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有专家认为,《夏小正》可能是夏人后裔杞人所作,或者是居于伊洛平原地区的夏人后裔所作。但是又有专家认为该书文字朴实简奥,与商朝甲骨文颇多相似之处,虽然有后人加工润色的痕迹,但是仍然保持着原始文献的本质。加之,该书中所记录的天象、气候和古代中原地区实际情况非常接近,因此可以确定该书基本上为夏人所著。
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说:“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春秋时,孔子欲观察夏朝兴亡的道理,所以到夏墟去考察因而得到夏时。所谓“夏时”,就是《夏小正》。他当时认为《夏小正》无疑是夏朝的作品。孔子并认为这部文献非常好,因此主张“行夏之时”。汉初时的历法,仍沿用夏正的“建寅”。我们今天所用的农历,也叫阴历,冬至一般在十一月份,而冬至后的第三个月是新年的开始,这便是采用的夏历。
夏朝的音乐和舞蹈,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尚书·虞书·益稷》记载说:“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里是说,人们敲击石磬,众人一起模仿百兽的动作而舞。传说夏启不但喜好饮酒,而且更痴迷于歌舞。每当他赴野外狩猎郊游时,总要带上一班歌手舞伎,一边纵情山水,一边豪饮狂舞。
夏启的宠臣们为了投其所好,便在民间广为搜集或创作了一些独具风格的歌舞,取名为《九辨》、《九歌》、《九韶》或《九招》。《楚辞·离骚》曰:“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又曰:“奏《九歌》而舞兮,聊假日以媮乐。”所谓“九”,指数目众多之意。史载有一年,帝启到西边巡狩,就在“大穆之野”或“天穆之野”表演了大型歌舞《九韶》。
这些著名的民间歌舞,曾经占据中国历史舞台数百年之久,一直流行到春秋战国时代。一次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后,被优美动听的乐曲所深深打动,竟然三个月不知肉的滋味。他在《论语》中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夏朝歌舞令观者痴迷,居然不相信它是来自入间,由此而演变为神话传说。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意思是说夏朝盛行的歌舞,是帝启(开)在天上窃取来的天帝之乐。启上天后来到“天穆之野”,这里比地面高二千丈,启就在那里演出歌舞《九招》。这些神话传说显然是杜撰之辞,目的是美化帝王统治者。但是,如果剥去神话的外衣,我们便可以得知,夏启确实与中国原始歌舞有着不解之缘。
夏朝乐舞已经失传,关于它的恢弘气魄我们也不可得知。但是,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埙、陶铃、铜铃、石磬等乐器,成为这一伟大而古老文明的历史见证,使我们能够对当时的歌舞场面窥其一斑。不过从《夏书》看,夏朝当不止偃师二里头遗址所发现的这几种乐器,大概还应该有一些与其相组合的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或许它们是使用易于腐朽的质材,如竹、木、骨、兽皮制成的所以无从得知了。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