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汗国为什么会走向分裂?
2024-10-16 虎思国学网 阅读 964
蒙古帝国虽然早有分家的传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彼此都相安无事。虽然偶尔有继承人风波,引发内战。但内战过后,大家还是都团结在了新的大汗麾下。为什么在1259年,蒙古帝国最后还是在实质上分裂了呢?
蒙古帝国正式的起源一般都从1206年的库里尔台大会开始追述。铁木真成为成吉思汗,统一的蒙古帝国算是有了一个雏形。但就是这么一个帝国雏形,从基础上看,仍然是一群大大小小部落的联合体。何况除了蒙古本部,大量突厥系的部落也混迹其中,宗教信仰上也是原始萨满教和涅斯托利基督教同时强势并存。
铁木真虽然以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的严格编制,将大大小小的部落壮丁们,捏合成了一支骑兵大军。但很多大小军官依然是原先的部落首领和头头。所以,这种暂时性的联合,并不可能非常长久。部落与部落之间在缺乏强力仲裁机构的协调时,很容易出现反目成仇的情况。
地域差距
让蒙古帝国最终分裂的原因,是他们在13世纪的军事征服奇迹:
1209年~1218年,征服了草原西南部位置的高昌回鹘和喀喇契丹(西辽)。同时还进攻中原的金国,将后者压制到了黄河以南地区。
1219年至1222年,向西进攻了刚刚冒起的中亚新贵–花剌子模。将富庶的河中地区吞并。
1223年,从河中向西北进军,干掉了钦察突厥与罗斯公国的联军。
1226年,灭掉了西夏。第二年的1227年,第二代大汗窝阔台继位。
1235年-1240年,重点进攻罗斯地区,以攻克并屠戮基辅为终点。第二年扫荡东欧地区。
1241年,转折点开始出现。窝阔台的死让蒙古人陷入了各自为政的状态,并将这个状态保持了5年。最后等到蒙哥上位,这个状态已经不可逆转了。众多蒙古部落集团,随着一次次远征,分散到了中亚、北亚、西亚、东欧、中原等地,各自为政其实不可避免。
以古代的科技与生产水平,即便是大力建造道路网络、开运河、搞海运,甚至玩飞鸽传书这样的小花样,都不可能在如此广大的地域内,及时传递消息,做到中央的绝对控制。蒙古帝国虽然开始搞了被人啧啧称赞的欧亚内陆驿站系统,却也不可能在根本上缓解多少。加上蒙古传统政治职能的微小,这样的远距离控制更加无法持久。
所以,按照蒙古分家传统,在历次征服后获得新土地,建立汗国的黄金家族贵胄们,很自然的就形成了自己的汗国。只不过,这些汗国最终变成什么样的国家,在当时还是未知数。
各地文化制度差距
由于已经在实际上做到了各自分家过日子,蒙古各地的王公们就经历了一个如何同治下臣民打交道的学习期。
一开始,蒙古人喜欢从当地找出权力控制方的对立面,加以合作。或者从治下臣民中找出精干的少数派,为自己所用:
比如对付西辽,就是靠拉拢当地正在被佛教掌权者压制迫害的穆斯林。
比如对中亚地区,尤其是伊朗和两河流域,积极联络涅斯托利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帮助自己打仗和控制当地。后来还与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基督教徒,勾勾搭搭。
比如对俄罗斯地区,主要拉拢不抵抗的诺夫哥罗德,后期扶持跪舔给力的莫斯科,并给予东正教会很高的自主权。
当然,随着政权的稳固。当地的多数派,还是会认清形势,与蒙古统治者乖乖合作。于是在中亚的伊尔汗国及其后继者,北方的金帐,蒙古统治者开始皈依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伊斯兰教。
但问题是,这些在西方世界里学习和融汇各种伊斯兰、波斯、基督教文明成果的蒙古贵族,在名义上还要对一个远在东方的绝对权威负责。由于东亚地区的文明样式、思维模式、制度样式,都与西面的世界截然不同。所以,不可调和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无解的。
这个现象在忽必烈身上,体现的玲离尽致。他在继位的早期,便同代表着传统蒙古势力的阿里不哥,打过持久战。
更多>>(接下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