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能够放下架子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夫、女工询问有关耕作、纺织方面的问题,以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由于经常到民间接触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王安石对古代典籍理解得深而且透,对现实社会问题的体认远远超出一般的官僚子弟。
1042年,王安石考中进士,而且名列前茅。见他金榜题名,家乡的一位老秀才拜在他的门下,求他指导一下自己的诗文。王安石为人爽快,也不推辞,慨然允诺,说:“你把最近的诗拿过来让我看看,帮你推敲一下到底是哪里不通,然后互相切磋一下。”老秀才千恩万谢。没过几天,他托人把自己新近写的一首诗送给王安石看,诗中道:“彩蝶双起舞,蝉虫树上鸣。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
王安石看了第一、第二句,点头默许,觉得此人还有些功底;当看到第三、第四句,便禁不住嗤笑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难怪这位仁兄多年不第,怎么连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不懂,真是愚蠢至极。”于是,他顺手提笔把诗的后两句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不久,王安石闲着没事,便到各地去游山逛景。这一天,他来到潮州。傍晚时分,明月当空,花香扑鼻,风清宜人。王安石便兴致勃勃地来到寓所的后花园中赏月小酌。没多久,来了一位老人。老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王安石见了老者,便想邀他一起赏月饮酒,同时聊一聊当地的风土人情。
老人却告诉他:“老朽实在没有空闲奉陪,我得抓紧时间看护花木。”原来老人是这里的花匠,今天晚上是专门来捉黄犬虫的。王安石一听,感觉稀奇,就问到底是犬是虫。老人说,这是一种虫,到了晚上,它就在花心里睡觉,专门啃噬花蕊。说着,老人顺手捉来一条交给王安石。他仔细端详了一下这种虫子,见它通体黄色,身上毛茸茸的,还真有几分像卧在地上的黄犬。
正当王安石借着皎洁的月光看那条黄犬虫时,忽然听到空中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音极其婉转悦耳。他感到奇怪,一般的鸟都是在清晨叫,晚上就都休息了,即便是在晚上叫,也是因为遇到敌害,而且叫声中透着惊恐,而这种鸟在晚上却叫得这么自在。他就问老花匠是什么鸟。老花匠说:“这是本地一种极其稀罕的鸟儿,常在晚上鸣叫,叫声清脆嘹亮,明月当空时,叫得更欢,所以当地人叫它明月鸟。”
听了老花匠的话,王安石觉得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叫黄犬的虫子,还有明月当空时欢叫的鸟儿。忽然,他想起了老秀才的那两句诗,这才意识到,不久前乱改那位秀才的“明月诗”,完全是由于自己无知酿成的错。他感到十分内疚。为此,他专程拜访了那位秀才,表示了歉意。以后,凡是自己拿不准的事,他再也不敢妄自定夺了。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