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一见杨过误终身」的香江才女林燕妮去世,她的一生有多传奇?

2024-12-30  虎思国学网  阅读 227


林燕妮,生在一个发展中的香港,充满机会,是一个冒险家乐园,用光怪陆离形容应该不为过吧。刚刚成名的明星,开着莲花跑车,下飞机让管家把行李先放回家,和朋友去彻夜跳舞,跳舞的地板是柏奇木地板,还要撒上粉。

那时的香港,金庸、倪匡、古龙业已成名,亦舒、林燕妮是冉冉新星。他们只靠写稿就可以开跑车,买华服,是报人最辉煌的年代。林燕妮,当仁不让是一枚香江传奇,她生的美,从小习练芭蕾,挺拔俊秀,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是最出风头的女生。她的第一任丈夫更是知名,是李小龙的胞兄,两人育有一子后离婚。李小龙也是她的好友,刚得知哥哥有女友,就飞来找她,当时的想法是,如果丑,我马上回去,后来伊人开门后,李小龙不但没走,还甘心做了伊人90天的贴身管家兼保镖。这90天,李小龙和林燕妮无话不谈,甚至还包括自己的隐私,比如初夜发生在14岁,以及,只有一只睾丸,他得意地告诉林,这样他不会让姑娘怀孕。然而还不是有了一子一女?

林燕妮爱买衣服,曾经看到一件107万的大衣,毫不犹豫买了下来。还为了买衣服,让金庸、黄霑、徐克等人在饭局上痴痴等着。

在感情归宿上,她最知名的一段来自与黄霑的12年苦恋。她有文字才华,有时甚至超过黄霑,黄霑最知名的词作之一《两忘烟水里》,这个“忘”字就是林燕妮的贡献,黄霑曾想要用“茫”,“两茫烟水里”,认为有意蕴,但是最终还是用了“忘”,果然成了经典。她和黄霑有过很甜蜜的时刻,黄在浴缸洗澡,她把黄珍藏的书扔进浴缸,两人大笑。黄霑在1988年除夕夜,跪地求婚林燕妮,金庸证婚,还写了一副很有点黄色的对联相贺“林花沾朝露,与子偕老;黄鸟入燕巢,共君永年”。然而这段感情结束的也很突然,黄霑出轨了自己的助理,被保姆插足,自然格外受伤,林燕妮选择分手。

分手后,黄霑做的很不地道,把林家砸成废墟,还把林燕妮新买的大衣泡在水里,甚至在上面撒尿。还拿着锤子站到林燕妮儿子的床边,逼他说出母亲的下落。林燕妮报警后他却忽然抱着林亲吻,让警察莫名其妙。这样分手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

林燕妮笔下的旧人、旧香港,渐渐雨打风吹去,伊人是不变的香港传奇。

文/易小荷

有一次:倪匡跟金庸闲聊,说到香港作家的散文写作。金庸说:“林燕妮是我见过的女作家中写散文写得最好的一个!”倪匡摇摇头,说:“你错了。”金庸一愕,问:“错了?”倪匡说:“你的话要省掉一个字。”金庸追问:“哪个字?”倪匡说:“女字!”

被公认林燕妮写得最好的一篇散文,是写金庸人物的,名字叫《一见杨过误终身》。这篇文章的流传度赶得上250个六神磊磊。金庸对女性的眼光一向很高,当时只有“超一线”大明星夏梦才能入他法眼。而这个叫林燕妮的女子,亦能让他奉上诸般称赞。

林燕妮

夏梦有多美不用赘述,去看“神仙姐姐”感受一下金庸的想象力就好了,林燕妮有多美呢?她大学毕业之后回到香港,曾经做过TVB的天气预报女郎,电视节目主持人,而有家庭的黄霑几乎是第一眼见到林燕妮就像“焚心似火”,从此展开了几十年的恩怨情史。

1、

林燕妮的身世故事像极了亦舒笔下的“玫瑰”,从小家境富裕娇生惯养,别人尚物质匮乏的时候,林小姐14岁入ball场,为跳舞该穿Chanel还是Dior晚装伤脑筋。

1960年代,17岁的林燕妮在香港真光中学毕业,考入了美国伯克利大学遗传学专业,在大学风头一时无两,同学们说她是校园里最漂亮的女生,而她也在那时认识了在美国发展的李小龙。

彼时李小龙也刚到美国不久,远未成名。远在异国又是同乡,一帮年纪相若的年轻人很快熟络起来,经常一起玩。后来林燕妮嫁给了李小龙的哥哥李忠琛,做了李小龙的大嫂。

林燕妮与前夫李忠琛

1988年4月,黄霑47岁生日,定下了8时入席,周润发、林青霞、张国荣、罗大佑、徐克施南生夫妇全体到齐,众人一直等到9点15分,林大小姐才姗姗来迟。

问起原因,原来林燕妮是为了购到巴黎最新的米白春装。

“每一季名版的新货到了,都会给我电话,通常我会一口气把一季的衣服都买下来,几十件。”

全香江哗然——在林大小姐眼里,那么多名人也比不上她喜欢的春装。

林燕妮与黄霑

2、

林燕妮和黄霑于1989年元旦结婚,次年底二人分手。1991年2月22日,林燕妮通过律师行,发布公开声明称这场婚姻压根不存在。

她跟黄霑直至1998年才偶然遇见,当时林燕妮正与朋友闲聊,黄霑见到她,却连招呼也没打——两人此时已经形同陌路。

2003年,林振强辞世,黄霑出席了他的丧礼,林燕妮依然没有见到他。事后,有人告诉她,他来过。

1988年除夕夜,黄霑在金庸见证下向林燕妮求婚

在林燕妮为香港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当中,她罕见地提起了和黄霑几十年的恩怨情仇,其中有一段她自述道:

“很多人以为林燕妮的名牌时装、珠宝首饰都是黄霑送的,事实却是她用自己赚来的钱买的,连当年两人共住的宝珊道爱巢,其实也是林燕妮自置的物业。”

1990年黄霑荣获“金针奖”,当场向林燕妮发表“爱的宣言”:“我要求电视台允许我多请一个人出席,但她没有到,她是我音乐作品的灵感来源,人生伴侣,是我人生最爱的一个女人,我爱她更甚于生我的妈咪,亦甚于同我有血缘关系的女儿,我希望这个奖以及以后的奖都献给她,我今日同林燕妮讲:我最爱女人,我一生人不可以再爱一个女人好似爱你这么深!”

当时林燕妮并没到场,这场隔空示爱据林燕妮说她并没有接受。两人分手后,林燕妮甚至否认了二人婚姻的存在。

2004年11月24日,黄霑在沙田仁安医院因肺癌辞世,林燕妮没有现身。

金庸擔任黃霑與林燕妮的證婚人,還親自題了一道對聯送給一對新人。

站在女人的角度来说,林燕妮非常地勇敢。她所在的那个年代,同时期的女人还有夏梦,让金庸求而不得,最后写进书中,成了“神仙姐姐”;林青霞即使在最大红大紫的时候,也一心想着嫁给秦汉——那个时期的港台女性依然处于传统旧时代时期,最大的愿望是以男人为港湾“素手做羹汤”。然而林燕妮完全不是这样,她颠覆了所有“才子佳人”的描述,她自己既是佳人,也是才女,把旧时代的自己活出了新时代的女人范儿。

3、

用一句很俗的话语,“她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但是有时候上天似乎也是不公平的。美如林燕妮,在香港却一直以才气著称,林燕妮共有两弟一妹,其中林振强,就是被誉为香港填词界“双林一黄”(林振强、林夕、黄伟文)中的“一林”,是香江不世出的鬼才。

如果要排香港的“四大才女”的话,林燕妮肯定是可以排上一席的。

家人合照——林燕妮已身故的父母(前中及左)、大弟弟林振強(后右一)及二弟振剛(后左二)等家人合照。

作为专栏作家,林燕妮写稿有个特别的习惯——每次动笔之前,必然要焚香沐浴一番,在纸上喷上香水,然后再下笔千言。编辑收到她的稿件是香的,因此金庸夸她是“用香水写作的女人”。

曾经有文章分析,为何后来林燕妮和黄霑分手之后,黄霑找了个比自己小19岁的“归属”,以此说明林燕妮太过要强,让男人退却,但是谁说她一定也要定他了呢?他们有过很多快乐时光,他们同样热爱文学,同样有创作天分。

林燕妮

写尽了香港女性图鉴的亦舒,作品里有这种“新女性”的清醒。而这种清醒,难得地存在于一个旧时代的女性身体中,我们并不清楚,这种清醒是一种天赋,还是后期的修炼,但林燕妮就像一个不世出的妖孽,为自己活了精彩的一生。

1943年出生的林燕妮,被金庸誉为最好的女散文作家,而她背后,是香港最辉煌的时代。从这一点来说,她可算是生逢其时。

林燕妮的同代香港文化人,星光璀璨,尽管渐次凋零,仍令人怀想。其中少不了她为之写下《一见杨过误终生》的金庸,少不了与之苦恋十余年的黄霑……

这些文化人不少都有大陆生活背景,有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还经历了大时代的跌宕,圈子本身就已是传奇。另外,在网络时代之前,文字话语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掌握了传媒渠道,成名未必容易,但成名之后的江湖地位却更持久。

当然,更重要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香港这一土壤。以倪匡为例,他从内蒙古一路逃到广东,再偷渡香港,方有一生传奇。而那个时代的香港,正值蒸蒸日上之时,大家都相信奋斗可以造就传奇,白手兴家不是神话,也正是这种积极心态,才有香港的经济奇迹。与之相衬的是香港文化人的心态,他们蔑视权威,蔑视集体,迎合个人奋斗。

相比金庸、黄霑和倪匡等人,林燕妮并没有坎坷经历。相反,她早早去美国伯克利大学读书,回港后也一直在电视和广告行业工作,上天待她不薄。但她同样与香港的经济奇迹一起成长,同样深谙奇迹中的成名法则。而中西交融的文化背景,使这代香港文化人既有别于大陆同代知识分子的“土”,又不完全西化,反倒更容易刺激才情的迸发。

当年的林燕妮,有钱有才有貌,是香港新一代女性的代表,因经济独立、才华横溢而一切自主。她与黄霑的感情,固然离经叛道,但却不会让大多数香港人反感,因为那代表着一种人生的可能。

当然,林燕妮还有新一代香港女性务实的一面,虽然她的文字总是描述对理想爱情的渴求。金庸曾写道:“任何文章都是文如其人,林燕妮的小说是用香水写的,是用香水印的,读者应当在书中闻到香气……她的小说别有一种风情,用小说的形式来欢笑和叹息,但更多的是一些无可奈何的惆怅,许多排遣不了的愁闷。她所写的都是大都市中成熟的美丽而有钱的女性,她们的烦恼和愁苦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往往是她们自己的任性和高傲所造成的,然而这毕竟是真实的哀伤。很少会有人把大都市中这些有钱小姐的烦恼写得这样真实。”

这当然是林燕妮,但更重要的是,林燕妮和这一代香港独立女性,更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相关话题  #香江  #她的  #有多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