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柳如是
2024-10-24 虎思国学网 阅读 443
1642,明朝末年,一艘迎娶用的喜船在茸城(今中国上海市松江区)江上随着江浪摇动。它本应为这座热闹的城市增添更多喜庆气氛,毕竟它代表的是一对男女的正式结合,值得庆贺。
然而,奇怪的是,岸上的人们似乎并不做如是想。他们愤怒地围着船只叫嚣、纷纷朝上头丢砖瓦石块,一瞬间,船只几乎被充满恶意的瓦砾淹没,再找不到一丝婚庆的喜悦。
而那些丢瓦石的人,可不是什么寻常地痞流氓,而是茸城一带的仕绅。为什么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会这么敌视这对新婚夫妇呢?
原来,今天这对结合的「佳偶」,身份颇不寻常──
男方是在朝为官、年已60 岁、正室仍然在世的东林党人钱谦益。而这么了不起的大人物,要明媒正娶的对象,竟是当过婢女的24 岁知名娼妓,柳如是。大官公开迎娶妓女?这简直是惊世骇俗,两人身份地位如此悬殊,也难怪会招来礼教社会的浓浓厌憎。
不过,柳如是如果害怕这些瓦石攻击,她就不会是柳如是了。
这位一出生就被卖掉、不得不沦落风尘,却积极抵抗命运摧残,最终把自己活成历史舞台上主角的奇女子,才不会为了一点地方仕绅的攻击低头。她的心志,可是大到能容纳整个国破家亡的悲剧,为了复国的愿望奔走,为了深爱的丈夫与家庭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你说,她会在乎这点瓦砾的恶意吗?
初露风华,与陈子龙展开第一段情
在成为钱谦益的伴侣以前,柳如是曾是名扬江南一带的「名妓」,更与其他名妓被合称为「秦淮八艳」。但是,在这看似风光的称号背后,不知道藏有多少的辛酸。柳如是之所以成为名妓,并不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命运的不得不然──她很早就与原生家庭离散,被贩卖到奴婢市场中,后来被名伎徐佛收养,走上了妓女之路。
值得庆幸的是,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未消磨柳如是的意志,让她变得随波逐流;相反的,她显得更加坚强且独立自主。在明末社会从事性产业有个好处,那就是与遵循礼教的名门女子相比,柳如是多了一份自由,让她可以发展自己的人际网络,不用受到拘束。比如她不喜欢跟富商大贾交往,柳如是喜欢的是学养丰富的文人,如果不够学富五车,她还看不上眼呢。
柳如是交往过不少文人,在与钱谦益邂逅之前,最有名的是她与陈子龙间的恋情。陈子龙诗文成就高,性格也颇为刚烈,他最终的结局是为了抵抗清朝而屡次起兵,被捕后投河身亡。在明朝还未亡的时代,陈子龙虽然还没有机会证明他的忠烈,但想必柳如是已经从他身上看见这股气质,两人方能情投意合,一度快乐地同居在松江(即茸城)南楼,每天吟诗作对,好一对神仙眷侣。
可惜的是,这段关系可能只有他们两人最珍惜;在陈子龙元配张氏眼中,他们的恋情就和一根刺一样碍眼。张氏不愿让陈子龙享齐人之福,阻挠他与柳如是的关系,最后,柳如是只得选择自行离开,让陈子龙回到家庭身边,为两人画下一个遗憾的句点。
柳如是的身分,注定她被迫承受悲恋的结局吗?幸好,她从没有屈服,更没有放弃,而命运终究会为坚强的人留一扇窗。
1638 年,年仅20 岁的柳如是认识了文坛领袖与朝中大官钱谦益,尽管对方的年龄足以当她父亲,但她却从钱谦益身上看到了优异的学养与高尚的人格。另一段柳如是生命中的重要缘分,就此展开。
跨越身份与年龄沟壑,和钱谦益平等地相恋吧
初相遇之后,柳如是与钱谦益对彼此才学感到惊艳,念念不忘。两年后,两人再度相会,这次,柳如是扮男装访钱谦益,这番举动显示的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情趣,也有柳如是想要以男性身分与男性文人平起平坐的意味在。她要让对方看见,自己并不只是文人宣泄情欲的对象,而是能够与之交心、自成一格的学者。她的思想与见识,实不下于男人。
钱谦益显然接收到了这个讯息,他不只是爱上柳如是,也相当地敬重她。他另建了一处居所,名为「我闻室」,以「如是我闻」的常见佛家用语,呼应柳如是之名。
两人年龄、身分差距甚大,却能够相知相惜,不得不说是十分难得的一段缘分。柳如是感受到钱谦益的深情,愿意嫁给年龄几乎是她三倍的他。而钱谦益也毫不马虎,虽然他仍有正室,却不愿只把柳如是当成一个妾。他用正室之礼对待她,并要求家中人等称柳如是为「夫人」,不得怠慢。
他们的结合触动了礼教社会的敏感神经,许多人视之为惊世骇俗之举,极力反对一位富有盛名的儒者高官,不顾身分迎娶一个出身妓女的女子,还把她当成正妻一样对待。不过,谁在乎这些人怎么说呢?对柳如是与钱谦益而言,两人感情遭遇的最大考验,恐怕不是礼教社会的偏见,而是──
国家都快亡了,谁还有心思去管妓女变官夫人的奇闻异事?
就在两人婚后两年,明朝迎来了命运的终结,崇祯皇帝于1644 年在煤山自缢身亡。在这一波国破家亡的毁灭浪潮中,至少有几十位官员和数百位太监、宫女自杀,各地儒生仕绅也有七百多户举家自尽。尽管在这之后,钱谦益带家人到南京在南明朝廷任官,依然改变不了明朝很快就会完全葬送在清军手中的命运。
性情刚烈的柳如是,也深深为明朝灭亡的惨剧动摇着。她原本就极为关心天下事,甚至写诗吟咏想要仿效男子提剑上马、报效国家的精神,然而,在时代的巨轮辗压之下,她终究什么积极的行动也不能做。唯一的选择,就是在这悲惨的时刻,举家殉国。
柳如是试图说服钱谦益跟她一起自杀殉国,但或许是出于懦弱,或许是出于其他考量,钱谦益并不打算选择殉国路线来表忠明朝。有一则轶闻甚至是这么说的:柳如是要钱谦益跳水时,他用手测了测水温,说「水太冷了」;柳如是决定不管他自行投水,却被钱谦益抱住,阻止她的殉国。
不久,清军攻克南京,钱谦益与还活着的南明官员们一起剃发投降。不知道柳如是心中,会怎么评价这位不愿殉国的丈夫?她们对国破家亡的大事观点如此不同,还能像过往一样情投意合吗?
想守护家园的心,比金石更坚定
尽管经历了思想与行动的对立,柳如是作为钱谦益之妻,仍然深刻珍惜这段关系;面对生死关头,她毫不犹豫地出面护夫,不惜牺牲性命。1647 年,钱谦益因涉入黄毓祺反清案被捕,性命垂危,柳如是亲自陪伴被押送的丈夫,并上书给皇帝,表示自己愿意代替夫君一死,只求保住钱谦益的性命。
终于,在柳如是积极奔走之下,隔年钱谦益得以被释放,平安回归家中。他非常感激柳如是的努力相救,为此发出一段对子:「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在他遇到危难之际,儿子一点路用也没有,倒是受尽社会歧视的柳如是以女性之力救了钱谦益一命。如此贤能,怎不叫人赞赏;如此恩情,怎不叫人感怀?
钱谦益虽然没有在南京城破时殉国,但他心中还是向着明朝。在柳如是的影响下,夫妇虽苟活于清朝统治的社会,却私下从事反清复明的工作,据说与反清势力一直保持联系。他们此生都无法扭转明亡的事实,但志向却始终没有熄灭。
时间无情,无论人心怀有多远大的志向,终究逃不过死亡的结局。钱谦益在1664 年以82 岁高龄辞世,留下46 岁的柳如是与她们的女儿。失去挚爱已经够痛苦,偏偏柳如是还遇到更棘手的问题,那就是钱氏一族的族人为了争钱谦益的家产竟然闹到她这里来,看她们孤儿寡母好欺负,就纠缠不休、执意索财。
为了保护亲生女儿并守住钱谦益的其他子女、家产,柳如是选择以最激烈的手段,来回应这群见钱眼开的族人。她在钱谦益过世34 天后上吊自杀以明志,永远摆脱了这群亲戚的纠缠──她过去没有机会殉国,但这条性命最终还是为了守护家园,以壮烈的方式离开人世间。
尾声:谁才是历史的主角?
在传统父权的中国社会文化里,柳如是身为一个妓女,照理来说,注定只能成为男人身边的配角。直到梁启超的时代,他仍如此评论柳如是:「明末妓女中的柳如是、陈圆圆、顾横波都是历史上极好的配角。」
即使,即使这群女子的性情比男人更刚烈,才情比男人更崇高,也还是要屈居为「历史的配角」。
不过,历史学家陈寅恪就不是这种看法,他以扎实的考证,为柳如是写了篇幅极长的《柳如是别传》,不断称赞柳如是是当时女性思想最超越的一人。虽然,在这番赞誉中,陈寅恪是真心感佩这位奇女子的伟大,还是有意藉由反清复明色彩鲜明的柳如是,来暗喻某些他无法在现实中开口的政治感怀?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无论如何,柳如是确实是一位超脱了命运摆布的奇女子。她受尽折磨苦难却仍不改志向,拥有守护国家的壮志豪情,并亲自保护自己的家庭与爱情。最终,命运或许仍有残酷难伸的一面,却被柳如是的意志折射出灿烂的光芒。超越性别、国族、时空的隔阂,柳如是,完全有资格作为历史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