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碑之谜
2024-10-25 虎思国学网 阅读 150
神秘的岳麓山禹王碑从岳麓山北麓山顶电视塔附近沿石板路东下,在山东面一侧,远远就能看见一处类似石亭的小景点,这就是静卧山顶近千年的禹王碑。禹王碑是岳麓山的古老文化象征,它的碑文铭刻千年,至今尚无人破译。
禹王碑高1.84米、宽1.4米,碑文9行,共77个字,每字直径约0.16米。碑文形如蝌蚪,似篆非篆。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洪水淹没,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洪水。
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古名)立下了石碑。史载禹王碑最初发现于南岳衡山岣嵝峰,亦称〈岣嵝碑刻〉。该碑系宋代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至1233年)由南岳衡山岣嵝峰摹刻而来,距今约800年历史。因衡山至今未发现史传的禹王碑真迹,故此碑系唯一的最古老的禹王碑蓝本。因其来历不明,颇为神秘。青苔斑驳,碑文苍古,禹王碑给游人强烈的厚重沧桑的历史感。尽管经历了近千年历史的洗刷,禹王碑至今仍保存完好,且周围留有历代名家题词。
大禹真的刻写过峋嵝碑吗?若是真的,那么,4000多年后的今天,这古老的禹王碑在哪里呢?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目前在长沙、绍兴、昆明、成都、南京、西安等地都发现了禹王碑的踪迹。有的地方赫然立着石碑,也有的地方陈列着碑文的摹刻品。
然而,关于此碑的有无,古往今来是议论纷纷的。目前所知,最早提到禹碑的是唐代的著名文学家韩愈。他于唐永贞元年(805年)游衡山时,曾说:”峋嵝山间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蝌蚪拳身薤叶披,鸾飘凤泊拿蛟螭。事严迹秘鬼莫窥,道士独上偶见之。我来咨嗟涕涟湎。千搜万索竟何有?森森绿树猿猱悲。”诗中对禹碑做了生动的描绘,遗憾的是耳听为虚,韩愈本人并未见到碑的模样,只不过是听道士所言罢了。
谁知,后来真有人发现了此碑。据南宋张世南的《游宦记闻》记载:嘉定五年(1212年),蜀人何致游衡山,经樵夫指引,发现了已被苔藓遮掩的石刻,遂摹印了两份拓本,一份呈给一个姓曹的州官,曹州官马上责令衡山县令查勘此碑,却失其下落。何致据自存的一份拓本,在湖南长沙岳麓山顶的岩壁上重又镌刻,遂使其得以传诸后世。到了明嘉靖年间,曾任江西按察副使的张明道据岳麓山碑翻刻,在浙江绍兴禹庙建亭立碑。此外,在西安碑林和原武汉黄鹤楼内,也有此碑的复制品。
广为流传的禹王碑石刻高5尺多,宽4尺,碑文共9行77个字,每字高约5寸。字体确实十分古奥离奇,怪僻难辨。据古文字学家考证,这些字既非甲骨文,也不是蝌蚪文,又不像古篆。有人分析,它可能是道教的符篆。古代许多学者试图破译之,世传有多种译文。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得到了禹碑的拓本后非常高兴,他说:韩公所谓事严迹秘者信夫!不然何三千余年而完整无泐……”他也将碑文全文译出:
在禹碑声望日增的时候,也有人发表了不同看法。清乾隆年间的学者王昶就指出,禹碑是假的。他在《金石萃编》中说“此碑自南宋始出,故欧(阳修)赵(明诚)皆不录,后来考据家如杨慎、杨时乔、安如山、郎瑛诸人深信不疑,余皆斥为伪物,今亦究无确证。”现代金石学家杨震方先生在《碑帖叙录》中引用了王昶的论点之后说“虽无断定伪物之确证,但多有认为伪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