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五年(1417年),二十岁的皇太孙朱瞻基到了大婚年龄。
在选皇太孙妃的问题上,朱瞻基心里装着孙氏,但明成祖不同意。原因很明显,太子妃张氏是永城人,孙氏也是永城人,若未来的两代皇后出自同一地方,难免会造成外戚势力串联。为此,明成祖下诏,“选济宁胡氏为妃,而以孙氏为嫔”,胡善祥后来居上。明成祖死后,明仁宗即位,朱瞻基为太子,胡善祥升格为太子妃。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明仁宗暴亡,六月,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七月,明宣宗尊生母张氏为皇太后,立胡善祥为皇后,封孙氏为贵妃。
孙氏虽未能当上皇后,但明宣宗心里装着她。按历代后妃制度,“皇后金宝金册,贵妃以下,有册无宝”,为了弥补对孙贵妃的亏欠,明宣宗于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请于太后,制金宝赐焉”。孙贵妃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拥有金宝的贵妃。
胡善祥虽然被立为皇后,但很少得到明宣宗的宠爱,而孙贵妃却宠贯后宫,“妃有宠”“时孙贵妃有宠”的字眼在《明史》中跳跃。即位之初,明宣宗“颇事游幸,且好弄”,作为皇后的胡善祥“数数规讽”,惹得明宣宗很不高兴,以至于“上稍厌后”。
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孙贵妃生下一子,即朱祁镇,这是明宣宗在三十岁时得的第一个儿子。明宣宗非常兴奋,宣布大赦天下,孙贵妃“由是眷宠益重”。与此同时,明宣宗内心也有了废掉胡善祥,另立孙贵妃的念头,毕竟在当时“母以子贵,礼也”。
为此,明宣宗召集大臣,商议以什么借口废掉胡善祥。明宣宗提出,“后未有子,又善病”,应该让位。众臣见皇帝铁了心,只能就范,并提供了宋仁宗废郭后、光武帝废郭后的先例。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明宣宗将朱祁镇立为太子,随即“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为后”。
胡善祥嫁给明宣宗十一年,当了两年半皇后,最终因为失宠离开了中宫。胡善祥“性本恬不喜事华饰”,退居长安宫后,“至是学清净,奉黄老为仙姑”,参习道法,平静度日。皇太后张氏“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命居孙后上。孙后常怏怏。”
在皇太后心里,胡善祥的分量要比孙皇后重得多。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去世,胡善祥痛哭不已,第二年也离开了人世,明英宗朱祁镇下令“用嫔御礼葬金山”。天顺七年(1463年)闰七月,明英宗尊谥胡善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恢复了其皇后名号。
胡善祥是明朝第一位遭废黜的皇后,之后以“静慈仙师”的身份清虚度日十五年,去世时大约四十几岁,其“无过被废”“贤而无罪,废为仙师”的不幸遭遇,“天下闻而怜之”。
大概出于这层原因,故世人对取而代之的孙皇后愤恨不已,甚至史料中说孙皇后也就是曾经的孙贵妃借腹生子,如《明史》称“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
宗也”,《胜朝彤史拾遗记》称“宫人有身者,贵妃隐之为已有”。当然,这是不符合历史实情的,也经不起推敲。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