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官是政府设置于不引人注目处的手工作坊,用来安置刑满罪人工作,赵高的母亲,因为有罪受过刑罚,赦免后,由于身体有受刑后的残疾,不便见人,也不愿被人瞧见,就一直在隐官劳动生活。
赵高的父亲,大概是在隐官工作的下级文法官吏,通晓法律,精于书法,在隐官任职时结识了赵高的母亲,组建了家庭,生下赵高兄弟。
秦是注重世业的国家,子承父业、以吏为师成了帝国的国策,赵高成年以后能够走文法的道路入仕,成为第一流的书法家和法学家,都与父亲的职业和影响密切相关。
赵高生于秦昭王末年,大概是在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前后生于秦国首都咸阳,当时,秦国和赵国间的长平之战正进入后期,赵国首都邯郸被秦军重重围困。三年以前,秦始皇出生于邯郸,此时正与母亲一道困处城中,惶惶不可终日。
想来也是有趣,秦始皇和赵高基本上是同龄人,他们在历史上扮演了交换毁灭的角色,秦始皇的父亲是秦国的王族,他由秦入质于赵,娶赵人为妻,秦始皇出生于赵都邯郸,后来消灭了赵国。
赵高的祖上是赵国的王族,由赵入质于秦,娶秦人为妻。赵高出生于秦都咸阳,后来毁灭了秦国。另一位同龄人刘邦,同年出生于楚国的沛县,四十余年后,他与赵高联手消灭了秦,不久又继承了秦始皇的遗业,以秦为根基创建了汉。
至于另一位关系秦帝国兴亡的重要人物李斯,此时已经成年,大概二十五岁左右,正在楚国作郡的小吏。这些将要推动历史的人物,尚未碰撞在一起,正散处各地,默默地等待着历史的召唤。
由于父亲是文法官吏,也是严格要求子女的人,赵高兄弟大概从小就在父亲的督促下学习读写和法律,打下了相当扎实的文法基础,赵高从小精明强干,敏捷好学,有恒心,有韧性,他在文法入仕的仕途上,大概是一帆风顺。
十七岁以文法官吏子弟进入学室,成绩优秀,三年后资格考试合格,被除授为史,继而初等选拔考试合格,以最优秀者出任为令史类的文法官吏。
三年后,他参加高等选拔考试,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绩中选,进入秦王宫廷担当了尚书卒史,直接在秦王身边从事文秘工作,在秦国万千的文法官吏中,赵高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赵高进入宫廷以后,他的能力举动,开始直接进入秦王嬴政、也就是未来的秦始皇的视野里。
赵高进入宫廷时,大概在二十三岁左右,时间大概是在秦王政十三年(前234)。这一年,秦王嬴政二十六岁,亲政后第五年,开始在政治上施展鸿图。秦国的官僚制度严密完整,文法官吏的升迁多由例行考核,积年累进。
赵高算是有幸,他在秦宫的宦任中得到秦王嬴政的直接赏识,从少府属下的诸多尚书卒史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中车府令。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甚至亲自为皇帝驾御,职位至关紧要,非皇帝绝对信任的心腹亲近不能担当。
晚年的秦始皇将少子胡亥的教育委托于他,正是看中他在文字、书法和法学上造诣的精湛。史书上说赵高工作勤奋,行事坚韧不拔,果断敢行,是对他出众的行政能力的概述,当然这也是他受秦始皇赏识的要素之一。
升任中车府令,对于赵高的一生来说,意义重大,其意义不仅在于职务地位的升迁,更主要在于由此涉足秦国政治权力的核心和中枢,触摸到举足轻重之机要,如果机会适宜,可以直接影响天下政局。赵高出任中车府令时,大概在四十岁前后,正当壮年,前程锦绣灿烂。
正当前程看好时,赵高触犯法律,犯大罪入狱,始皇帝命令大臣蒙毅审理,审理的结果,赵高被定为死罪,解除官职,剥夺出入宫中禁内的宦籍,听候行刑。
由于涉及皇帝侧近,事关重大,蒙毅不敢有所掩饰,将案情及其审理结果直接呈请始皇帝定夺,始皇帝惜才不忍,念及赵高在身边多年,行事敏捷勤奋,才能特出难得,下令赦免赵高,恢复其中车府令的官职。
这件事对于赵高的一生,对于沙丘之谋,对于蒙氏家族的命运,甚至对于秦帝国的毁灭,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