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不隐藏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很直率
艺术家的情怀当然是易感的,既能乐天命,又容易感伤,一点点小清新的情绪也会跃然笔端,王羲之老师就是这么一位。看看他的《快雪时晴帖》,这是书法上的神帖,行草开头,行楷结尾,笔法雍容古雅,圆润而又娇媚自不必说,这短短28字的作品,更将王羲之率真的性格坦露无遗。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王羲之拜上,一场快雪很快就晴了,真好。想必阁下还挺好的吧。有件事还没结果,搁在心里头,蛮郁闷的。王羲之拜止,山阴张侯启。)
这其实相当于一条朋友圈里的信息,在那时候而言,相当于一张便条。到底下了一场多大的雪?山阴的那位张先生到底是何人?王羲之心里想的是何事?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了谜。然而,那场急匆匆的大雪在王羲之心里引发的情绪波动,却是真实可感的。
首先,外部景物在视觉上引发的观感是可喜的,正面的,一个“快”字,一个“晴”字,虽然是对客观事物的客观描写,然而心情跃然纸上,不只是雪“快”,也是心情痛快,不只是天气晴,更是胸怀晴朗,客观词汇后面涌动着主观的心情。接下来,在“快”和“晴”的基础上,一个“佳”字,正好将心情传递出来。两句话,五个字,由天气到心情,一气呵成。
其次,欢喜痛快的同时,马上涌现情绪的波折,问好对方之后,又有点小郁闷,有件事情还没出来结果,心里郁结着呢。事情已不可具体去推测,但心情却可以具体感受到,小小的纠结,其实不会破坏雪晴时的美感,反而有助于展现场景的真实性。
艺术节奏掌握得好,不开心也能变成一种小清新。不足三十个字,有情有景有波折,又不失整体感,加上书法的登峰造极,成为神贴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再如《丧乱帖》,也是情真意切。王羲之是山东琅琊人,后来因为战乱迁居浙江山阴,也就是今天的绍兴,当时北方战乱,人不宁居,连坟墓都不得安宁。
王羲之的祖坟曾遭破坏,后来被修复,王羲之听说,悲从中来,写下《丧乱帖》,此文可见他的真性情。王羲之并没有从国家兴亡的角度去说大道理,而是一发不可收拾地表达自己的悲哀和沉痛,“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不见说理,惟见抒情,情之所至,字字沉痛。
这和魏晋南朝时期的审美风格有很大关系,竹林七贤任性放诞,连严谨如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时候也“临表涕零”。那时候为人的境界最受认可的是“性情中人”,王羲之在这里展现了性情中人的一面。再读《兰亭集序》中的“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一个感性的王羲之更加立体化地展现在眼前。
智谋:上书制止殷浩北伐
王羲之不只是一个有情怀的文艺青年,同时也是具有相当治军智慧的能人。
当时的大臣殷浩打算北伐,在艺术世界里徜徉的王羲之老师,却敏锐地感觉到这次大规模的北伐会以失败告终,于是写信给殷浩,强烈要求他停止此次军事行动,“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王羲之言辞恳切,但殷浩却觉得他的话不靠谱,没有听从,结果不出王羲之所料,殷浩北伐失败。殷浩不服输,打算二度北伐,王羲之又给他泼冷水,说现在“军破于外,资竭于内”,根本没法打,正确的战略应该是老老实实保住长江以南防线,“莫过还保长江”。结果,再一次如王羲之所料。
魏晋南北朝是个多男神的时代,例如第一美男子潘安就是那个时代的,那时的男神不只长得帅,同时在文学等诸多方面也有两把刷子,王羲之正是如此。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