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秦王,明代天下第一藩封:
明代西安城的政治地位在西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西部都处于最高层次,这不仅表现在明洪武二年曾把西安作为都城的选址之一,而且还反映在明太祖朱元璋将其次子朱樉派往西安,封为号称“天下第一藩封”的秦王。
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明大将徐达攻占元奉元路,旋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九月,朱元璋在确定国都时,基于“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的考虑,将西安列入都城的候选城市。
西安虽然最终未被选做国都,但为巩固大明统治,并确保西北边地安全,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年)在分封子孙到全国各军政要冲担任藩王之际,将二儿子朱樉封为秦王,由此也可见朱元璋对西安城地位的高度重视。
洪武三年四月初七朱樉受封为秦王后,至洪武十一年(1378年)前往西安驻守。据《明实录》所载,从洪武四年(1371年)开始,长兴侯耿炳文奉旨以元代陕西诸道行御史台署旧址为基础,兴建秦王府城,至洪武十一年朱樉就藩西安时,秦王府城已完全竣工。
秦王府城的选址遵循了明太祖的要求,并直接决定了西安大城的扩展方向和规模。由于元奉元路城规模狭小,占地仅约5.2平方公里,要在城中兴建规模庞大的秦王府城,西安大城的扩展就成为当务之急。
因而明洪武四年(1371年)开始兴建秦王府城之际,也正是大城拓建之时。西安大城向东拓展的目的就在于将秦王府城置于大城东西长度上近似中心的位置,南北方向上的拓展也将秦王府城置于南北长度上中心偏北的位置。
如果把东关正街也视为城区东西大道组成部分的话,秦王府城无疑是处于城市中心的位置,应当说大城的扩展是围绕秦王府城的兴建而进行的。
在长兴侯耿炳文以及陕西都指挥使濮英等人的主持下,西安大城也开始了向东、向北的扩展工程,并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与秦王府城的兴建大致同时完工,终于形成了今日可见的西安明城区的城垣规模,主城区(不含东关城)占地约12平方公里,这就较元奉元城面积扩大了一半以上。
作为明代中央政府的特殊代表,秦王在城内官署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秦王府城内有一套专设的官署机构,秦王同时下辖数万兵马,与北京燕王、大同代王等号称“塞王”。秦王在西安共承袭了13世,在王府城中居住了260余年的时间。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