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对历史一知半解者的胡说八道。
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政很厉害的时期,其实只有唐代晚期和汉代晚期。
汉代晚期,宦官把持朝政,同外戚闹得天翻地覆。
官宦一度可以参与皇帝的废立,权倾一时。
但是,汉代宦官更多只是皇帝的工具,是皇帝用来平衡和外戚关系的工具。
以汉末十常侍为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由于东汉对于宦官有制度上的限制,知道汉朝灭亡前的汉灵帝时代,才让十常侍担任内庭外的工作,这是东汉第一次大范围任用宦官。
十常侍也开始抓兵权,但还没来得及抓住,汉灵帝就挂了。
汉少帝上台以后,十常侍就迅速丢掉权势。本来他们的权势,完全来自汉灵帝的赐予,根基不牢固。
当时何皇后和外戚何进开始掌握大权,虽然两人都是蹩脚的政治家,也把十常侍搞得闻风丧胆,决定叛乱。
此时十常侍并没有什么势力,只是靠拍何皇后马屁才勉强维持内廷的地位。
何进要诛杀十常侍时,曹操曾说只要一个监狱管理就能收拾这群太监,根本无需派遣兵马。
这是因为十常侍并没有兵权,手中权力也不稳定,完全不堪一击,后来被袁绍、曹操等人带兵全部杀光。
而真正牛逼的,是唐朝晚期的宦官集团。
由于唐朝缺乏足够的对宦官集团的权力制约,形成了宦官掌握军政大权的特殊情况。
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是唐肃宗。由于一直信任的安禄山反叛,唐肃宗不信任大将,派出太监作为监军。比如唐军主力的神策军在哥舒翰率领下,东进中原平叛,唐肃宗任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也就是监军。
虽然名义上只是监军,实际上鱼朝恩逐步控制了神策军的大权,毕竟他代表皇上。
在吐蕃大军攻破长安时,鱼朝恩已经可以独立指挥神策军来保护唐代宗。
因为神策军忠心耿耿,稍后被编入禁军,开启了宦官掌握军权尤其是禁军兵权的恶劣先例。
此时鱼朝恩已经掌握朝政,依靠神策军肆意妄为。好歹鱼朝恩的根基不稳,最终被唐代宗联合宰相和禁军将领,用“偷袭”的方式杀了。
鱼朝恩虽死了,但宦官集团掌握禁军的情况没有改变。
唐德宗甚至命令禁军统帅必须由宦官担任。
众所周知,宦官如果得到皇帝信任,是很容易干涉朝政的,可以作为皇帝的代理人。
那么宦官集团就绝对不能给与兵权,尤其是禁军兵权,不然皇上就非常容易被他们架空。
最终就是,宦官成为了一个集团。虽然宦官没有后代,死了就没有传人,却可以抱团保护自己的利益。
到了唐朝晚期,宦官架空的皇帝,甚至可以随意将其暗杀、废除,同时除了禁军以外又接着监军的地位掌握了很多地方军权。
由于宦官实际上控制了大唐中央政权,唐朝皇帝多次从宦官手中夺权的行动都宣告失败。宦官专权问题愈演愈烈,直到唐朝灭亡。
一般认为,藩镇割据并不是唐朝灭亡的唯一原因,宦官专政架空皇帝才是根本原因。
不过,除了唐朝以外其他朝代没有这种情况。
明朝的秉笔太监并无实权,仅仅是皇帝代理人而已。
表面上秉笔太监可以决定国家大事,其实这些大事都是皇帝决定,或者皇帝放手让太监决定。
只要皇帝愿意,太监的权力随时可以被收回,无论是刘瑾、冯保、还是魏忠贤,被皇帝一句话就可以弄死。
魏忠贤身居高位多年,也绝对斗不过17岁的崇祯。
实际上,秉笔太监是皇帝和内阁大臣的缓冲。因为明朝政治制度是内阁制,实际上政务是内阁处理,皇帝只是进行最终决策。
但内阁和皇帝的决策必然存在矛盾甚至冲突,如果缺少缓冲很容易造成最高政治出现大问题。秉笔太监就是缓冲层,毕竟内阁大臣同皇帝直接冲突,真正闹大了就让秉笔太监背黑锅即可。
所以,明朝绝对不是什么太监帝国,八竿子打不着的。
明朝从开始到最后,太监同中央核心权力都没有什么关系。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