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俊:躬耕地之争实是行政区划变迁
沈伯俊是四川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三国30年,是国内最权威的专家之一。他认为,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其实是行政区划变迁的问题。
“汉末的隆中行政上隶属南阳郡邓县,地理上却离襄阳城更近,相距仅20里。”沈伯俊说,这就像河北省很多地方离北京很近,但并不属于北京一样。
隆中的行政隶属古今不同:东汉时隶属南阳郡邓县;今天则隶属湖北省襄樊市。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在历史上数不胜数。
另外,东汉时的南阳郡,“隆中”是个小地名,位于南阳郡和南郡的接壤地区,行政上属于南阳郡邓县(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北)管辖,而具体地理位置则在南郡襄阳县城西20里(今湖北省襄樊市城西13公里处)。
由于历史地理的变迁和行政区概念的变化,后代一些人将东汉时的南阳郡与元代以后的南阳府(今天的河南南阳)混为一谈。
【弦外之音】
名人故里之争,也要考虑高风险
天津历史学会理事、青年学者裴钰对名人故里之争现象关注多年。
他说,故里之争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湖北等省份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这些省确立了“旅游立省”的发展战略。
裴钰说,南阳市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提出“启动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按照规划,预计2012年,集聚区文化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4.15亿元;2015年,将达到14.35亿元。
而以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区是襄樊“十一五”时期旅游优先发展区域和项目,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到2010年,预计接待旅游者100~150万人次,收入8亿元~10亿元。
不过,发展故里经济也并非“不争白不争”,裴钰提醒各级政府,此举虽可谓高回报,但存在高风险。一旦学术上有定论,被“摘帽”的一方,相关的项目投资回报或将大幅缩水。
【躬耕地争夺史】
明朝时争夺官司曾惊动皇帝
关于诸葛亮躬耕地,南阳与襄阳已经争论了上千年,至今没有定论。
明嘉靖年间当时卧龙岗上香火旺盛,也正是诸葛亮躬耕地争论激烈之际,襄阳说和南阳说两派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官司打到翰林院,甚至惊动了明世宗。
清道光年间籍属湖北宜昌的顾嘉蘅到南阳就任知府,其时,襄阳人和南阳人打官司争抢诸葛亮,顾知府情急之下写了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置于武侯祠。
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三国演义》特种邮票第二组,其中有一张是“三顾茅庐”,又触动了襄樊和南阳两地的神经。最终,国家邮票发行部门不得不让两地各自举办首发式。
200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重新收录《隆中对》,其中加注称:“隆中,山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在《出师表》中把“南阳”注解为:“南阳,郡名,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此举强烈刺激了南阳上下,“教材门”爆发。
2008年6月8日央视某栏目插播了一则湖北襄樊的城市广告——“诸葛躬耕地,山水襄樊城”,又激起了南阳人的抗议,是为“广告门”。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