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呈祥:千年文化传承
2024-10-06 虎思国学网 阅读 802
将心安放于发黄的历史故纸堆中,在字里行间纵览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其中诸多英雄豪杰、风流人物豪气干云的气魄。且抛开古道西风、大漠长河的苍茫,以及那大浪淘沙、惊涛拍岸的气势,还有一种喜庆、祥瑞的情怀如烙印般代代延续在华夏儿女血脉之中,凝结成——龙凤呈祥。
祖先足迹
龙凤文化最早源于新石器时期
鲤鱼跃龙门、百子图、仙翁抱寿、龙凤呈祥……在中国诸多传统的吉祥图案中,龙凤呈祥是尤为漂亮的一种。画面上,龙、凤各居一半。龙是升龙,张口旋身,回首望凤;凤是翔凤,展翅翘尾,举目眺龙。周围瑞云朵朵,一派祥和之气。从古至今,不论民间还是显贵,家中筹办喜宴均会在宴会最显眼处,粘贴一张龙凤呈祥,渲染出满堂的喜庆。
在文献中,“龙凤呈祥”一词最早出于《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之中。自此,龙凤呈祥便被赋予喜庆祥瑞之意。
在发掘的文化遗址中,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曾出土一件“龙凤纹”彩陶细颈瓶。这件珍贵文物的出土,向世人揭示:龙、凤文化均起源于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在那远古时期,我们的祖辈便已经在精神中孕育出龙凤文化。
天生一对龙凤集孔
老圣人之精华
作为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现象,龙、凤都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标志、符号和象征。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君”,而凤则有“羽族之长”、“百鸟之王”的美称。随着一代代文化流传,龙、凤所具有的美好深意被人们融合在一起:一个是众兽之君,一个是百鸟之王;一个变化飞腾而灵异,一个高雅美善而祥瑞;两者并用而成龙凤呈祥。那么,龙凤合并对古人而言又代表着什么呢?
古人在出土文物给我们留下了答案。出土的商代和战国时期的玉饰、玉佩中,这些饰品纹饰不一:有的图案是龙衔凤,有的则是龙凤同体。而在属于殷商时期的“龙凤冠人形”玉佩比较典型。龙在右,凤在左,龙张口低头,凤曲颈扬首。这些龙凤合并的出土文物中,龙形均气势磅薄,凤图则施色艳丽美观,龙凤或翩翩对舞、或逗嬉成趣、或顾盼生姿,均反映出当时人们阴阳谐和的观念,也可见当时龙凤受人们尊重的程度。
正因龙凤的美好含义,龙凤还与孔子、老子衍生出一段“天生一对”的故事。据传,孔子曾赴洛邑拜见老子。回来后,孔子三天不讲话,弟子们问他见老子时说了些什么,孔子叹道:我竟然见到了龙!孔子在这里称老子为龙。
而另一则故事则讲:老子见孔子带着五位弟子在前面走,便问:前边都是谁?其弟子答:子路勇敢、力气大,子贡有智谋,曾子孝顺父母,颜回注重仁义,子张有武功。老子听后叹道:我听说南方有鸟,其名为凤。这是老子比孔子为凤。
龙凤是天生一对,孔、老也是天生一对。这是古人追求将老子和孔子二者静动自如、仁爱为本的圣德思想融为一体的美好愿望。这大概也是文献中最早的有关龙凤相合、天生一对的记载了。
秦时明月
龙凤飞入帝王家
顺着历史的脉络继续探寻龙凤的脚步,大约从秦汉开始,龙和凤的关系有了变化。龙凤开始出现在皇宫饰物之中。
一方面,通过秦代的“鎏金龙凤纹银盘”、汉代的“四神纹”瓦当、隋代的青瓷凤头龙柄壶、唐代的龙凤纹铜镜、宋代的凤纹龙把玉碗……可以看到,龙凤图案自秦汉时期便开始出现在皇家以及显贵的日常用品以及把玩饰物之中。
另一方面,在古代龙的身上开始有了象征君主帝王的喻义——君主帝王们均称自己是“真龙天子”。
既然在古代帝王以龙比己,作为对应,帝后妃嫔们就开始以凤比己了。帝王服为“龙衮”,帝后便戴“凤冠”;帝王住“龙邸”,帝后居所便为“凤楼”;帝王有“龙火衣”,帝后便有“凤头鞋”,等等。
龙与凤配合、对应的情形,一直延续到现在,且广泛流行。不同的是,现在龙凤呈祥的饰物早已不仅限于帝王专属用品,而是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孔圣人的家乡山东曲阜,当地人们有着刻送龙凤印章的习俗:小孩出生,是男孩就送上刻龙印章,寓意“望子成龙”;是女孩就选凤,寓意“望女成凤”。或小伙子选凤印章送姑娘,姑娘选龙印章给小伙,寓意“龙凤”良缘、幸福绵长。
居住在东北的朝鲜族,至今还流传着“龙凤匹配”的传说。传说中,龙子先化作蛇郎再化作英俊小伙儿向三姑娘求爱,婚后即去应考。而三姑娘的姐姐偷烧了龙子留下的蛇皮,使考中状元的蛇郎只能以龙身飞回。三姑娘见状自杀,变成了一只火红的凤凰。于是龙凤和鸣,双双飞向天堂。
龙凤呈祥的文化延续至今,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习俗之中。其寓意却均是是恒久流传的象征合谐、求吉祈福、吉祥福瑞。传说中的龙有种种神性,倘若这些神性要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力”,力量的力;凤也有种种神性,这些神性也可以归结成一个字,那就是“美”,美好的“美”。龙是力量的象征,凤是美丽的象征。龙和凤的结合,是力和美的结合;龙和凤的对应,是力和美的对应。龙的力为凤的美提供着支撑和归宿,凤的美为龙的力提供了目标,增添着特别迷人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