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罗锅教学不认真 龙孙集体上演“逃学威龙”
2024-10-06 虎思国学网 阅读 597
清郎世宁《万树园赐宴图》(局部),反映了清乾隆时期盛大的皇家活动。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果把这个套用在历史上,似乎也适用。翻开一些历史材料,有时居然会发现真实的历史比虚构的小说还要戏说得厉害,甚至可以说,真实的历史会以戏说的面目存在。你以为是戏说,结果发现是真的。
例如刘罗锅,此公在影视剧里绝对是正能量的化身,清廉、正直、刻苦、勤勉而幽默,然而,你翻开《乾隆朝上谕档》等史料瞧瞧,发现此公也是个玩忽职守的大懒虫。
乾隆是个好学生:自动留堂加课 预习第二天的功课
刘罗锅,即刘墉,曾任上书房的总师傅,别以为这个师傅是做菜做点心的师傅,而是皇家子弟学校的教务主任,或者说是主管教学的校长也不为过。
清皇室在雍正的时候设尚书房,后改为上书房,其实就是皇家子弟学校,校址在乾清门左侧,因为这里跟皇帝近,也就是说跟家长近,学校发生什么事情,皇帝随时可以留意到,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利于校方和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上学比早朝还早
皇室的那些贝勒爷们,阿哥们读书不轻松,早上五点上学,下午三点放学,没有寒暑假,一年只有五天休息,更令人咋舌的是,连除夕都不能停课,很是辛苦,刻苦和清苦。关于这一点,清朝才子赵翼是见证人,在赵老师的《檐曝杂记》里有记载。
赵翼老师说,他当年入宫值班,五更天进皇宫,当时朝廷百官尚未来上朝,宫廷里只有做杂工的苏拉走动,他本人也是睡意未尽,“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依柱假寐”,靠着柱子打盹,就在这个时候,却隐隐地发现有一盏白纱灯进入隆宗门,一问,原来是皇子们开始上学了。
这场面让赵翼老师瞬间石化,他感叹:咱们这些曾经的民间屌丝,把读书当成翻身的资本,生存的工具,“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读书是我们的衣食来源,却都不能这样早起玩命读书,而皇子们根本不用读书来改变命运,却还这般自觉用功,惭愧啊。于是,赵翼老师对皇子们的敬仰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用了一句重口味的赞美:“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这种学习精神简直横扫千古,古来未有。
剔除赵老师拍马屁的成分,至少可以证明一点:清宫的阿哥们确实是起早上学的。
读书早,放学呢?且看看乾隆皇帝自己说的话。他回忆自己的读书生涯说:“余幼时日所授书,每易成诵,课常早毕”,爱新觉罗弘历小时候上学时,因为脑袋瓜子聪明,记忆力好,每天早早地就背完老师讲的功课,很早就放学回家了。
老师对乾隆提前下课有点意见,对他说:“你干嘛不留下来预习明天的功课呢?”乾隆当时不以为然,第二天,老师又诱导他说:“既然其他两个阿哥还没读完功课,你何不一边陪他们留堂,一边自己多读点书。”乾隆也觉得有道理,于是每日在读完当天的功课后,自动留堂,利用这段时间多读一点书。
乾隆感慨,幸亏先生引导他课后加课,自己读书才多于他人。
乾隆是个苦家长:老师偷懒 皇孙连续一周未上学
从以上材料来看,清朝皇子们个个都是勤奋的读书郎,上书房一天到晚书声琅琅,皇阿玛看着该有多么欢心。然而,情况真的如此吗?皇孙们毕竟是小孩,天性好玩,逃学旷课的事情也没少发生过。我们来看看上书房的部分旷课记录——
龙孙们成逃学威龙
事件: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某日,四阿哥永珹逃课一天。
旷课理由:拜神。
结果:遭乾隆严厉批评。乾隆是个明白人,他一眼看穿永珹的把戏,批评说,拜神也就是一个早晨的事,犯得着赔上一天的功课吗?
事件:乾隆三十五年,农历五月七日,八阿哥永璇擅自离校——这个学校是皇家子弟圆明园分校——逃回皇宫休闲一天。
旷课理由:无。
结果:被乾隆痛骂一顿,接着,因为觉得事态严重,为遏制其恶劣影响,乾隆于是亲自写上校规,贴在上书房的墙壁上。
以上两起还是毛毛雨,小意思,更严重的一起还在后头呢。在乾隆五十四年,即公元1789年,上书房学校终于捅大篓子了,皇孙们给爷爷乾隆送了一份厚礼:集体旷课,集体大逃学,龙孙们成了逃学威龙。
看《乾隆朝上谕档》在乾隆五十四年的记录。公元1789年农历三月,七十八岁高龄的乾隆爷爷兴致勃勃地翻阅上书房上学记录,结果遭了当头一闷棍,怎么着?在学校记录上,从该年的二月底到三月六日,整整七天,相当于如今的一个星期,皇孙们居然是上课零记录!
乾隆整顿子弟学校 老师和学生各打“五十大板”
别看当时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其实皇孙们中间已经弥漫着一种浓厚的厌学情绪,据《清稗类钞·教育类》记录:“皇孙辈皆不喜读书,太半旷课。”旷课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乾隆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学生们干嘛去了?回答:因为天雨,因此没能上学。这也是理由吗?老师们干嘛去了?于是,乾隆亲自主持校风整肃工作,把皇十七子和军机大臣以及刘罗锅等人都叫过来当面质问。
乾隆问皇十七子,为什么这么多天不来上学?皇十七子很委屈地回答:其实同学们每天都来,可是一到教室不见老师,于是各自散了。
原文:“阿哥等每日俱到书房,师傅们往往有不到者”。
老师们露馅了,愤怒的家长——乾隆就问刘墉他们:为什么不来学校值班?刘罗锅这个时候可不像影视剧里那么幽默风趣,而是遮遮掩掩地回答:回皇上,工作忙。乾隆火了,马上揭穿刘校长等人的西洋镜:忙,忙,就知道说忙,你们大多数人是朝廷的内阁学士和翰林,清闲得很,能忙到哪里去?教孩子们念两句书,能耽误你们多少时间?
原文:“多系内阁学士翰林,事务清简,并无不能兼顾者,何得旷职误功?”
有教师被打板子
批评完老师,乾隆爷爷又回过头来批评皇孙们:老师不到学校值班固然不对,你们做学生的也有责任,你们可以主动去请老师来上课,老师如果不来,你们再可以向我报告,分明是你们贪玩,趁着老师不来就散了。
原文:“师傅等如此怠玩,不能训其子侄,皇子等即当正词劝谕,如劝之不听。亦应奏闻,乃竟听伊等任意旷职,皇子等亦不能无咎。”
事态严重,乾隆爷爷这回下真功夫了,他首先向第一责任人刘罗锅校长开火,下诏书指责他在地方担任官吏时候表现实在不怎么样,如今在宫廷担任教学工作,又玩忽职守,导致严重的旷课事件发生,降职为侍郎。当然,也只是教训教训,刘校长还是有才的,下半年又被提拔重用。
刘校长等一干汉族官员受了行政处分,满族老师就没那么轻松了,内阁学士达椿,学富五车,是《四库全书》的总阅,为人刚直,敢当面顶撞和珅,不过这些都救不了他老人家的屁股,不仅被革职,还挨了四十板子,然后留上书房任职,以观后效。
说这个故事,只是想说明一点:教书挺不容易,一个小小的班级,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江湖,前排的同学与后排的同学有天壤之别,学生在你面前和在你后面也有天壤之别,并不是说老师和家长单方面善良的期待能无障碍地成为现实。做老师,真的不容易,乾隆当家长,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