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春节的传统民俗
2024-08-20 虎思国学网 阅读 309
记得小时候过春节,浓浓的年味体现在许多习俗里,这些习俗给人庄严的仪式感,显得很有文化味。那时,过年不仅是一年重要的时序转换,同时也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年俗熏染了后生,故而过年无论对老人和孩子都有重要的意义。当年耳濡目染的年俗,至今记得的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家里的大人们在这一天要干两件事,一是除尘,即大扫除,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干净,看上去窗明几净,面貌一新。这含有扫除过去一年所有不顺,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意味。再一个就是磨面粉,做送灶菓(俗称送灶粑粑),晚餐前,父亲在灶台上点一柱香,摆上送灶菓,在厨房里放一挂小鞭,领着我们对灶神磕三个头,或三鞠躬,一边鞠躬,父亲一边默念着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话。因为这天夜里,灶神要上天见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一家人一年来的情况,特别是否有浪费粮食现象。因此,在灶神起程上天之前,要为灶神饯行,请他吃送灶菓。条件好的人家,送灶菓里放些肉馅,条件差一点的,就是寡寡的菓子,什么也不放,灶神与你同甘共苦,也不会怪你招待不周。等忙完了这些后,父亲再温一壶酒,端上准备好的菜上桌喝上几口,解解忙碌一天的辛劳。孩子们也开心地吃起了送灶菓,并从大人们的告诫里,长了一个知识,知道了“吃过送灶粑,就添了一岁”的道理。也就从这一刻开始,孩子们又长大了一岁,要更晓得些事理,让父母少操一些心。大概是这个原因,盼望长大的孩子们是很喜欢过这个小年的。
过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后,家家户户就进入了准备过年的节奏,为大人孩子们添置新衣裳,采办各种年货。女主人们还要浆洗缝补,把没有做好的新鞋赶紧做好。等等。这样一直忙到年三十。
年三十早上吃得比较简单。中午改吃老鸡汤下米粉面条,那是家乡的特产。下午上老坟山,为先人的墓地添抔土,再给先人烧些纸钱。孩子们则负责把新春联贴好,虽不晓得“千门万户曈曈日”的诗文,但对“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热闹还是非常积极的。每到这时,村庄的四周早已是响个不停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孩子们急切期待着年夜饭时间的到来。
丰盛的菜肴摆满了客厅里的大餐桌,但年夜饭前的仪式一样不能少。父亲先在中堂下的条桌上,恭敬地摆上酒杯,斟上酒,用碗碟盛上鱼肉,点上香,迎接祖先回家过年。然后再回到灶房里,把酒杯和碗筷摆上灶台,斟上酒,点上香,对着灶台中央三鞠躬,恭恭敬敬,请回过小年那天专程向玉皇大帝报告工作的灶神,与我们同度春节。忙完了这些后,父亲又回到客厅,点燃迎请祖先回家过年的纸钱,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响完后,领着我们跪在燃完的纸钱旁三叩首,口中微念,请某某祖先回家过年。至今想来,这应该就是孔夫子讲的不忘先人,慎终追远了。完成了这些仪式后,父亲一声吩咐,上桌吃年饭。平时不上桌的母亲,和父亲一起坐在上桌,我们兄弟几人轮番向父母敬酒,说些祝愿父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祝辞,然后汇报一年来的成绩和来年的打算与希望。兄弟之间再相互敬酒并相互勉励一番。父亲嘱咐,今晚是年夜饭,不慌,慢慢吃。因为慢慢吃,来年才有福气。
吃完了年夜饭,父亲洗脸洗手,带着我们兄弟到屋外选择一个地方放鞭炮,烧纸钱。这一次不仅要给自己的先人烧,也要给左邻右舍的先人们顺带着烧些。这叫好处不能独享,也是邻里互帮共济的意思。阴阳两个不同的世界,道理却是一样的。忙完了敬重先人的事,再办眼面前的事,父亲把年前准备好的一毛,二毛之类的崭新小额纸票拿出来,大声发话“发压岁钱!”早等急了的我们得了压岁钱,个个欢天喜地。
除夕夜里,在那个物资匮乏,煤油灯照明的年代,还有一件事,村民们从未简省过,那就是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二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点长明灯。平时夜晚走在村子里,总是黑漆漆的,但这三天村里的灯火如满天繁星,看起来很是壮观。不少的孩子们,就守着这个这个长明灯,热闹了除夕一整夜,直到天明也毫无睡意。
而到了除夕的午夜,似乎刚刚停息的鞭炮声,又络绎不绝地响起。不多久,东方渐白,家家户户再一次响起精心准备的地动山摇一般的鞭炮声。大年初一开门纳福接财,马虎不得,每家每户门前都是红彤彤的一片,早早起来或一夜未睡的人,互相问候,祝福新年身体健康,财源广进。最有人情味,也是最能体现传统人文关怀的一件事,就是每家每户都不约而同地派自家的孩子给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送去一碗冻米糖水煮鸡蛋。没有孩子的人家,女主人就亲自送。红糖、鸡蛋是那时村民们能拿得出的最珍贵的礼品了,被他们自觉拿来孝敬村子里的老人,说明乡风的纯朴。即便是有些人家龃龉不快,也在这一来一往中冰释前嫌。特别有意思的是,家里都有老人的,那一碗糖水煮鸡蛋,往往旅行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出发地。而孩子们也随着这糖水煮鸡蛋的旅行,学到了如何去尊老爱幼的道理。
时过境迁。当年过春节的很多习俗都已不存,因此只剩下过年的名称而少了过年的仪式,年味越来越淡。不是不想传承,而是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都大大不同于几十年前了,即便剩下那个贴春联的习俗,也是手写的寥寥无几,多半是个印刷品,贴在门上,怎么看都少了一点味。所以如何过一个有中国传统文化味,又能接新时代地气的年,确实是个需要好好研究的事。
当然是压岁钱的习俗了,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希望压岁钱能驱邪避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它是寄托着长辈对孩子们的希望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