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们指出,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并非合法继承而来,他是通过喋血宫门的玄武门之变,逼父杀兄,才登上皇帝宝座的。这种行为显然不符合封建伦理道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也就不能成为后世子孙的榜样,因此,唐太宗非常在意史官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在夺得皇位之后,他就着手修改国史,为自己辩护。
史载李世民上台后曾不顾反对,坚持要看国史,房玄龄与许敬宗就删改国史为《高祖实录》、《太宗实录》献上。由此看来,实录曾经被篡改是毫无疑问的。近人章太炎也认为:“太宗既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在否定了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对于李建成的记载之后,学者们又找来了《大唐创业起居注》等比较客观和可信史料,对李建成短暂的一生做了一番新的探索和诠释。
他们认为李建成是李渊反隋活动的协谋者和组织者。李渊密谋反隋之时,李建成已经25岁,长期跟随李渊左右,深受李渊影响的他,养成了直率、深沉和宽容的个性。与年仅16岁、在政治上还不太成熟的李世民相比,他更容易得到李渊的信任。在密谋反隋之时,李渊不可能抛开李建成而单独同李世民商量。
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前,一共有两个基地:一个是太原,由他自己和李世民共同组织;另一个则是河东,由李建成独立进行活动。河东是军事重镇,是通往关中的要地,由于李渊曾经在此追讨过农民军,所以有一定的政治基础,而且李渊有许多贵族亲属在关中。
河东处于太原和长安之间,在河东进行活动,既可以接纳关中豪杰,有利于夺取关中,又可以响应太原,便于两个基地之间互相呼应。于是在大业十二年(617年),李渊让李建成以照顾家属为名,暗中在河东联合各路英雄豪杰,并且让当地很有名望的人物协助他,以掩盖他的活动。
而李建成也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期望,在当地倾其所有赈济百姓,广泛结交,招揽人才。只要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便以礼相待,真诚相交,因此河东人士都争相加入起义军的行列。李建成的出色表现无疑为起义军积聚了强大的力量。当李建成赶赴太原参加起兵时,李渊高兴异常,并且让他担负统领军的重任。
李建成也是建唐军事战争的指挥者。从太原起兵到唐朝建立,李建成始终是领兵的主将,任左军统帅。李渊反隋的战役首先在西河打响。西河靠近太原,是唐军进入关中的第一关口。李渊很看重西河之战,认为它的胜利与否,将决定自己霸业的成败。为此,他把重任交给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
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迅速夺取西河,在战斗之前,李建成进行了认真周密的部署:他制定严格的军法,整顿军纪,并且亲自查看西河地形,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他的行为使唐军将士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于是军心大振。在战场上,唐军士兵个个奋勇杀敌,仅用了九天的时间便攻克了西河。李建成被封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
初战告捷之后,李建成又与父亲和弟弟克服重重困难,在四面受敌的强大压力之下,运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出色地指挥了霍邑之战和憧关之战。唐朝建立以后,李唐统治者根据西有薛举,东有王世充、窦建德,北有刘武周、突厥,南有萧铣、李子通的局面,制定了首先巩固关中地区的统治,然后出关对关东群雄逐个歼灭的战略方针,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此时李建成已被立为太子,由于太子是国家的储君,需要经常留在君主身边参理朝政,协助君主制定各项政策方针,所以对突厥的战争主要是由李世民领兵进行的;然而这些战役的胜利同李建成防御突厥、稳定后方、支援前线是分不开的。
据史载,武德三年(621年)七月,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李建成镇蒲州,防御突厥;四年三月,李世民与窦建德征战,李建成北伐稽胡。唐朝统一战争中的最后一个障碍是刘黑闼。刘黑闼曾经是窦建德的部将,于武德四年七月在河北起兵反抗李渊。李渊先后派李世民和李元吉征讨,虽然暂时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是由于他们战后在当地实行“悬民处死”的高压政策,民心不稳,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武德五年,刘黑闼再次起兵,声势浩大,很快又夺取故地。李建成在魏徵、王硅的建议下,请令征讨。他深切地体会到,历经隋末战乱的广大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社会环境和国家安定,于是接受魏徵的建议,改变以往的高压政策,对当地百姓进行安抚。为了扩大影响,李建成让被释放的士兵互相转告:“若妻子获者,既已释矣。”
这一举措不仅争取到了民心,而且还达到了瓦解斗志的作用。结果刘黑闼的部队很快就解散了,刘黑闼本人也被唐军擒获,河北问题迎刃而解。此后,李建成又在武德五年、六年和七年多次防御突厥。这些战争的胜利,为唐初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渊于公元618年五月登基,根据自古以来“立嫡以长”的原则和在历次战争中的功绩,李建成于次月被确立为皇太子。李渊对李建成寄以厚望并且悉心栽培,为了培养他的治国才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职责,他派了年高德昭、为官清廉、性格耿介的名臣李纲和郑善国辅助他处理各种军国政务。
李建成很善于网罗人才,建唐前后,为国家招揽了许多谋臣猛将。许多人后来都成了唐太宗贞观时期的名臣,为贞观之治做出了贡献。比如:他的谋士魏徵,就在贞观年间以勇于谏诤而闻名,李建成对他相当尊敬;他的心腹武将冯立在贞观年间也有不俗的表现,还有名臣韦挺、李纲、郑善国等,都受到李建成的优待。
根据以上的种种分析,多数人认为李建成并非庸懦无能之辈,他有着相当出色的政治军事才能,在隋末唐初复杂动荡的时代风云中留下过不可磨灭的印记。他应该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在历史上应该占有一定的地位。
李建成“庸劣”之谜的关键,是对史料真伪的研究和断定。建成的庸劣和唐太宗头上的神圣光环是互相联系的,如何确切评价仍需历史学界在今后的不断努力。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