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了当即反驳道:“高祖创业之君,遭秦灭学之后,干戈战争之余,斯民憔悴,甫就苏息,礼乐之事固所未讲。独念孝文为汉令主,正当制礼作乐以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遑,遂使汉家之业终于如是!”把责任一股脑儿全推给了刘邦的儿子汉文帝。朱元璋的这些心理,像极了现在的一些粉丝。
在治国方针上,朱元璋也是刘邦的坚定拥趸。刘邦即位之初,面对满目疮痍的社会,推行黄老无为的休养生息政策,朱元璋有样学样,也“与民休息”;刘邦即位之初大修宫室,朱元璋也模仿,在南京大兴土木,“宫阙极壮丽”。
刘邦从全国各地迁移富家大户,以充实长安和关中,巩固根本,朱元璋也迁徙天下富民至应天府。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学会了举一反三,“徙江南富人十四万户于中都(凤阳)”,想依靠这些人的经济实力使家乡人民富裕起来。这也算是一种报答生他养他的家乡父老的方式吧。
在朱元璋所有的国政方针里,诛杀功臣是学刘邦学得最明显的一招。汉初,鉴于中央力量较弱,刘邦不得不分封一些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为王。由于这些人不与刘邦同姓,史称“异姓王”。
待中央政权稳定后,刘邦开始着手处置这些异姓王们,除了长沙王吴芮因封国偏远且地理位置重要而没被清理之外,诸异姓王全都被驱除干净,或死或逃。其中,梁王彭越下场最惨,还被剁成了肉酱,基本成了饺子馅。
对于这一于己有利的“治国良策”,粉丝朱元璋当然会不遗余力地效仿。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开始大杀功臣。十年之后,蓝玉案爆发,朱元璋又一次挥起了屠刀,一大批功臣元勋又成为刀下亡魂。据朱元璋自己的统计,胡惟庸案他杀了三万多人,蓝玉案规模小点,但也有一万五千多人丢了性命。经过这两次大清洗,“于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很明显,在杀功臣这一点上,朱元璋并没有学到偶像举动的精髓。刘邦杀功臣是不假,可他杀的都是些割地自雄的诸侯,范围仅限于异姓王们,为了保证国家的完整和皇权的巩固,他必须如此。而且刘邦杀功臣也是有选择性的,他虽然也曾将萧何关进监狱,可不久又把他给放了,还是继续当他的丞相。其他的功臣,像陈平、周勃之辈,刘邦并未动他们。
因而当发生诸如诸吕篡权之类大变故的时候,汉朝中央政府依旧拥有足够的力量将其消灭。与之相较,粉丝朱元璋则有些不分青红皂白般的鲁莽,看看他的杀人名单:蓝玉、傅友德、冯胜。这些都是忠心耿耿跟随了他几十年的老部下,竟也被诛除干净。
冯胜被赐死,傅友德被逼得手刃二子,蓝玉下场更惨,竟被剥皮楦草。可怜的李善长,七十七岁了还被押上刑场,与全家一同人头落地,令人唏嘘不已。粉丝学偶像,要么学不像,要么学过头。朱元璋很明显属于后者。
他的“清除功臣计划”执行得极其彻底,结果在儿子燕王朱棣“靖难”之后,孙子建文帝环顾朝堂,吃惊地发现满朝竟无可用之人,最后落得个宫焚人亡的结局,好不凄惨。虽然皇帝宝座还在朱氏皇族手中,但毕竟朱棣并非朱元璋所托之人,不知朱元璋在天之灵,是否会对自己盲目学习偶像而有所悔恨呢?(来自婉如清扬的头条号)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