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瑜先生印
王曾瑜老先生虽已到古稀之年,但精神矍铄、目光炯炯,祖籍上海的他说话慢条斯理、言之凿凿,一派大家风范。王老先生在许昌停留的时间不长,却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治学严谨
王老先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主要从事宋史研究,现为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他勤于学问,曾先后有多部学术著作及历史纪实小说问世。史家讲求“真实、客观、平允,不作偏倚之论”,他身体力行。
每次讲座开始前,他总是早早地赶到会场,在一角静静地等候。每场讲座结束后,与会人员都会向他请教一些相关问题,他总是不顾疲惫认真地结合史实,详细解答。关于“三国”的讲座结束后,有人就我市广为流传的三国典故、民俗请教他,他立刻回应:“我不清楚,但我可以向您推荐一些相关书籍。”其治学之严谨可见一斑。
倡导节俭
王老先生不吸烟、不喝酒。当主办方安排饭局时,他一再强调:“请简单些,家常小菜最好。”
按他要求点的几样寻常小菜,他吃得津津有味。主食面条上来后,王老先生说自己吃不了那么多,便要来一个空碗,用公筷挑出来一些,对大家说谁没吃饱可以接着吃,别浪费了。
他说自己经历过苦日子,当前国力尚不强,国民定要节约,浪费行为可耻、可怕。
安于清贫
闲聊中,王老先生对目前学术界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曾多次撰文抨击,虽因“摸老虎屁股”而惹来麻烦,但他仍孜孜为之。他说:“我是史人,就要敢于直言,讲真话,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利益,尽一点匹夫之责。”
他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单调而枯燥。每天,他往返于社科院的图书馆与家中,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偶尔会听一下外国古典音乐。他说自己也有机会可以多赚些钱,但因为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就不再苛求。谈及有些人耐不住寂寞、不能踏实做学问,他笑曰:“人家走阳关道,我走独木桥,君子所求不同,但各得其乐也。”
严谨、谦逊、平和,无所欲而有所求,王曾瑜老先生,课上课下,给我们太多启迪。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