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魏忠贤不死,大明朝不亡”,也有人说魏忠贤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魏忠贤到底是大明的奸臣还是忠臣?

2024-06-21  虎思国学网  阅读 476


个人认为魏忠贤既是对明朝而言的奸臣,又是对皇帝而言的忠臣,更是一位稳定时局能臣。

首先,从历史上看,就算魏忠贤不死,明朝也会灭亡,我认为明朝对关外的清军和陕西的李闯两线作战不会导致明朝的迅速灭亡。但就算崇祯帝能力再强,明帝国也躲不开那场贯穿于整个崇祯朝中后期的那场席卷中原的天灾和鼠疫,这是明朝迅速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假设魏忠贤在没死,在崇祯朝继续执笔掌印,那明朝灭亡的时间可能会大大推迟(至少是南北朝),甚至整个明末的中国历史格局就会改变。很多关于魏忠贤的评价是他权倾朝野,扰乱朝纲,蒙蔽皇帝,排除异己,但他也为天启朝稳定住了国家政局,让国家机器可以正常运转。

魏忠贤的身份是什么,天启二年魏忠贤除掉了神宗朝和光宗朝司礼秉笔太监王安后成为了大明司礼监秉笔大监(大太监),虽然掌握了明帝国的行政权利,但根据明朝的政体和权利体制,主宰者依然熹宗朱由校。魏忠贤权利再高,党羽再大,他也只能是天启皇帝代言人,是内廷服务机构的负责人,而不是帝国的主宰,他再能折腾,也不可能翻了明朝的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亡了明朝,没了皇帝,他得不偿失。

而扰乱明朝,起到副作用的当的恰恰是自我标榜为“正直清流”的东林党人。自从张居正死后,他的变法被废黜殆尽,明朝贵族地主阶级再次恢复了既得利益。一名因为国本之争而被神宗贬黜的官员修复了了东林书院,在此大讲经学,标榜气节,褒贬朝政,形成了一个学术团体,这个团体以“为国为民”的口号,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他们虽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然而实质上却沦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对明末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明末的国本之争,红丸案,移宫案,梃击案,争京案等等都和东林党有关系。当年这位被贬黜成为东林领袖的人叫作顾宪成,他还写了副大家耳熟能详对联挂在东林书院里,就是著名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所以如果说魏忠贤是笑傲江湖真小人左冷禅,那东林党就是伪君子岳不群。阉党与东林党两党斗得你死我活,但正是由于阉党在天启朝压制住了东林党,才使得明朝这部庞大的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转。而崇祯帝上台之后清除了阉党,东林党把持朝政,表明上道貌岸然,实际是祸国殃民,让明朝最后的一点元气耗尽,国家变得千疮百孔,最终使明朝在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下走向崩溃灭亡。

对内,东林党为了自己的利益,废除了魏忠贤向贵族地主和士绅巨贾收取的商业税和矿税,而开始征收榷税,利用开矿的名义向中小地主,商人和平民进行收税,导致民怨四起。直接导致天下赋税之额,十增其四,天下殷实之户,十减其五,富了自己,穷了朝廷百姓。导致国家税收严重下降,平民百姓的赋税却翻倍增长,国家经济赤字通货膨胀严重。最终官逼民反起义不断,毫不夸张的说,最终灭亡大明的高迎祥李自成就是托了东林党的“福”。

对外,天启朝袁崇焕在朝内魏忠贤的配合和支持下,兵马钱粮相对充裕,袁崇焕在辽东得以放开手脚。在天启六年取得了对后金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一度曾扭转了整个辽东战局的态势。天启七年,袁崇焕更是在宁远城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但后来因袁崇焕怕分权拒绝魏忠贤派来的党羽刘应坤,纪用一同镇守宁锦,算是得罪了魏忠贤,后遭到了阉党弹劾,辞官回乡。

天启帝去世后,崇祯皇帝上台剪除了阉党,让明朝内部失去压制东林党的势力,废黜了魏忠贤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政治经济政策,东林党一家独大,不但没有清除党争,反而加剧了朝廷内部各个团体势力的互相攻击,诋毁。对内不堪忍受饥饿的百姓揭竿起义。对外辽东因缺兵少饷,朝廷掣肘使得关外防御举步维艰。逼得袁崇焕不得不私下议和,市米资敌,斩杀岛帅来维系辽东局势。

最后咱们来看一看关于魏忠贤在《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记载关于魏忠贤的一段话:据奏粤中搜括抵饷,其实摊派杂税、抽扣兵饷、那移赋额种种累害,及太平厂税额外加派商人,困苦情弊,昭然甚悉。著即与改归田亩,照地徵输,以抵辽饷,俟辽事平日另议。

魏忠贤所做的正是后世清代雍正帝所做的摊丁入亩的初期版,就是按地征税,这些税干什么去了呢,用作辽饷。所以可以说有魏忠贤在,关外辽东战局至少不会关外土地尽失,关内农民起义也相对会少的多,李自成如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应该能够避免。

魏忠贤绝不是什么好人,善人,如果是的话,他也当不成司礼监大太监,更无法与东林党抗衡,但他培植党羽,排除异己,甚至自称九千岁,独霸朝野,欺瞒皇帝,他为了得到权利可以理解。但有一点就是他不敢凌驾于帝王之上,只是为熹宗皇帝当管家而已。所以魏忠贤既是对明朝而言的奸臣,又是对皇帝而言的忠臣,更是一位稳定时局能臣。

说一下我的个人意见:我对魏忠贤的看法就是,这个人有一定领导能力,但是贪欲太重,而且不会用人。如果把他放在崇祯朝,恐怕明朝完的更早。

我们先说一下现在流行的“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这个观点的底层论据,

是魏忠贤是东林党的对头,而东林党是明朝灭亡的根源,所以魏忠贤是良臣、忠臣!可以说,一切的起因都是以东林党祸害大明江山为立论基础的。但是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确实,明朝后期,东林党的党同伐异确实给大明江山带来了伤害,但是是否所有的东林党都不是好人?明朝的灭亡是不是真的因为东林党?我看未必。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有二,第一是连续十七年的剧烈天灾,一个是皇帝的刚愎自用。

崇祯年间的“崇祯之渊”,其酷烈程度从古至今捋一下,几乎找不到和他同样集中的自然灾害爆发,干旱、严寒、蝗灾、瘟疫,连续不断地折磨贯穿了整个崇祯朝!面对这么一个情况,恐怕换了历史上的任何领导集体来了,都没办法轻易搞定!天灾的帽子,不应该扣在东林党的头上。

再说皇帝的刚愎自用。

这个是皇帝的通病了,有责任就推给大臣,自己反倒扮演道貌岸然的受害者。崇祯皇帝就是成功的通过陈新甲事件和袁崇焕事件将自己和大臣的关系对立了起来。如果,崇祯皇帝在陈新甲议和是不在乎底下毫无意义的道德指摘、不在袁崇焕上任仅仅一年的时间就让他承担不属于他的责任,明朝的形势很可能不一样。而且,明朝那么严酷的中央集权,让皇帝一直牢牢地抓着权利,他不点头,谁又能怎么着?所以这顶残杀大臣的帽子,也不应该用简简单单的“党争”二字来形容。

我们再来看看魏忠贤。

管理学上讲,从政就是用人,而魏忠贤用的是什么人?我们主要看看辽东。天启年间,头一个上台的辽东经略是袁应泰,他不是在天启朝才上台的,所以不算做魏忠贤的用人范畴;第二个就是熊庭弼,现在普遍的认为,他是阉党!但是和他搭班子的王化贞被认为是东林党。此时尚在天启初年,魏忠贤还未完全控制朝局,所以王化贞越俎代庖,导致辽东兵败。但是二人之后的发展却在兵败后出现逆转,王化贞的立场开始转向阉党,最终才得以活命。而熊庭弼拿不出买命钱,所以被杀。可见此时,魏忠贤已经有了左右朝中大臣生死的大权了。

之后的辽东经略是孙承宗,他是天启皇帝的老师,算是皇帝直派去辽东的。他和魏忠贤的关系比较复杂,虽然不是一派的人,但是至少还没有撕破脸。后来孙承宗卸任,魏忠贤立即安排自己人王在晋接任,一下子把以见起色的辽东局势搞得乱七八糟。这应该是魏忠贤唯一一次自己亲自任命辽东重地的首席大臣,就搞了一个灰头土脸,其他用人可见一斑。而且,如果不是袁崇焕给魏忠贤建了生祠,他能否留在辽东都是个未知数。所以我认为,魏忠贤任人唯亲,以此类推,他的办事能力也就仅限于阴谋诡计,对国家的真正大政,他的能力也不好说有多强。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魏忠贤没有翻案党说的那么厉害,他的奸臣嘴脸是翻不过去的。

宦官是依附皇权的毒瘤,本质上是皇帝的家奴。宦官专权,在历朝历代都曾发生过,从秦朝赵高、汉朝张让,到唐朝李辅国、鱼承恩,宋朝的童贯,到明朝的王振、魏忠贤等等,都是造成统治危机的重要因素。


一、魏忠贤为祸

魏忠贤本系市井无赖,中年自阄入宫,由守门太监一跃而成为控制内阁、左右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利用手中权势结党营私,杀戮忠良,无恶不作,祸国殃民。

1.凶横残暴

魏忠贤曾掌管特务机关东厂,凶残跋扈,杀人甚多。通过特务机构东厂、锦衣卫、镇抚司残酷压榨和杀戮人民;魏忠贤的阉党把大批反对他们的正直的士大夫,如东林党人,编成“天鉴录”、“点将录”等名册,按名杀害。

2.结党营私

趋炎附势之徒竞相谄媚,《明史·魏忠贤传》记载:“群小益求媚”,“相率归忠贤,称义儿”,“监生陆万龄至请以忠贤配孔子”,简直是荒谬绝伦,无耻之尤。


二、魏忠贤“理政”

崇祯还没有上位的时候,魏忠贤实际掌握明朝政权。他与东林党的矛盾,实际是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魏忠贤在维护大局、处理“大事”方面,清醒果断。魏忠贤当政期间,边防不缺钱,人民不造反,还是有能力的。

1.征税

针对商人征收矿产税和商业税,维系政府庞大开支;力主不向农民加税,甚至有些地区遭受天灾,还免除赋税,维持朝廷运转,又不会使得百姓四处流走。

与魏忠贤相斗的主要是东林党,而东林党代表的又是南方士大夫和豪商的利益。部分东林党人被启用后,甚至要农民补交欠税,补足亏空,造成人民不堪其苦。

2.重视军事

军队配置了火铳,火器,甚至还有像是红衣大炮这样的重型武器;力排众议,用辽阳战败饱受众议的熊延弼,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能臣。

如,当时急需马匹,明朝有个旧例,就是有贡献的人可以获准在宫中骑马,而这种特权又必须每年节日时向皇帝贡献马匹,魏忠贤给了数百名太监特权,让他们向朝廷贡献马匹,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辽东战事所需后勤物资。

明熹宗临终前嘱咐崇祯皇帝的“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太监曹化淳在崇祯临死前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可作为旁证。


三、明朝灭亡的原因浅析

1.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非常严重,权贵阶层仗着自己的权势,从底层农民手中巧取豪夺,强占土地。权贵阶层可以通过各种特权,免于向国家缴税,而农民失地之后又无税可缴,所以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

李自成进京后,竟然在大臣的府邸搜刮出七千万两白银。

2.崇祯刚愎自用,内心极度扭曲变态多疑。他从即位到亡国自缢,在位17年杀了十几位内阁大臣,换了三十多任内阁首辅。后来他要求大臣捐辽饷得不到响应,有人建议迁都南京,他担心皇太子掌权。

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他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17年执政生涯的反思。

相关话题  #奸臣  #人说  #大明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