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陶侃的一生,虽然官职变换不定,但不管在什么位置上,他都是大力提倡节俭,杜绝浪费。
在荆州(东晋时的荆州,指今湖北江陵及周围地区)刺史任上时,为应对战事需要,他主持建造一批战船。在常去现场视察督导的过程中,发现剩竹头和碎木屑扔得到处都是,他觉得很可惜,就下令把这些东西都收起来,不准扔掉。
当时人们很不理解,觉得官府有的是银两,还在乎这几把碎木渣?可是既然主将有令,大家也只好遵守。到了冬天,雪后消融,路面泥泞不堪,储存的木屑正好用来铺地,方便大家的进出,众人这才明白陶侃的用意。
过了几十年,东晋另一大将桓温来做荆州刺史,准备出兵讨伐蜀国,却缺少装船用的竹钉,一名老兵告诉他陶刺史在时曾储备了不少竹头,从仓库中找出来,稍微加工。正好合适。
也是在荆州任内,一次陶侃到郊外视察,看见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稻穗在手里玩,就叫住他问:“你拿这些做什么用?”那个人有点发愣,可是见陶侃的派头,又不能不答,只好说:“走路闲的无聊,顺手拔了一些玩玩。”
陶侃听了,非常生气,训斥他说:“你个小子自己不种田,还无故毁坏别人的劳动成果,真是可恨。”命令随行的士兵把那个人捆起来,抽了一顿鞭子了事。这些事情虽然都不大,但作为一个主官,其言行却有很好的辐射效应,是其他下属和普通百姓效法的榜样。他的这种带头作用,对于端正社会风气,发挥了很大作用。
三、珍惜光阴,勤于政事
陶侃在珍惜时间方面,有一句名言:“大禹是圣人,还在珍惜每一寸光阴。我们这些普通人,就更应该爱惜每一分光阴,决不能贪图安逸,荒废时日。如果活着不能有益于社会,死了不能传名于后世,也真的是白活了。”所以,他珍惜每一分光阴,把时间都用在了做事上面。
当时的社会中,人们以清谈高论、不务实际为追求目标,与人交往,话说的越玄妙、对方越听不懂才显得越有本事。如果做官勤于政事,反而是下层小吏的行为了。当时还有一个风气,就是人们都以豪饮烂醉为风流潇洒,不管是在官场上还是在民间,人们都常常是喝酒做乐,赌博嬉戏。
可是,陶侃不理这一套,他坚持在自己的治理范围内,杜绝这种恶习。
首先是勤于政事。他在衙门里办公时,总是正襟危坐,一丝不苟,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尽力处理妥当。而且,各种信函往来从不用秘书,都是自己直接做答。有人来访干脆利落,谈完正事就送客,从不虚情假意的耗费时间。
他还经常到处调查走访,发现问题马上整改,发现弄虚作假的行为严厉斥责。一次,在武昌行营,他号召将士都要在自己的营前种树,可是,一名小军官偷懒,把官府种的柳树移到了自己的门前,陶侃走到这里时发现了异常,说:“这不是武昌西门前的柳树么?怎么到了你这里?”那名小官吓得连连求饶,不仅重新补种,还受了处罚。
其次是禁绝将士醉酒的恶习。陶侃在任内,发现属下有因喝酒误事的,总是严加处罚,还曾经把一些下属的酒器、赌具都扔到江中。由于他自己喝酒很有节制,又制定了醉酒的处罚制度,执行严格,在他的管辖下,人人不敢贪杯,办事效率出奇的好。这在东晋的官场上是非常少见的。
虽然陶侃的行为,不能扭转当时的社会风气。但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行节俭,勤于政事,收到了实效。他的这种杰出的才能、勤奋的精神,严于律己的品格,不仅在当时为他赢得了功名,所到之处都受到人民衷心的爱戴,治理州政很有成绩,更使他在后世获得了人们的广泛称羡与赞美。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