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据考,起源于唐代,经历了千年的变化、传承,独特之处就在于——潮汕工夫茶“四宝”。
那么,究竟是哪“四宝”呢?
若琛瓯即品茶杯。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浅,容水量约10-20毫升。现在常用的饮杯(区别于闻香杯),有两种。一种是白瓷杯,另一种是紫砂杯,内壁贴白瓷。也有纯紫砂的饮杯,我个人认为不可取,因不利于茶的色泽。
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壶。为宜兴紫砂壶,以小为贵。孟臣即明末清初时的制壶大师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壶非常闻名。壶的大小,因人数多少而异,一般是300毫升以下容量的小壶,是潮州工夫茶中提法。
历史
但可不是把所有的紫砂茶壶称为‘孟臣罐’,因为明末清初时有个制壶大师叫做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壶非常闻名,壶底铭有‘孟臣’二字,“孟臣罐”潮俗也称“冲罐”或“苏罐”。“冲罐”可能是因潮语只讲“冲茶”不讲“泡茶”;“苏罐”的“苏”字当指“苏州”或“江苏”,至于1992年版《中国茶经》饮茶篇;乌龙茶饮用方法说“罐则用酥罐”,“酥罐”是因“苏罐”音讹,还是另有所指,不知所云。 惠孟臣,《阳羡茗壶系》说“不详何时人”,现代有人认为:约公元1598~1684年。时人评惠氏制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 现代宜兴紫砂名师徐秀棠在《宜兴紫砂珍品》中说:“出土和不断发现之孟臣罐,多为小壶,且较大壶制作精良,为后世水平壶之滥觞。”
潮汕炉是烧开水用的火炉。小巧玲珑,可以调节风量,掌握火力大小,以木炭作燃料。此炉在现代亦使用较少。茶艺馆里,我所见到的有三种烧水用具。一种也是紫砂的小炉子,炉内可放置小小的固体酒精灯,配合大的紫砂壶烧水。仿佛也有烧蜡的。但是,无论是固体酒精还是蜡,需注意不能有味道和烟;一种是可保温电热器,不锈钢壶置电热板上;另一种则是磁感应烧水器,玻璃壶(底部是不锈钢)放在感应盘上。这三种用具,以紫砂炉配紫砂壶最有意境,合乎品茶之道,只是较重而易损坏,不方便携带至远处。
玉书煨即烧开水的壶。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约为250毫升。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也有用不锈钢壶的,用电,可保温。在万般无奈的状况下,也可用大的玻璃烧杯,盛水置微波炉内使之沸腾。此法需注意两点,一是微波炉的时间和火力要调好,防止水未开或水老,需多次试验过方能掌握;二是要清除微波炉内的异味。
潮汕工夫茶自唐代起源,宋代时兴,潮汕人待客就用工夫茶招待,潮汕茶有培茶,小炒茶,绿茶,品种也很多!而泡上工夫茶要用木碳碳炉烧水,水要用好的山泉水,冲茶壶用紫砂壶,一泡仅三茶杯,才显味香,色浓,入口沸烫!在泡工夫茶步骤也很讲究。首先将烧开的水烫壶洗杯,往茶壶里加适量茶叶,先后往茶壶里倒入开水,然后刮沫冲罐,高淋低洒,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就将三茶杯冲得平均,先后从右向左请客人品茶,再泡就再烫茶杯,边品茶边拉家常,边谈生意,天南地北尽在品茶中增加情谊!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