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财产公开方式

2025-01-03  虎思国学网  阅读 933


 

    目前,随着我国反腐败工作的日益深入,广大人民要求官员公开财产状况的呼声也随之愈发强烈。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如美国、韩国、瑞典等很早便开始实施了官员财产公开制,然而在我国古代,由于君主专制政体的存在,官员的财产公开尚未形成制度化。那么,古代官员是否有过公开财产的行为?他们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向世人公开自己的私人财产的呢?在这些财产公开方式的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意义呢?

    自愿公开财产清单难能可贵

    我们先来看看两份官员的财产清单,它们的主人分别是三国的诸葛亮和唐代的白居易。   

    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一生勤政清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虽然身居相位,却廉洁奉公,晚年的他曾上表后主刘禅,这篇文字便是著名的《自表后主》,其中写道:“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份上表实际上就是诸葛亮为官以来的个人财产清单。在这份清单中,诸葛亮的个人财产的一部分是“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要知道西汉哀帝曾赐给宠臣董贤田地两千余顷,东汉济南王刘康也有私田八百顷。如果同他们相比的话,诸葛亮这位国家重臣的家产,真是少得可怜。同时,诸葛亮清楚地表明他无论是在刘备朝任官,还是在外领军作战,其收入完全来自朝廷俸禄,自己没有其他赚钱的门路。至于家人们,也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度日,绝对不会通过与这位宰相亲戚的任何连带关系获利。诸葛亮在给朋友的信中曾写道:“我曾经得到过八十万斛米的赏赐,但现在却没有任何积蓄,连家人的衣服也仅有一套。”事实证明,诸葛亮的这份财产清单并非作秀的工具,在他死后,刘禅命人到其家检验,果然和上表中说的一致。诸葛亮自愿公开自己的个人财产,这种做法在当时那个时代是极其罕见的。

    另一份财产清单来自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出身官宦人家,一生宦海沉浮。他的存世诗作达到2800余首,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宋人洪迈在其《容斋五笔》卷八《白公说俸禄》中曾说道:“白乐天仕宦,从壮至老,凡俸禄多寡之数,悉载于诗……”通过翻检,我们果然发现在一些描写其官宦生涯的诗作中,白居易向世人公开了自己的个人财产状况,而如果将这些片断拼合起来,便是一份白居易一生的个人财产清单。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32岁的白居易通过了科举考试,被授予了秘书省校书郎。他在诗中写道:“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这里透露了白居易任秘书省校书郎时的俸钱是每月一万六千。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白居易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时,是“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每年的俸钱是三十万。转年五月,白居易由左拾遗升为京兆户曹参军,“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这时的俸钱是每月四五万,同时还点出了每月得到的禄米的数量。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已步入花甲之年的白居易在洛阳再次被授予品级较高的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职,月俸的情况是“俸钱七八万,给受无虚月”,两年后,白居易又被升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此时是“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在唐代,像太子宾客和太子少傅这类的官职,虽然无具体实权,却是“品高俸不薄”,因此对于白居易来说,这样的俸禄足以颐养天年。此外,在白居易的其他诗作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及具体的俸禄数额,却也透露出了一些财产状况信息,如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后,“散员足庇身,薄俸可资家”;卸任杭州刺史后,“三年请禄俸,颇有余衣食”;为河南尹时,“厚俸将何用,闲居不可忘”。步入古稀之年后,白居易又开拟了一份遗嘱性质的文书,“起来与尔画生计,薄产处置有后先。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半与尔充衣食费,半与吾供酒肉钱。吾今已年七十一,眼昏须白头风眩。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这是白居易在《达哉乐天行》一诗中对自己的妻儿和外甥、侄儿们所立的遗嘱,其中便透露出自家的地产和田产情况。白居易还将自己退休后的工资也公之于众,是“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

    如果说诸葛亮是古代官员自愿公开个人财产的先驱者的话,那么白居易则是详细开列自己一生财产状况的第一人。在尚未建立财产公开制度的君主专制时代,这两位官员通过上表皇帝和诗歌的形式,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以表明他们在为官生涯中所得到的财产全部是“阳光”的,这种做法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清官财产清单彰显崇高操守

    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古代这种自愿公开财产的官员毕竟还是凤毛麟角。随着古代反腐倡廉工作的推进,也随之产生了另一种特殊的官员财产公开方式,那就是在官员死后或犯罪后,其家产的曝光,这类财产我们称之为身后财产。这种官员的身后财产清单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清官死后经清理而得到的财产清单,另一类是贪官犯罪后或死后经查抄而得到的财产清单。

    先来看看几份清官的身后财产清单。

    西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张汤,主张严刑峻法,被后人视为酷吏,后遭人陷害,被逼自杀。张汤虽然为官严酷,但其一生清廉俭朴,张汤死后,其个人财产得到了公示。人们惊异地发现,其家产还不到五百金,所得到的财产皆来自俸禄和皇帝的赏赐,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产业。当时,张汤的兄弟子侄们准备厚葬张汤,张母言道:“张汤是天子的大臣,反被恶言污蔑致死,厚葬还有什么意义!”于是用牛车装载着张汤的遗体下葬,而且只有棺木没有外椁。曾经地位显赫的国家重臣,生前清廉,死后仍是秉持俭朴的作风。汉武帝得知此事后,对张汤的死十分惋惜。

    东汉后期,羊续历任中央、地方重要官员,他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年仅48岁便病逝于任上。羊续的身后财产比起张汤来,更是少得可怜,他的所有物品只有布衣服、破旧的袍子、数斛盐和麦子而已。在羊续生前任南阳太守之时,当地的权势之家大多奢侈无度,羊续对此十分厌恶。为了向世人表明他为官俭朴的决心,他常常身穿破旧衣服,乘坐简陋的马车,三餐也十分简单。一次,羊续的妻子和儿子前往太守官邸探望他,不料却被羊续关在了门外。羊妻一气之下带着儿子回去了。后来,羊续对儿子说:“不是我不想见你们,你看父亲身边的财产如此寒酸,你要我拿什么给你们母子呢?”又有一次,汉灵帝准备任命羊续为太尉。太尉位列三公,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宰相。当时官场上有一个潜规则,凡是即将被任命为三公的官员,都要向东园交纳千万礼钱,同时皇帝要派宦官进行监督,名为“左驺”。这些官员为了讨好宦官,往往要对他们远接高迎,并奉送大量财物。宦官们本想借羊续升迁的机会,大捞一把。不料羊续却让他们坐在简陋的席子上,丝毫没有迎接使臣的礼节。随后,羊续又拿出了一件旧袍子说:“臣的财产,只有这个了。”碰了一鼻子灰的宦官们把羊续的言行告诉了灵帝,灵帝听罢很不高兴,羊续因此失去了这次晋升宰相的良机。然而,羊续并没有后悔,因为他坚信自己所追求的为官之道是正确的,那份由破袍、盐和麦子组成的财产清单,对羊续来说,正是无价之宝。

    唐代玄宗初年的宰相卢怀慎,为官廉洁,不置产业,他病逝后的财产清单中没有留下任何积蓄,家人们连丧事都无力承办。卢怀慎生前非常俭朴,衣服、器物上没有用金玉做的装饰,虽然身居相位,而妻子儿女却仍然要挨饿受冻。他所得到的俸禄和皇帝所赏赐的物品,都分送给了亲朋好友。到洛阳赴任,随身只带着一个布袋。病重后,同僚们来家里看望,见到铺的席子单薄破旧,门上也没有挂帘子,如果遇到风雨天,只得举席遮挡。日常饮食,只有两盘蒸豆和几碗蔬菜而已。玄宗见到卢怀慎的这份身后财产清单后,十分感动,同时对这位贫穷宰相的廉洁之举甚是钦佩。

    在古代,死后家无余财和田宅,甚至无处下葬的清官还有很多,而他们正是用这些宝贵的人生财富践行着清官的崇高操守。

    贪官财产清单可作后世警戒

    贪官的身后财产一般均为抄家所得,历史上这样的官员财产公开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唐代历史上的巨贪元载出身寒微,玄宗初以精通道学踏上仕途。安史之乱后,元载又得到了肃宗的赏识。肃宗首先差遣元载到江淮地区总领漕运事务。不久,又将他招回朝廷,升任户部侍郎、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总领全国财政事务。此后,元载勾结大宦官李辅国,当上了宰相。代宗即位后,元载仍为宰相,他又勾结宦官董秀,探知皇帝好恶,因此深得代宗信任。其后,元载与代宗密谋诛杀了大宦官鱼朝恩,由此元载越发骄纵。元载为相多年,权倾朝野。他公然收受贿赂,生活奢侈腐化。其妻儿也倚仗权势,贪婪成性。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三月,代宗下令逮捕元载及其党羽,经过审讯后,元载等人在如山的铁证前供认不讳。不久,元载及其妻王氏、三子均被判处死刑。史书上虽然没有详细列出财产明细,但在查抄元载家产之时,光胡椒就抄出了800石,相当于今天的60多吨,其他财物更是不可胜数。为了表示朝廷反贪的决心,代宗下令将元载在长安的两处豪宅充公,又将抄得的元载的部分家财分赐给群臣。德宗即位后,又下令拆毁了元载的两处豪宅,足见其家产的丰厚。

    北宋“六贼”之一的朱勔是宋徽宗的宠臣。为了满足徽宗对于奇花异石的疯狂爱好,朱勔在苏州设立了应奉局,花费大量公家财物,搜求花石,用船从淮河、汴河运到京城,号称“花石纲”,为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一时间,朱勔气焰熏天,他还通过各种手段积累巨额财富,生活奢侈腐化。钦宗即位后,将他罢职放归田里,并下令抄没了他的财产。在朱勔的财产清单上,各种财物不计其数,仅田产就达到了三十万亩。

    南宋王继先,由于医术高明而得到了高宗的宠幸,此后权势逐渐上升。王氏子弟把持朝中重要官位,几十年间无人能动摇。王继先生活糜烂奢侈,富可敌国。后被御史弹劾,削职抄家,在他的财产清单中,家财竟以千万计。

    此外,历史上还有一些官员在抄家后,留下了比较详细的财产清单,明朝的严嵩便是其中一例。人们对于这位大贪的任官经历已是耳熟能详,在此无需赘述。我们就来看看他的财产状况如何。根据史书记载,严嵩的个人财产为二百万,甚至还有史书称“家赀亦称亿万”,无论孰是孰非,严嵩所贪污的财物数量在当时的确是十分惊人的,可谓“凡人世所应用之物,无论用与不用,靡所不备”。对于严嵩家的抄家工作前后持续了二十余年,严嵩在被抄家后,其部分家产被整理成册,取名《天水冰山录》,被公之于世。在这部财产清单中,仅是登录的财产字数就有6万多字。其中,有金13171.65两、净银2013478.9两、各式金银器皿、玉器、首饰、家具和珍贵字画、书籍上千件、房屋宅基地57所、田地山塘27161.819亩、新旧衣服2706件、布匹16886匹零一段、零碎段绢51035块、扇柄27308把、旧屏风药材14064包、旧帐幔被褥5461件等。《天水冰山录》的书名取“太阳一出冰山落”之意,正可作为后世贪官之警戒。

    结语 

    在尚未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古代,自愿公开个人财产的官员毕竟是少数,而大量存在的财产公开方式是那些被称为身后财产的公开。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一种公开方式,都是在颂扬廉政,警戒贪污腐败。古代官员的这些财产公开方式虽然不具正规化和制度化,但其中蕴藏的反腐观念却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话题  #财产  #官员  #古代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