互惠。这种情况在元朝末年也有出现:元朝大军优先攻击称王称帝者,朱元璋看重这一点,得以据应天一带逐渐壮大而不被元军征伐。

太平道黄巾军,没到唐周自爆的最后一刻,根本不是反政府的武装部队,一直是“与民友善”“与官友好”的宗教。汉桓帝和汉灵帝的时候,民间类似的宗教组织被冠以“妖贼”。东汉朝廷误判了太平道的性质,使得张角、张宝、张梁等人肆无忌惮地发展教徒、传播教义、储存兵器粮草。

为什么会误判呢?这得从太平道传播的教义看: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臧之。张角创立太平道的理论基础在《太平清领书》,有些黄老思想在其中。

《后汉书》记录下这么一件事:“巨鹿张角伪托大道,妖惑小民。”这话是东汉官员说的,他们看的很清楚,知道太平道的本质,打着传教黄老思想的幌子,干着蛊惑民众为自己所用的勾当;那些所谓的《太平经》教义,不过是蒙蔽朝廷、发展信徒的一个工具。

皇帝和朝中实权大臣们十分暧昧对待《太平书》及太平道,没有后世所想的初闻“深恶痛绝”。上层统治者既然支持扶立太平道,还帮助太平道剿灭其他以宗教为名组织百姓的组织,太平道得以正大光明的发展信徒、没有竞争对手,前方道路一片坦荡。当时东汉朝廷视黄老思想为国家思想,太平道被朝廷认可为:辅助朝廷教化百姓的“善道”。无异于缩减版的国教。

太平道的迅速扩张

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得到朝廷的默许后迅速席卷天下、遍地教众。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这俨然一副严密的宗教组织样子,张角是皇帝,三十六方渠帅为分封的实权诸侯,是东汉刘氏天下的国中之国。

这个消息满朝皆知,毕竟这事涉及之人达到数百万,不走漏风声被人等作发财路子报告官府是不可能的事。后来者的视角看,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东汉王朝已经达到大厦将倾的地步,但朝廷内部还是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皇帝为首,无视太平道的威胁;一派是屡次上书提出应对太平道危机策略的大臣们。最终决定是谁敲定的?皇帝。

皇帝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谁斗得过。提出要果断剪除消灭尾大不掉的太平道的大臣寥寥无几,呼声极小,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太平道的存在和作为。

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在此次波及天下的宗教叛乱的前两年时间,各地叛乱的凶讯不断传至中央,皇帝和朝廷诸公丝毫没有警觉,觉得有什么不对,认为这不过是和往年一样的情况,便没有过多关注,自顾自地设宴作乐。

民间图谶有所预言:济阴言黄龙见句阳,金城言黄龙见允街。这事会让东汉统治者们警觉,但也能造势,为后来起义提高法统性、天命性和熟知度。各个阶层都或多或少嗅到了太平道黄巾军的“不对”(或者说是神奇),天下大乱就在眼前。

数万百姓景从看太平道之“黄人”,地方官府没有阻拦,中央朝廷没有注意,足见其人心所向和朝廷的疏忽大意。有警惕的朝廷官员不是没有,而是声音不大、不被重视。有识之士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提出的解决措施非常不错,避免了大动干戈、动荡国家的情况:派官员遣送黄巾信徒归乡,再消灭各部渠帅。

这办法很好,但是没人用,这本该是掐灭黄巾叛乱火焰的最佳机会。奏折汉灵帝读了,深表赞同,但还是没有采取措施应对。黄巾起义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再任由其壮大发展,这东汉王朝就再无抵抗能力,只能一味依靠地方豪强军队。

民怨在沸腾,走向太平道所期望的地方。整个京城和皇宫都已经漏成一个筛子,以前是统治阶层不想动太平道,如今是整个朝廷十之八九的人不愿意动太平道,京城的十常侍,地方的州郡长官,都在帮忙隐瞒,不让严重的消息上达天听,皇帝因此不能及时作出反应,国家机器不能运转起来对付这个即将爆发的宗教势力。不仅州郡长官信奉太平道,其下属也是信任的,担心自己报上去为太平仙人招来祸患,被冥冥中的苍天报复。

黄巾军的爆发

中平元年春二月,黄巾起义因叛徒的出现提前爆发,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东汉朝廷才慌慌张张地采取具体措施应对。东汉君臣始终没有把这群泥腿子出身的黄巾军放在眼里,他们认为统治这个天下的是豪强党人读书人。汉灵帝赦免天下党人(精英阶层),派遣何进、皇甫嵩、卢植等将领讨伐黄巾军平叛,并且允许地方长官和豪强可自发募集军队剿灭黄巾。

一年没到,东汉官军就击败了黄巾军的主力,张梁被斩杀,张角病故,黄巾残部四分五裂分散各州。本该是乘胜追击,彻底消灭黄巾军的绝佳时机,可是东汉朝廷内部开始分裂内斗起来,宦官、外戚和重臣三方角斗。外戚和重臣认为解决黄巾问题的关键在皇宫内的宦官身上,只要让宦官不再掌权生事,黄巾之乱不消多大的力就会完美解决。

汉灵帝壮年建在,还是东汉的领袖,自然不会允许党人和外戚对自己的“手足”举起屠刀。各方势力都在演,黄巾军只是皇帝一方和大臣一方的棋子,皇帝想削大臣的权,才允许宦官弄政;大臣想皇帝杀宦官,才允许黄巾军四散逃去不进行根源性的消除。用各怀鬼胎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总结

黄巾之乱带来的影响是大部分人所始料未及,现有的秩序将打破,现有的利益集团被取代,这不是东汉王朝的君臣不想见到,但这已经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回首黄巾之乱,从起源到覆灭,哪里没有东汉朝廷的推波助澜,东汉王朝的覆灭,谁敢说他们自身不是负有最大的责任。

乱世,对统治阶层是弊大于利,对被统治阶层是利大于弊。东汉朝廷一而二、二而三的给机会,连续数次失误才促成黄巾之乱掘东汉墓,只要免除一个,情况就不会糟糕到:汉献帝朝不保夕,被数位军阀挟持,汉室名存实亡。

因此黄巾军的失控和东汉朝廷自身策略密切相关,怪不得任何人。

相关话题  #黄巾起义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