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土生土长由农民阶级出身通过农民起义斗争而当上皇帝的人。在他当皇帝的30多年里,体恤民间疾苦,恢复发展生产,惩治贪官污吏。使得刚刚建立的明朝,走上了一条向盛世发展的道路。由于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努力,自南宋末年以来受到游牧民族打击的农耕经济逐步恢复并向前发展。绝大多数的流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安居乐业”一词,可以基本的描述这一时期,农民生活的概况。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以后不久,他的第4个儿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第二任第三位皇帝。为了改变自己谋朝篡位的形象,明成祖继位之后,标榜文治,尊崇儒学,并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使得明太祖洪武时期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盛世”的标准无外乎三条:一是国力强盛,二是经济繁荣,三是文化昌明。
永乐皇帝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在延续洪武时期的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实行了一系列针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新政。将农耕经济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对外他一方面他积极对威胁大明北方已久的蒙古展开全面性的大规模反击,并对南方造成骚乱的安南国进行镇压。另一方面,他派遣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并多次进行“战略性”大阅兵,国势强盛,为明朝之最。永乐时期的文化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值得一提的,永乐时期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图书编撰工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卷帙浩繁的古代最大类图书《永乐大典》,另外还有诸如《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等。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永乐皇帝病逝太子朱高炽即明仁宗继位,次年五月病逝,太子朱瞻基继位,即明宣宗。这两位皇帝统治时长一共是十二年(公元1424—公元1435年)在这一段时间里,明朝的统治根基基本上已经完全巩固,废除了洪武,永乐时期“重典治国”的国策,停止了对外征伐和下西洋等耗费民力的大规模活动,明朝同志,完全走上了正常的轨道,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保持稳定。据清朝人所编修的《明史》这一时期:
吏得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正因如此,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被后世史家高度评价《明史纪事本末》中有这样一句话:
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庶几三代之风焉。
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时期的盛世兴平气象。
朱高炽,朱瞻基之后,明朝的统治者的政治素质,基本上是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到最后,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的武功不见了踪影,他们二人的文治也不知被历史的风沙掩埋在了何方!盛世的天堂,挽救不了明朝的最终灭亡!
明朝的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与汉唐盛世一样,璀璨闪耀,只不过被大清抹黑了,丑化了!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