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和明英宗,一个被金俘虏一个被蒙古人俘虏,结局天壤之别,你怎么看?

2024-06-23  虎思国学网  阅读 143


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二人被俘虏后,受尽金人的折辱。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 、 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宋徽宗和宋钦宗长期被金国关押在五国城,金人给予他们的生活条件非常恶劣,他们不得不为每天的温饱问题绞尽脑汁。

因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宋徽宗有一日将衣服剪成条,结成绳准备悬梁自尽,但被宋钦宗发现抱了下来,父子俩不由得抱头痛哭。

长期艰苦的生活以及被俘后的心理落差,使五十四岁的宋徽宗病得很厉害,不久就死在土炕上了。

等到宋钦宗发现时,尸体都已经僵硬了。

即使这样,金人还是不放过他,他的尸体被架到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金人又用水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

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坑里的水变成灯油。

见此惨景,宋钦宗悲伤至极,也要跳入坑中,但被人拉住,说活人跳入坑中后,坑中的水就不能当灯油用了,所以不准宋钦宗跳入坑中。

从被俘之日起,一直到客死五国城,宋徽宗从未放弃过有朝一日回到故国的幻想。

最后,他却只能带着极大的遗憾告别人世。临终时宋徽宗希望自己可以归葬宋土,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金人也不肯同意。

在金与南宋签订了绍兴和议以后,金人送还了宋徽宗的梓宫,也就是他的棺材,宋高宗赵构随即安排下葬。

但是多年后这个墓葬被盗,发现里面只是放了一具朽木而已,根本没有任何骨灰之类的东西,看来金人在这个问题上还是留了一手,估计他的骨灰就像北京人的头盖骨一样从此成为历史谜团了。

宋徽宗死后,宋钦宗继续遭受折磨,最后也惨死在北方。

在金国的第四任皇帝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后,宋钦宗赵桓也到了燕京,被金主囚在一个庙里。

身边没有一人,只有一个丫鬟料理他的饮食,两个人吃饭,每月只发五斗米,一捆柴。

如此折磨还嫌不够,到了他六十三岁的晚年,金主完颜亮还要他和另一个也是当了金人俘虏的辽国皇帝天祚帝赛马。

就在他们赛马的时候,金主下令骑兵用箭从他们的后心射入,前心射出,宋钦宗坠马而死。

金主不准收尸,还用马蹄将尸体践踏到泥中,死无葬身之地。

宋徽宗作为皇帝,以轻佻、任性的品行行事,怎能不误国误民呢?

他的生是可耻的,他的死也同样可耻,叫人难生同情之感。

宋钦宗也是历史上典型的昏君,他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

致使金兵围攻汴京,却毫无抵抗之力,沦为金人的俘虏。 “皇室至此,百姓何错?”

这父子二人的行为不但坑了自己,也坑了亲人,更坑了无数的黎民百姓,其人其心果然可诛!

一个中原王朝却被一个山林定居部族给灭了,也是令人匪夷所思。

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当政者昏庸无能,玩物丧志,导致国力衰弱,百姓受难。

所以宋徽宗和宋钦宗能有如此结局,也是因为咎由自取,自取恶果!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不怎么光彩的一次战役。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惨遭失败,然后无奈被俘。

土木堡之变成为明朝中央军第一次失败的战斗,不仅损失了明朝成祖朱棣留下的数十万精英,还杀害了许多有前途的官员和将军,朝廷也出现了人才缺口。

土木堡之变,带来了严重的军事危机,明代逐渐衰落。 1449年7月,明英宗与王振率领100多名官员和50万北京军队。

第一、明朝英宗根本不懂军事, 突发奇想想要远征队完全是轻信王振。

第二、不懂军事的王振完全控制了军事和政治权利,朱祁镇和王震自鸣得意。

第三、准备仓促,途中军粮缺乏。军队开始缺粮,没有食物我们怎么能战斗?于是军队士气开始不稳定。

兵败被俘之后瓦剌人顺势北上,一路打到北京附近。

少保于谦迅速拥护朱祁镇亲弟弟朱祁钰登基,接着于谦率领明朝一干忠臣良将打赢北京保卫战。

可是当明英宗战败被俘之际,他被瓦剌太师也先挟持到大明边关重镇大同府和宣府。

明英宗为求活命,希望这两城的守将赶紧献城投降,大同府守将郭登拒绝投降。

《明史》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大同守将郭登乃是朱祁镇的亲家。

当朱祁镇被瓦剌人押着来到城下时,郭登说道:臣只知奉命守城,不知其他。 即使明英宗喊破喉咙,守将郭登还是无动于衷。

土木堡事变后明英宗被俘,但后来明朝的一位使臣通过不断地游说下才将明英宗接回了明朝。

当时的明朝皇帝是明英宗的弟弟明代宗,明代宗并不待见明英宗,他怕明英宗抢走他的皇位。

就将明英宗给软禁了起来,明英宗被软禁的日子也是非常不好过的。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到蒙古之后,居住在蒙古瓦剌部首领伯颜帖木儿家里,还娶了蒙古妻子联姻。

与很多人想象中,他过着宋钦宗那种屈辱生活不同,明英宗除了人身自由受限外,他在敌营的待遇已经不亚于蒙古首领了。

一、明英宗在蒙古大营里的衣食住行 正统十四年,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不顾大臣劝阻,御驾亲征瓦剌部也先,结果在土木堡这个地方明军遭遇惨败,大军几乎全军覆灭,明英宗也沦为了俘虏。

蒙古人发现他的时候,明英宗正藏身在一个地下掩体里(类似地窖的坑洞)。

他衣着华丽,蒙古士兵瞧着他“动静不像个小人儿”,便禀告了也先,见过明英宗的也先瞧着自己竟然抓住了大明的皇帝,他本人也十分吃惊,便将明英宗交给了弟弟伯颜帖木儿一家照顾。

伯颜帖木儿将明英宗带回领地之后,给他专门安排了侍女照顾,只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明英宗并不适应蒙古人的生活习俗,双方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礼仪观念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明英宗最先感到不适的是衣和食。 我们中原人吃饭讲究精细,一道菜从刀工、火候、食材搭配和做法都有专门的技巧。

而那时的蒙古人吃饭却很简单,更多吃的是原汁原味,但明英宗吃惯了山珍海味,这一下子从五星级饭店到路边摊的口味变化,他适应不了啊。

不光是明英宗发愁了,也先也担心这个聚宝盆出问题啊。

为此,也先专门找人给明英宗饲养了一批牲畜,每二日得羊一只,每七日得牛一头,此外每七日还得马一匹,时不时还会派士兵去给明英宗打些野鸡、野兔等动物来改善一下食谱。

但整日吃牛羊肉、喝牛羊奶,明英宗表示万分委屈,“殊无米菜”啊!明英宗认为自己“服食恶陋不堪”。

明英宗在蒙古生活时,最想吃的是大米、泉水,为了获取这两样,明英宗拜托蒙古人专门去帮他购买。

有一次,明英宗派手下去找泉水时,被蒙古人误认为是要逃跑,还狠狠殴打了他手下一顿。

明英宗到达蒙古人领地后不久,塞外就迎来了降温,当时只带了一身铠甲来的明英宗显然是过不了这种生活的。

也先便差人给他送来了铺盖、黄蟒龙貂鼠皮袄、皮靴子等物驱寒,但对于皇帝而言,衣服可不光是保暖用的,还象征着身份地位。

为了彰显自己的君王身份,明英宗在派遣梁贵赶赴京师送信时,特地让孙太后把他皇帝过冬套装给寄了过来,只是都被他手下宦官喜宁给讨了去,对明英宗而言这就很屈辱了——连太监都欺负我!

伯颜帖木儿夫妇对明英宗其实挺不错的,除了规定他的活动区域外,还专门给他配了“窝儿帐房一顶”、马车一辆、马匹若干,让他不至于太过无聊。

二、明英宗在蒙古大营里的政治活动 从皇帝到俘虏,明英宗很难接受这样的身份转变,他在蒙古大营里始终在寻找机会自救。

陪伴在明英宗身边的锦衣卫校尉袁彬和锦衣卫指挥使哈铭在他的计划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明英宗让下属写信“奉书皇太后,贻瑯王及谕群臣”,让他们知晓自己的位置和状况,好伺机营救他。

为了给自己制造优势,明英宗还尽力保护被俘虏的汉人,给自己培植亲信。

同时,为了减轻敌人的疑心,明英宗在面对蒙古人时,态度也逐渐从敌视转为认同。

尤其是照顾他的颜帖木儿之妻阿塔塔来阿哈等人,他更是表现出了感恩的样子。

即便在逃离蒙古领地后,他依旧对那些帮助过自己的蒙古人进行过封赏(当然,这只是表现)。

如上,朱祁镇被俘之后,也先之所以没有杀他,最初只是想要从其身上换取更多好处,而其待遇之所以相对较好,则是由于伯颜帖木儿的额外照顾。

至于能够被送回明朝,估计也先也是没安好心,只不过是在无法谋取到好处的情况下,想要引起明朝皇室内乱罢了。

不过,也正因此,朱祁镇这个俘虏,在瓦剌的待遇还算过得去。

朱祁镇被俘,将近一年。瓦剌无法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又多次被明军打败,于是派人南下求和,说愿意放朱祁镇回去。

景泰帝派了杨善等人前往查探,谁知杨善乘机迎驾,将太上皇接回来。

英宗朱祁镇被俘后,兵部尚书于谦力排众议,坚决立郕王朱祁钰为新的皇帝(朱祁钰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同时调遣河南、山东和南京的储军回京师勤王。

这个举动宣告了也先挟持天子以令诸侯的计划破产,而这时候朱祁镇在也先手中的意义就不大了,杀了他更加没有什么好处。

对于明朝另立新君,也先恼羞成怒之下,挥师攻打明朝京师。

而明朝在于谦的率领之下,成功击退了瓦剌军。

也先无奈之下,只好撤军退回蒙古。 为了防止明朝日后的报复,也先又派使者南下求和,说愿意放朱祁镇回去。

虽然在土木之变中,瓦剌胜利了。但这并不能说明瓦剌在整体上就超过了大明,瓦剌的也先也有这个自知之明。

根据记载,正统七月,也先遂尽发其所率部落犯边,进一步说明也先基本派遣了所有能动员的兵力进犯明国。

同时他在国内还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所以他不得不和大明求和。 那么既然想与大明改善关系,明英宗自然还要继续留着,否则的话,必然会遭到大明的报复,这是也先所不能够承受的。

再说了,也先入侵,其实并非为了消灭大明取而代之,虽然他有这个想法,但这绝非他当时最主要的目的。

他最想要的东西,并非土地城池,而只是财富与替代黄金家族。

此外,虽然大明迎立了新君,但是明英宗的影响力还是在的,所以放回明英宗,也可以恶心一下大明,甚至搅合一下明朝统治层。

毕竟明英宗在瓦剌的手里,其实已经没有任何用了,还得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不如放回大明。

综上所述,宋徽宗父子二人和明英宗被俘虏后结局天壤之别,追根究底的原因就是国力的强弱所决定的。

国家强大,外邦就会有所顾忌;国家弱小,外邦就会欺辱你。毕竟弱肉强食是亘(音gen)古不变的真理。

关于宋徽宗和明英宗的结局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朵儿聊趣史,与你一起分享古老历史时光的那些美妙故事。

北宋末年出现了徽钦二帝被俘的靖康之变,而明朝初期出现了明英宗被俘的土木之变,这两起皇帝被俘的事件看起来颇为类似,但是宋徽宗与明英宗二人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宋徽宗被俘金国九年间受尽折磨,至死都没能回到宋朝,而明英宗虽然被俘,但在瓦剌却受到礼遇,后来不仅被瓦剌送还明朝而且还二度临朝再为皇帝,两人结局为何天壤之别,其实仔细分析,不难找出答案:

二者被俘性质不同:宋徽宗因国破家亡而被俘,明英宗因亲征兵败而被俘:

宋徽宗是在女真人大举入侵并攻破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情况下被俘的,与宋徽宗一同被俘的还有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和文武大臣等一干人,可以说几乎是除了当时还是康王的宋高宗赵构以外,北宋皇族大臣等被金人一网打尽,历时一百六十余年的北宋王朝在此刻也宣告灭亡,赵构虽然随后在南方宣布重建了宋朝,但是显然金国人是将徽、钦二帝当做亡国之君对待的,同时,金国也没有把宋徽宗当人质来要挟新成立的南宋政府,而是对宋徽宗极尽侮辱,宋徽宗被封为乐居有侮辱性的“昏德公”,金人还让宋徽宗穿上羊皮、裸露上身,到阿骨打庙行“牵羊礼,这对于一国之君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相比宋徽宗的悲惨遭遇,明英宗似乎幸运的多,虽然被瓦剌抓获,成为俘虏,但是也先等人对英宗皇帝始终充满礼遇,同时土木堡之变中,明朝的几十万精锐大军全军覆没,明朝六部九卿全部战死,但是明朝的统治基础并没有动摇,根基尚且稳固,作为明朝都城的北京虽然一度陷于危机之中,但是很快回过神来的明朝政府就组织了有效的抵抗,成功战胜了一度威胁北京的瓦剌大军,不仅解除了北京的危机,同样也避免了明朝的亡国,明朝内部,以于谦为代表的文武百官拥立了郕王朱祁钰为新皇帝。这招狠棋,不仅把瓦剌的原先计划完全打乱,还使英宗这位原本举足轻重的人质成为了瓦剌手里的累赘,失去了原有的利用价值。

新任君主态度不同:宋高宗赵构不愿二帝还朝,明代宗君臣接受英宗还朝:

宋高宗赵构与大宋王朝的皇位原本挨不着边,但是由于北宋皇族在靖康之变中被一网打尽,所以作为唯一漏网之鱼的康王赵构才有机会成为新皇帝,徽钦二帝的被俘成为了赵构登基的先决条件,所以宋高宗在登基之后对于迎接徽钦二帝还朝的行为是非常抵触的,因为一旦徽钦二帝还朝,宋高宗的地位将变得非常尴尬,即便高宗以徽宗年老为由拒不归还皇位,但是同辈的钦宗尚且年轻,高宗没有理由不将皇位让与钦宗,而这确是宋高宗最不愿意做的,并且因为徽宗钦宗在位时期政治腐败统治腐朽,招致宋朝灭国,新朝被迫南迁,因此宋朝大臣对于徽钦二帝也是很有意见的,他们也不希望这样的暗弱无能之主重新执掌朝政大权。相比宋高宗对待被俘虏的徽钦二帝的消极态度,明代宗君臣对于“北狩”的英宗还朝则显得很积极了。明代宗起初对英宗还朝还心存抵触,担心英宗还朝后自己皇位不保,但是因于谦说出了一句“大位已定”而吃了定心丸,为了不使英宗长期留在滞留瓦剌生变,代宗等人在瓦剌一方明确表示送英宗还朝之后便积极斡旋了迎接太上皇帝英宗还朝了,代宗虽然宠信宦官王振导致明朝兵败,但是明朝的大臣基并不认为此次责任全在英宗,而是先将所有的罪过怪到了王振身上,此时王振及其党羽已死,朝臣心中恶气已除,所以大臣们对待英宗还朝也持积极态度。

宋明两朝实力不同:宋朝国破家亡皇室皆被俘,明朝精锐丧失殆尽国未亡:

宋徽宗被俘时,宋朝的军队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官方军队纷纷溃败,各路藩镇望风而逃,民间团练也持观望态度,金人不仅灭亡了北宋朝廷,同时,女真士兵大举南下,对于初建立足未稳的南宋王朝持续以沉重打击,宋高宗不仅被追着南逃,甚至于从陆地逃到了海上,整个南宋初期,金人都对南宋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而明朝虽然在土木之变中丧失了精锐,但是新成立的代宗朝廷很快便稳固了原本岌岌可危的局势,随着勤王之师的陆续赶到,明朝君臣上下一心,官员百姓团结一致,土木之变后原本沉闷颓废的局面被一扫而光,明朝凭此最终大败瓦剌南下军队,解除了亡国的威胁,也为迎英宗还朝而争取了有利的条件。

宋徽宗与明英宗二人的结局之所以不同,究其根源,实质上是双方实力的不同,腐败的宋朝当时明显弱于新兴的金国,而明朝的实力却强于瓦剌数倍,双方实力的不对等最终决定了两位被俘皇帝不一样的人生。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徽钦二帝和明英宗都被北方游牧民族给掳去了,为何明英宗能够回来,徽钦二帝却只能老死北疆呢?

(徽钦二帝剧照)

说起来,三人当时所处的情况,是差不多的。无论是金国,还是瓦剌,当时都没有能力灭了中原的汉民族国家。在没有能力灭掉中原国家的情况下,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金国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选择把徽钦二帝留在国内。瓦剌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却选择把明英宗送回明朝。显然,不管是金国,还是瓦剌,他们的做法都是正确的。那么,既然都是正确的,为什么表现方式,却截然不同呢?

我认为,徽钦二帝和明英宗虽然所面临的情况差不多,但是,金国和瓦剌各自的诉求还是不一样的。而正是因为这种不一样,才造成了两国对待俘虏皇帝不一样的态度。

金国的诉求是什么呢?就是他们想守住占领北宋的那一部分国土。

确实,他们当时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完全灭亡宋朝,能守住他们所占领的那一部分北宋的国土,已经是不错的了。但是,这一部分国土,当时的反抗异常强烈。金国如果想直接管理,势必遭到宋朝军民的各种打击。他们害怕这种打击,所以,便想到要立一个傀儡政权来缓冲一下。让这个傀儡政权代为受过,宋朝军民不能把矛头直接指向他们。

(赵构剧照)

当时在立谁为傀儡皇帝的时候,他们是有过争论的。当然了,不管怎么争论,有一点是态度坚决的,就是不能立赵家皇室的人为傀儡皇帝。因为立赵家皇室,其号召力是非常强的,很容易反戈一击对抗金国。

既然赵家皇室的人,不能立为傀儡皇帝,自然就不可能把徽钦二帝放回来了。

不过,他们也不想徽钦二帝给杀掉。因为杀掉这两个皇帝,必然引起宋朝更强烈的反抗。一旦宋朝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反抗,金国就守不住他占领的土地了。

而且,当赵构建立南宋以后,他们又发现了留着徽钦二帝的好处。就是可以用这两个皇帝作为要挟,来和南宋议和。如果南宋不想议和,坚决反抗,那么,金国就会把这两个皇帝给送回宋朝。就算徽宗先死了,钦宗还在。把钦宗送回宋朝,也会让赵构够难受的。

事实上,他们留着徽钦二帝,用他们和南宋议和,确实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南宋的战争处于攻势的情况下,却又是割地,又是赔款,还杀了坚决主战的岳飞。可以说,金国实现了大赢。

(明英宗剧照)

我们再来看看,瓦剌的诉求是什么?瓦剌是想从明朝那里获得更多的财物。

当时和明朝开战的,事实上并不是瓦剌整个国家,而只是瓦剌的太师也先。当时的瓦剌大汗脱脱不花是并没有参与进来的。

当时,因为明朝在给瓦剌岁赐的时候,本来是大汗有一份,太师也先也有一份的。后来,明朝觉得当了冤大头,所以减少了给也先的一份,这让也先很不满,因此才提兵和明朝作战。也先当时是权臣,他想提兵就提兵,脱脱不花大汗也把他没办法。但没办法,可以不支持。因此,就只有也先的军队在和明朝打。

他们在土木堡打败了明军,俘获了明朝的皇帝明英宗。但事实上,并没有获得什么财物。于是,也先就以明英宗为要挟,向明朝索取财物。谁知道明朝却不给,而且重新立了一个皇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这样一来,明英宗就没什么价值的。也先也觉得很没面子,因此提兵进攻北京。谁知道打北京又打败了。财物没捞到,又打败了。这还不算严重,更严重的是,脱脱不花大汗因为他打败了,暗中和明朝眉来眼去,想联合明朝,夹攻也先,夺了也先的权力。

也先意识到这一点,先下手为强,把明英宗放了回去,想以此获取明朝的谅解。

有人说,也先放明英宗回来,是为了扰乱明朝朝廷。我倒是觉得,这应该不是也先的想法。

获得明朝谅解的目的,也先应该是达到了的。后来他与大汗脱脱不花火并的时候,明朝并没有插手,最终他当了大汗。

(参考资料:《宋史》《明史》)

相关话题  #俘虏  #蒙古人  #天壤之别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