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史书一般都是后人来记录编写的,例如《史记》就是司马迁根据整理汉武帝之前留存的各种古籍记载加上个人理解编写而成的。
秦朝的历史我认为应该分两段,一个是统一之前的历代秦王,可能在始皇统一后,由史官记录编写。而始皇之后的历史,应该在二世时候有所记录,但毕竟很快就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以及楚汉争霸了,所以由他们本朝来记录的相对来说应该会少一些,大多应该是汉朝人来编写。但既然是汉朝来编写前朝历史,自然要贬秦褒汉的多。
再有一点,秦朝灭亡后中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处在战乱时期,秦王宫也被攻占并烧毁。高祖刘邦属下萧何抢救了部分户籍图册,但肯定无法将全部记录保存。后来项羽到来,一把火烧了咸阳秦王宫,恐怕很多史籍都葬身火海也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秦朝官方记载虽然没有了,但是在民间及一些六国后裔建立的诸侯国中应该仍有不少记载,所以司马迁写《史记》时才有资料可寻。如果全部没有了,那太史公写《史记》就该变成写小说了。
一点浅见,希望能帮到您。
现在流传下来的史书中以司马迁的《史记》最为著名,其中关于战国史部分主要用的就是《秦记》的记载,这源自于秦始皇一统六国,听从李斯之言毁毁掉六国史书,以致留下最为系统的史书就只有秦国的史书。
所以事实是正好相反的,秦国烧了各国史书,汉朝却没毁秦国史书。
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就写到:“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焉。”
《秦记》是由历代秦御史持续记录而积累成书的秦国史书。根据《史记》记载《秦记》一书的记事当起于秦非子受封为周王,得到封地而起,终于秦子婴车裂赵高或其稍后。
我们在《史记》中看到大量记载都是秦国把敌国击败,但是秦国的败绩却很少有,这就是因为司马迁使用《秦记》为主轴的原故,秦国的史书自当会为战败避讳。司马迁可以用别的资料补充进《秦记》,但缺失的部分就真没法去写。
现在人们对秦朝历史的认知,很多都还是从考古学上找到的突破,有很多记载是《史记》、《战国策》中都没有的,比如《竹书纪年》、《战国纵横家书》、《云梦睡虎地秦简》、《北大赵正书》等都是近年战国爱好者应该要啃的资料。
赵正一名反映了汉朝人对秦始皇的态度,刘安的《淮南子》也称秦始皇为赵正。
里边很多记载都颠覆了人们对历史的普遍认知,并不意味着那些记载就真的比《史记》真实,而是这样多项说法,才足够构成人们对那段历史拥有更立体的认识。
对于这段历史而言,毁史书毁的最为厉害的就是秦朝。在秦朝连造纸技术还没有发明,更没有印刷技术,故古籍、史书本就很难保存下来,有些诗歌都是靠人口背诵传唱,后来才编写成文字。所以一部书被烧毁就相当于真的失传了。
当年刘邦入关中后,唯有萧何保存了秦朝的典籍、地图、册录,《秦记》自然而然是被保留在汉朝的藏书中,但因为这并非汉代官方史书,也不知何时失传了,但不是汉朝执政者刻意烧毁,毕竟司马迁还能看到。但是到了班固时期,《秦记》应该是已经失传了,班固没看过这份史料,他对秦各种事件的记载还不如司马迁写的完整。
经过秦朝焚烧大量书籍后,还是有不少在《史记》、《汉书》提及的书籍于汉代失传,这都是时代科技没法有效保存古籍的原故,说不上执政者有意销毁。毕竟《史记》里面就有许多《秦记》的资料。
即便看不上秦朝的班固也不得不承认汉承秦制,汉朝的国家行政制度、官僚制度、法律等等都是运用秦朝的资料为基础而进化,在政治上汉朝需要宣传秦的暴虐,但不会不承认汉制本是秦制的事实,所以汉朝官方没法否定秦朝的历史,不存在会焚烧秦朝史书一说。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想要抹去项少龙的存在,焚烧六国史书,正所谓戏说不是胡说,胡编乱造是要向后人谢罪的。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