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传统文化有什么
2024-09-12 虎思国学网 阅读 999
要说春节的传统文化,知道的还真不多。 能想到的大概就是,大年的二十九贴对联吧,为了新春的喜庆和欢乐气氛。不过这个好像也是地方不同,贴的时间也不同。
再有 大年三十,家家都不能少的团圆饭,平时在各处忙碌的人此时都要回家一起吃饭,还有整夜不睡觉的守岁习俗。
大年初一老年人给小辈人发压岁钱,说是辟邪驱鬼,保佑平安,这个习俗好像也是各地区有所不同,有的地方会在三十的晚上岁末的时候发。大年初一的放鞭炮也是很重要的,寓意开门大吉,财到喜亦到,喜气连连。再有就是去亲戚家拜年了吧,不过,这个好像是小时候的事,现在一般都不怎么串亲戚了。
春节民间传统文化归纳以下几点
1、拜神。除夕夜拜福禄寿三神、年初二或初五拜财神。
2、守岁。通宵,一家人围炉闲聊,守夜等待新年。
3、贴春联。年画、福字、窗花等红色喜庆装饰物。
4、压岁钱。由长辈给晚辈,相信孩子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5、放鞭炮。既有辟邪,也增加节日气氛。
6、拜年。走访亲戚朋友,表达新年祝福。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腊月二十七:宰公鸡、赶大集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大年初一:拜年贺岁
大年初二:回娘家
大年初三:安睡迟起
大年初四:迎灶王爷
大年初五:迎财神
大年初六:送穷
大年初七:“人的生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
年俗文化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团圆、走亲访友、看望长辈等,愿大家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