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扬之变为什么被称为赵构的南逃之路

2024-12-16  虎思国学网  阅读 205


维扬之变,宋代高宗在扬州出逃的事变。高宗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后,不敢返回东京(今河南开封),在黄潜善、汪伯彦等怂勇下,于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遁往扬州(今江苏扬州)避敌,将国事托于左相潜善、右相伯彦,而沉湎酒色,不思恢复。

三年春,金兵大举南下,直趋扬州。高宗闻讯仓惶出逃,从瓜州乘小舟渡江逃往镇江(今江苏镇江)。官员、军民亦争城门而出,互相践踏。金兵追至,大肆屠掠。宋国库积蓄,朝廷仪物皆弃之不顾。这就是维扬之变。具体的事情经过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起因

从张邦昌手里接了位子的赵构,本来是没机会做皇帝的。他在徽宗31个儿子中排行第九,母亲是个宫女,而且他不得宠。没想到坏事变好事,最不得宠的他被送出去当诱饵,但敌人把正餐包圆儿了,诱饵成了落网之鱼。

赵构最大的幸运是连金兵都看不上他。金兵第一次围城,朝廷派他去和谈,他还在金兵大营呢,宋军半夜劫营。金兵一看亲王在此你们都敢这么干,可见这个亲王没什么用处,所以不再要他了。

捡来的皇帝也不好当。赵构接手的是一个国土丧失、秩序失控、遍地流寇的国家,后边还有追兵——金兵听说张邦昌把位子送了人,急速南下要打回来。赵构当皇帝没几天,就踏上了长达4年的跑路生涯。

经过

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南宋朝廷南迁至维扬,维扬即扬州也。运河畔桨声灯影,月色撩人,瘦西湖中桃红柳绿,婀娜美女如织。

二十岁的宋高宗赵构同志初次莅临南方,心襟荡漾,少年的心被这如诗如画的胜景中陶醉了。要不是顶着个皇帝的头衔,早不知到哪里去踏马吻香,逍遥快活了。

宫殿虽不及汴梁的辉煌,但是内心的安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金兵的嘶杀声已远隔千里,眼不见心不烦啊!如果金国强盗就此不再出现,我愿此情此景永远延续。

好景不常在,幸福时光延续至南宋建炎二年(1129)年底,随着金左副元帅宗维攻陷徐州后噶然停止。徐州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徐州的沦陷意味着战火已经从北方燃到了南方。

本想偏隅一方,能过几天好日子的赵构同志又不得不考虑自己的下一步出路。

建炎三年二月初,金军杀到扬州附近的天长军。天长军现为安徽天长市,虽属不同省份,但是两地相连,直线距离近60公里。

情况万分危急,二月初三清晨,宋高宗赵构同志酣睡未醒,内侍省押班康履把他推醒,向他报告紧急军情,说派去探听消息的内侍连夜逃回报讯,天长已经陷落,金兵正奔袭扬州。赵构同志闻听消息,睡意顿消,从床上一跃而起,急急忙忙穿上甲胄,跳上一匹战马,向外出逃,紧跟在他后面的只有御营都统制王渊、内侍康履等五、六人。

皇帝逃走了,那么我们的宰相汪伯彦、黄潜善两人在干什么呢?两重臣此刻正带着一班官僚在听高僧说法。学习理论知识能正确指导实践工作,也是有必要的。

听说皇帝已经逃出扬州,仓皇策马出走。在此危难关头皇帝逃走了的消息很快传遍扬州城内,老百姓更加惊慌了,扶老携幼,背负肩挑,匆匆逃难,宫女们在街上哭哭啼啼到处乱跑,惨遭乱民奸污,官员们骑马挥刀在人群中横冲直撞,城门口十分拥挤,数千妇女儿童和老弱已被踩、挤死,扬州城一片混乱。

赵构同志毕竟年轻身手矫健,逃出南门,然后继续向南逃跑,一口气跑到长江边上的瓜洲镇。瓜洲镇又名瓜埠洲,在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大运河入长江处,离扬州约50里,向为长江南北水运交通要冲,是有名的古渡头。

事情虽然紧急,但是赵构同志绝不乱方寸,应急预案早已烂熟于胸,重点掌握两个原则:一是方向向南,永不回头;二是逃过长江去。

事实也证明,此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一直向南就能离北方来的危险越远,而过江实际是欺侮金人只擅长骑马,我腿跑不过你们的马,我用水来阻挡你的前进总可以吗?

人人都是这样考虑的,瓜洲渡口人满为患。赵构同志在王渊的帮助下,总算觅到一只小船,许以重赏,才策马泅水,攀登上船,渡到了对岸的西津口。

镇江府守臣钱伯言得知宋高宗过江到了西津口的消息后,便派出府兵,把他迎到镇江府治,直到这时,赵构同志才稍安定。

是日晚,金兵先头部队500骑兵进入扬州,大肆奸淫抢掠,纵火焚烧摘星楼。第二天金兵后续人马4500人陆续从天长进入扬州,扬州城内又发生了大劫掠,大屠杀。

结果

金兵在扬州城内掳劫了半个月之后,满载子女玉帛北去,在退出扬州时,纵火焚城,城中所有建筑物全被烧毁,扬州几乎化为废墟,这座历史名城遭到一场空前浩劫。

维扬之变后,最大的变化是宋高宗赵构同志从江北逃过长江,从此他就一生都不曾回到江北,老老实实地生活在气候宜人的江南,直至老死杭州。

相关话题  #之路  #被称为  #之变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