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9月24日:重庆日租界协议书签订

2025-01-13  虎思国学网  阅读 623


重庆日租界,是近代中国5个日租界之一(另外4个是汉口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和天津日租界)。是重庆开埠后帝国主义在重庆建立的第一个租界,也是帝国主义在重庆建立的惟一一个租界。

专界约书内容

1901年9月24日,清政府川东兵备道兼重庆关监督宝棻才同日本驻重庆领事山崎桂正式签订《重庆日本商民专界约书二十二条》,划定王家沱的一段地区为日本专管租界.

《重庆日本商民专界约书》共二十二条,其内容如下:

第一条

重庆府城朝天门外,南岸王家沱设立日本专管租界。所有划定四至:西界至江流,自岩坎接至江流,长五十丈之处,划成直线为限,幅宽百零二尺。南界沿税务司地基界线,画成直线,与南界直线并行向东,至距西界深百丈为止。东界从南北界线尽处画成直角线以为限,丈尺与西界相同,再与日本地基相接税务司地基界线为自西向东之直线,尚须俟议妥本约后,彼此派员照竖界石面刻日本租界字样,并制精细地图各执一份为凭。

第二条

沿河岩坎,以至岩坎下沙滩既在界内,唯查此地,系中国人民上下往来必由要道,及船只往来纤船必经之处,议仍作公共往来行走之路应听凭中国人民任便上下行走,系泊船只,暂放货物,不得派捐限制。有所修造,凡碍中国人民往来者,须与地方官妥商办理。倘中国人民于此路上及纵横马路,有滋事等情,仍按上海会审公堂办理。不得私行禁押、凌虐、欺侮,仍按杭州续议章程。日本专界者,系专为日本商民之界;专管者,系日本领事官专管界内商民之事。道路仍是中国道路;土地仍是中国土地各节,与中国地方官各行出示晓喻,俾众咸知。

第三条

租界内警察之权,管辖道路之权,及其余界内一切施政事宜,悉归日本领事官管理。所有界内道路、桥梁、沟渠、码头等,均由日本领事官设法修筑。但于中国水利、行船有关之处,须与地方官商定可否,秉公办理。

第四条

一、租界内所有地基,由中国地方官向地主收买,照章交与日本商民永远承租。二、界内坟墓由地方官尽力开导,用地时劝令迁移,但有不愿迁移者,若以势力强之,恐民情不顺,或别滋事端,彼此均为无益。其实在不能勉强迁移者,由地方官筑墙围护。以期日久相安。至于迁坟拆房之费,随时由日本领事官与中国地方官商定支给,嗣后,中国地方官出示严禁添坟添房。

第五条

一、租界内地基分为上中下三等,定价租给。现议每亩上等地,银元百五十元;中等地百四十五元;下等地,百四十元,永以为率。二、租界内所有道路、桥梁、沟渠、码头等,凡系公共所需之地区,免纳租价地税,即不准一人一家租赁。其余租地各事,仍听中国地方官照章办理。三、租界沿江地基,至岩坎起,连江流长五十丈,宽百零五丈二尺之额度,本系沙洲浅滩,只逢冬季江水涸落,方见现出。此项地段,自应免纳租价地税。

第六条

界内地税,每年每亩征纳,上等地圆银二元二角五分;中等地圆银二元一角七分五厘,下等地二元一角,不另缴纳粮捐饷等项。其应纳地税,每年限定华历正月十六至正月三十日止,各租户即于限内将该年应纳之税如数缴呈领事官收齐,即由日本领事官转交中国地方官收清。

第七条

界内地基,只准日本人民承租执业,但华人愿在界内居住者,准其居住,只能居住、营业,即不能在界内租地。各国人民亦同一办理。

第八条

凡日本人民欲承租地基,必须秉明日本领事官,将承租人姓名以及愿租若干亩照会中国地方官,派员会同踏勘,始能出租,总俟其将应纳租价及一年地税缴由日本领事官移交中国地方官收讫,即由该地方官印发租契三本,由日本领事官会印发给,一存中国地方官衙门,一给租户,一存日本领事官衙门。所有一经承租之地点,照章归租户收用,不准何国人强逼退让,至于租契式样,仍由中国地方官照会日本领事官商定。

第九条

凡承租人若有不得已事故,必须转租别人须先禀请日本领事官查明照会中国地方官,方能换给租契。

第十条

所有租契,应以三十年为限,满后仍应换契续租,以后永照三十年一换契之例办理,限满不报,即行注销。其逢换契年限者,迳准换契续租,租户勿庸重纳租银。两国官员均不得稍有限制阻挠,令租户吃亏等情。设有水火盗难等灾,失去地契,即可照章秉请,换给新契。

第十一条

火药炸药及一切有害身家财产之物件,一概不准私行贮藏、夹带、运送,一经由官觉查或他人告诉,各照本国律例惩办。如欲将制作工程需要之炸药等件起岸使用,应先开具清单,作何用处,禀请日本领事官查准,照单知会税务司查准起岸方可收用。其在界内应如何检束火药、炸药等件,应由日本领事官照本国法例办理。

第十二条

租界内所有码头趸船等项,先与税务司及地方官员会同查看地势,须与各商船往来无碍方可兴办。

第十三条

界内修码头后,凡在码头停泊揽载,界内货物、船只由日本领事官随宜随时,酌定章程,每次应捐若干,以充租界公费,如不载运货物,经过之次,不在限内。

第十四条

日中(原文为竖排,中日两字平行排列)两国委员,原议第三条载,现许日本商人照西商例,暂住重庆城内,日商人数至多以二十名,行栈至多以十家为准。倘有逾数,则逾数之日商即先行迁往王家沱。凡日本人专为游历来者,不在此数。以后唯有由中国地方官将新关在王家沱赶紧修建,一面随时查明已通商各国情行及陆续所到人数,即照会通商各国领事官,所有暂住在城之日商,不问人数是否满限之数,即与在城洋商一并迁往王家沱新场等语,自应仍照原议办理。将来洋商悉数迁至王家沱之时,日本领事官须应赶催日商与洋商一并迁移,不得稍有推委,但中国地方官日后如准西商人数、行栈逾前开限数,仍在城内居住营业,即日本商民亦应一律照办,以昭公允。

第十五条

日中(原文为竖排,中日两字平行排列)两国委员原议第四条载,"现在府城西商,向无制造,并由中国言明,将来亦不准西商在城制造,缘府城人烟稠密,诸多不便,府城不过暂住,日本领事官应喻令日商停止制造等语,本项事宜,亦应按照原议施行"。

第十六条

日中(原文为竖排,中日两字平行排列)两国委员,原议第四条载,日本商人由外间各口运来之洋货,或因王家沱不能畅销,转运到城,应否完免税厘,照现住重庆城西商所行之例,一律办理。一俟各国统归王家沱新场划清界限另立妥章等语,其未定章以前,本项事宜亦应按照原议施行。

第十七条

一、凡界内所有未经中国派驻领事之外国人民或中国人民之诉讼案件应由中国地方官处理审办,倘有未经派驻领事之外国人民或日本人民及其他外国人民起诉中国人民所为不法,等情或有中国人民在界内违反章程,中国地方官应与日本领事官或中国地方官所派官员与日本领事官所派官员会同审判,倘中国审判官定谳或有不符,应由日本领事官照会重庆关监督复审,所有一切两国交涉案件,自应按照条约办理。二、中国政府应尽可能从便建设会审衙门。其未设立设会审衙门以前,可择一公地为会审之所,遇案两国官员约期秉公审问。三、倘中国地方官拟派差役前往界内逮捕人犯,须先将逮捕令票移请日本领事官检阅加印即与领事官所派警察官吏协同拿捕。凡日本人不得故意隐匿中国人犯,倘俟开设设会审衙门后另行议定会审章程以便照办。

第十八条

本约议定后,中国地方官即行出示晓喻,该地即为日本专界,即日本约书签印施行之日起,界内所有中国地主佃户,不准将其地基转租让与别国人民或典卖抵押于别国人民,违者由中国地方官严办。至于界内未经日本人民承租之地,应听凭华人照常居住耕种,以免失业。

第十九条

该界地区狭隘,万难于界内设置坟墓,日本领事官应与中国地方官商酌于界外僻静空旷与居民无碍之地自行向民租买,作为日本人墓地,其丈尺即照苏章以十亩为率。倘将来不敷随时与地方官妥商扩充。

第二十条

本租界勘丈每一步即华一弓,系英尺五尺半即六十六英寸,合弓尺五尺。其广一步,纵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仍依会典所订

第二十一条

现时及将来在重庆城内外,中国相待最优之国民及所受一切优例及应得豁免利益日本商民亦自一律享受。嗣后别国租界施设事宜,倘另有优处,日本租界亦须一体均沾。

第二十二条

其余事宜未及备载本约书者,彼此另行照会存案一并施行。以上议立条款缮制清文、日文各二份,彼此核对无讹署名画押互执各一份。候上宪批准后加印照行,以昭信守。

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十二日

大清国钦命四川分巡川东兵备道监督重庆关兼办通商事宜宝棻画押。

大日本钦命驻札重庆办理通商事宜领事官山崎桂画押。

订于重庆。

收回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重庆地方政府于7月30日正式收回王家沱日租界。

另有一说是1927年,中国军队已经接管日租界防务。到1931年10月24日,日租界已经在从外交程序上,由四川地方政府完整地从法律上收回。

相关话题  #租界  #协议书  #重庆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