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地进行改革,罢免了他父亲重用的庸臣奸臣,什么“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听这些名字我们就已经知道明宪宗有多么昏庸),还有奸臣权臣侍郎李孜
省、太监梁芳、万贵妃的弟弟万喜等人。而提拔一拨正直忠厚卓有才干的大臣,如王恕、马文升、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等。
识别忠奸贤愚其实是皇帝的一个本事,肯定每个皇帝都认为自己任用的是贤臣,不能分辨。明孝宗是怎么识别的呢?
一是他很勤政,朝廷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过目,不但开早朝听取大臣意见,还恢复了废弃已久的晚朝制度,一日两朝。二是所有的奏章他都要亲眼看亲手批阅,不允
许太监代批,就算每晚熬夜,他也要亲力亲为。三是他把四品以上的官员名单贴在宫内文华殿墙壁上,他们的动态都有记载,烂熟于心,这样就不会受到蒙蔽。
正是因为他勤于政事,亲力躬行,知人善任,所以,整个孝宗弘治年间,竟然没有权臣、没有奸臣,也没有太监、外戚之类的弄权,出现了一段在明朝,乃至在中国历史上都非常好的政治,被成为“弘治中兴”。一个皇帝能够实现“中兴”,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但是,往往都要先经过一段腥风血雨的残杀,也就是说“铁腕政治”。因为不这样,似乎就不能破旧立新。
但
是明孝宗却竟然没有这样做。在刚上台的时候,他贬斥的人不下千人,但是竟然很少杀人,连和他有杀母之仇的万贵妃的弟弟、作恶多端的万喜,虽然抄没了他的家产,但还是没有杀他。这种气度和宽善,那在君王中是相当少见的。做一个好皇帝容易,做一个好皇帝同时还做一个好人,很难。明孝宗恰恰不但是好皇帝,而且是好人。
他对大臣们,能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史料上记载了几件事情。一是早朝的时候,有大臣因为地滑,走路东倒西歪失礼仪,他却并不问罪。还是大臣自己向他承认错误。二是大臣奏本中有错别字,他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立马就扒下裤子打屁股,完全不像他祖爷爷朱元璋那
样。三是晚朝以后,他突然想到有些大臣回去没有灯看不见路怎么办,让皇家卫队点灯把他们送回去等等。
这些在今天我们看来或许都是小事,但是在封建皇朝中,
对一个皇帝来说,那是绝对的大事。明孝宗能这样做,可以看出他是站在一个“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视角是放得非常低的。说他是最像一个“人”的好皇帝,还有两件事可以证明。
第一,明孝宗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此外再没有嫔妃。男人谁不好色呢,何况是皇帝,何况还是上天给了他好色的权利。但是明孝宗因为看到了他父亲妃子惑乱后宫造成的那些惨剧,他看到了这些惨剧正是因为皇帝有三宫六院的缘故,所以一生只和一个女人相守!
第二.明孝宗晚年还能再次励精图治。古代皇帝中,能在当皇帝早年励精图治的人不少,如唐玄宗、乾隆帝
等等。但是让他们晚年也能这样做,却几乎没有。因为批阅奏章这样的工作真是太辛苦了,每个人都有倦怠的时候,更何况是皇帝。
然而,明孝宗晚年的时候,竟然能够检讨自己的行为(比如中期也开始宠信宦官、热衷修炼等等),重新开始大力整顿朝纲,废寝忘食地工作,最终,才36年就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明孝宗去世后,史书评价:“深山穷谷,闻之无不哀痛”,“哭声震野”。一个统治者,我们真的不需要他做太多大事,最好不要做那些掀起腥风血雨的事,他能做一些小事,让社会安定,让老百姓平安,已经足够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明孝宗绝对完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称之为“千古一帝”,也是不为过的……(原文来自张生全精彩历史)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