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览堂丛书》就记载“遗孽窜岛中,两浙、淮阳驿骚矣”。
这样给大明王朝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迫不得已,朱元璋只好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洪武23年,明中央发布“禁外藩交通令”,正式禁海。
2.明朝的海禁政策机动灵活,但总体朝向有利于明朝的方向更改与落实,明朝的海禁并不等同于清朝的闭关锁国。
如果海禁有利可图,谁都愿意玩,明朝前期非常重视海军建设,海上游戏有恃无恐,朱棣曾经派郑和七下西洋,其实是去搞朝贡贸易,归根结底是提高大明的世界地位;事实上除了明嘉靖时期也就是日本战国时期,流亡海外的倭寇太多,骚扰明朝太严重,所以海禁很严厉外,其它的时候,是一种在有利可图条件下的灵活海禁。
3.海禁也有防止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的意思。
中国专制主义一统下来,至明朝中央集权制度已经走上穷途末路了,明朝的大商人威胁皇权的势头已经产生,所以通过海禁兴农抑商,削弱新兴资产阶级对皇权产生的潜在威胁。
中国从有文明开始就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国家,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是陆权大于海权,即使是在航海最发达的宋代也是如此。宋代的航海事业发达,泉州是那时的第一大港,这些都没错,但这都不是官方发展的,而是民间商业自发的行为。
图为郑和下西洋
相比较欧洲支离破碎的国家体系和虚弱的政府权威,古代中国的政权体系严密而高效,若是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航海事业很难得到大的发展,甚至会有彻底夭折的可能。宋代海权发达,一大原因是当时财政收入不足,海外贸易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因而政府默许了海上贸易的合法性。
闭关锁国其实是一种文化自保
一到明清时期,财政状况好转,加之怕海外势力与民间反对势力内外联合威胁统治,政府立刻回归了大陆国家的本质,不遗余力扼杀海权。欧洲就没有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小国寡民,自然条件也不太好,把海权给禁止了等于自寻死路。中国是个背陆向海的大国,却不幸在明清时期海权衰落的历史中反复挣扎。
面向大海,却一直不注重海权
明朝也打造了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然而湮灭于朝贡体系与闭关锁国的枷锁之中,中间的隆庆开海也只是回光返照。清朝虽然花了几千万两白银建立了一支世界排名前十的海军,却在马尾海战后一蹶不振,最终在甲午海战中彻底毁灭。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的全部家当也只剩下停泊在重庆斗笆山江面的两艘小炮艇。事实上,一直到21世纪,强大的中国海军才真正让中国拥有“海权”这两个字。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